(二)严正申明立场,及时予以回击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对于涉及国家主权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地报道政府的立场、态度、对策,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既可以对外国政府予以及时回击,又可以有效避免被外国媒体和公众误解。
2010年10月16日,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求是》杂志刊文指出:“在应对热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时,(要)通过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保障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
以中国处理渔船渔民被日非法抓扣事件为例。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我国福建籍渔船“闽晋渔5179号”渔船发生碰撞。随后,日方巡逻船对中方渔船及渔民实施了拦截和扣留。
中国渔船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被日方非法抓扣事件引起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以维护领土主权和本国公民人权的一贯立场和坚定决心,多次与日方严正交涉,敦促事件尽快解决。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
9月7日上午: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生相撞。
9月7日晚间:中方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避免事态升级。
9月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召见日驻华大使提出强烈抗议。
9月10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召见日驻华大使,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人放船。
9月12日凌晨:国务委员戴秉国紧急召见日驻华大使,敦促日方不要误判形势,立即送还中国渔民和渔船。
9月13日:中国渔船14名船员回国,船长仍被日方非法扣押。
9月13日:外交部再次强烈敦促日方放还被扣中方渔船船长。
9月19日:日方宣布扣押中国渔船船长时间延长10天。
9月20日:外交部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还中方船长,否则中方强烈反制。
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强烈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放人,否则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日方要承担全部责任。
9月25日凌晨4时,被日方非法抓扣17天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至此,9月7日在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被日方非法抓扣的15名船员全部安全返回祖国。
从事件的处理过程不难看出,针对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冲撞中国渔船并非法抓扣渔民渔船一事,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并且不断提高官方应对的层级。此外,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还包括暂停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中止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推迟中日煤炭综合会议等等。由于中方态度鲜明、措施得力,日方不得不放还被其非法抓扣17天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
在此事件中,中国有关部门“严正申明立场,及时予以回击”的处理手法,让外界印象深刻。与此同时,中国媒体及时跟进报道政府的态度、立场和措施,有效地影响了国际舆论和外国受众,为事件的解决营造了有利条件,较好地维护了国家核心利益。值得一提的是,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回到家乡后,中国媒体亦表现得相当克制,并未将这一事件刻意描绘为中国外交胜利,表现了中国媒体的理性和成熟。
(三)针对重大事件和问题,多方表明态度
在新闻报道中,针对重大事件和问题,要多方表明态度,传达出政府、专家以及民众的声音。因为在接受信息的习惯上,外国受众不喜欢“一锤定音”,他们更喜欢在了解全面的信息、多方的观点后,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针对重大事件和问题,除了官方的立场和态度外,新闻媒体要发出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声音。在具体做法上,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专家对问题做充分解析,也可以采访民众请其讲述自身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尽量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观点,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避免形成认识误区。
同样以中国处理渔船渔民被日非法抓扣事件为例。有媒体就分析指出,在中国总理温家宝高调介入争端后,日方突然宣布决定释放遭其非法扣留的中国籍船长,凸显中国连日来密集且不断加大的政治压力终于奏效,促使日方做出让步。
新华社在报道中援引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的话说,温家宝总理对日本错误做法的严厉批评表达出中国人民的愤怒“达到了不可忍耐的程度”,温总理的表态进一步表明,在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是“绝不退让的”。高洪分析说,中国希望中日关系朝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不希望两国关系遭到破坏,但中国不能接受超出底线、超出中国主权原则立场的不公正待遇。
而中国民众的声音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亦得到了适当体现。事件发生后,中国民众以不同渠道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对此,中国媒体及时采访,适当予以报道,展现了民众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同时,新闻媒体也没有抓住这一事件大肆炒作,而是着眼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表现出了理性的态度。
可以说,在这一事件的解决过程中,新闻媒体全面向外国政府和受众传达了中国政府、专家以及广大民众对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处理手法冷静而理性,有效地影响了外国舆论和民众的看法,为事件的解决提供了较好的舆论氛围。
(四)避免新闻炒作,帮忙不添乱
当前,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广播、电视媒体还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在想尽办法寻找卖点,有时甚至不惜炒作新闻。但必须指出,主权问题报道高度敏感,关系到国家的重大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媒体不容推辞的重大责任,因此,我国媒体应该配合国家的战略部署,把握好主权问题报道的分寸和火候,不能图一时之快,随意炒作,以免造成被动局面。
在主权问题报道上,新闻媒体要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民意,而非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在新闻实践中,来自民众的声音更能对西方世界、西方媒体产生影响。2008年拉萨“3·14”事件发生后,广大群众特别是网民通过多种形式谴责西方媒体的不实歪曲报道,迫使一些西方媒体作出道歉。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期间,华侨华人、海外留学人员在网上写文章、上视频,给其所在国政府、政要、媒体写信,举行反“藏独”、护圣火的爱国行动,使得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得以传递,全世界华人的爱国力量得以汇聚,很好地支持了圣火传递。
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意在培养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利益感。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媒体在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情和激情时,还要促使人们对国家利益和追求国家利益的方法进行理性思考。激发爱国热情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国家利益最大化,但处于情绪化层面的爱国热情,很可能会转化为民族主义情绪,往往很难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以中印关系为例,一直以来,印度媒体总爱拿“中国威胁”、“中国自大”说事,在各个领域和中国“较劲”的报道铺天盖地。甚至有西方媒体加入到炒作的行列,让印度原本脆弱的神经更加紧绷。但毋庸讳言,中国一些媒体在转述印度媒体的涉华报道时,有时也会加入情绪化的东西,甚至把媒体的言论“转嫁”给印度政府。而现实中,两国的关系并不像媒体描述的那么戏剧化。至少在近期内,两国既不会联手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也不会发生战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胡仕胜曾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时说,培养健康的民意对于中印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两国最要紧的事是增进互信,减少猜疑。这就需要两国媒体对民意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因此,中国媒体要配合国家的战略部署,把握好分寸,避免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以免损害国家利益。
案例十
大陆各界对受台风“莫拉克”侵袭的台湾灾区伸出援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9年8月19日播出,记者:李琳。
台风“莫拉克”给台湾南部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最新统计,截至18日8时30分,不包括高雄县桃源乡新开部落、甲仙乡小林村在内,台风“莫拉克”共造成全台127人死亡、307人失踪、45人受伤。台湾灾情牵动着大陆同胞的心。连日来,大陆各界纷纷伸出援手,踊跃捐款,并加班加点为台湾灾区赶制和运送救灾物资。以下请听本台记者李琳采写的报道:
由大陆方面为台湾灾区紧急筹集的睡袋、毛毯等救灾物资18日下午搭乘包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当天傍晚抵达了台湾高雄国际机场。执行此次运输任务的是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姚军先生告诉记者,在接到飞行任务后,公司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连夜装载救灾物资。
(音响一,姚军讲话)
姚军:昨天我们的工作人员是连夜把40多吨物资装箱,这也是60年来,祖国大陆货运包机航班首班执行救灾的航班任务。这次的航班任务是由我们国货航总飞行师担任航班机长,同时,公司准备了目前全世界范围最好的货机(波音)747-400货机执行这次的飞行任务。
记者了解到,这批救灾物资包括1万个睡袋、1万条毛毯、1000台消毒机以及常用药品等,载重43吨,价值248万元人民币。
大陆赠台的首批100套活动板房也于当天下午抵达了台湾高雄港。按照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要求,大陆首批赠台活动板房一共将有1000套。为了保证剩余的900套活动板房能在近期陆续运往台湾灾区,大陆的生产企业还在加班加点赶制,希望能在第一时间为台湾灾民送上急需的住所。
灾难发生后,大陆方面除了企业和社会团体踊跃捐款、奉献爱心之外,一些普通民众也慷慨解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陆各界向台湾受灾同胞捐款总数已达1.76亿元人民币,捐赠各类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2500万元。
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18日在记者会上公开对大陆对台的救灾援助表示感谢。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也代表台湾民众,对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理事单位以及大陆同胞的爱心表示了衷心感谢。台湾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输大陆援助的救灾活动板房至台湾。公司副总裁王烑炫先生也被大陆各界的爱心行动所感动。他表示,越是在困难时候,越能看出两岸血浓于水、彼此关怀的真情。
(音响二,王姚炫讲话)
王姚炫:两岸是一家。互相之间有点什么灾难能够互相接济。特别是这一次,它更显示了两岸患难与共。我想,台湾的灾民也会很感激。
目前,台湾的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也将展开。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范丽青女士在19日举行的发布会上重申,大陆方面现在仍然随时可以提供台湾救灾和重建所需的物资和机械,也愿意派遣救援队、医疗卫生专家队和工程抢险队赴台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音响三,范丽青讲话)
范丽青:我们愿意根据台湾方面的需求,尽一切努力继续提供救灾援助,并为台湾灾后重建提供帮助。去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湾各界及时伸出援手,谱写了两岸同胞共抗灾害的感人篇章。患难见真情,大灾面前有大爱。两岸同胞危难中彼此扶持、团结互助,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和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之爱。
这篇报道通过广泛收集现场材料,通过缜密的思考,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表现了中国大陆和中央政府对台湾遭遇灾害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