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14251000000052

第52章 国际受众的信息反馈管理(4)

召开受众座谈会也是一种常见的面对面信息收集方式。比如,BBC世界电台在孟加拉国不少地方落地,该台便在那些能收听到其调频广播的城市的汽车站和茶座等公共场所邀请听众座谈,以了解听众对节目的认同度。另外,深度访谈也是一种面对面收集受众反馈信息的方式。比如,对一些监听员或舆论领袖的深访,就能够获得一些比较深层次和个性化的反馈信息。

2.邮寄信函收集

邮寄信函收集的一般做法是,先由国际传媒或其委托的调查机构给受众寄去问卷,附带免邮资信封,受众填好后再寄回给调查者。这种做法又叫做邮寄问卷调查。其优点是操作比较简单,省时省力,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反馈信息。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国外受众的通信地址一般较难得到,也难以实施有效的随机抽样;其次,邮件的回收率较低,回邮的受众通常来说是比较忠实的受众,很难根据这些数据推断全部受众的情况,只能作为参考。

邮寄信函收集是国际传媒过去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目前不少调查也依然采用。比如,2003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东中心委托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对俄语听众展开的调查,就是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的。

邮寄信函收集的另一种方式是最古老、最传统的受众来信方式,这是受众的一种主动反馈行为。通过对受众来信内容的分析,可以获取有关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态度和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3.网络调查收集

网络调查收集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受众进行的反馈信息收集,主要包括在网站上发布问卷或提问调查、网站留言、在线互动、论坛社区讨论、电子邮件调查等形式。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网络在线广播等新的国际传播形式迅猛发展,受众与国际传媒的互动愈益频繁而便捷,受众反馈形式更加多样、及时,收集国际受众反馈信息也有了不少新途径和新手段。

网络问卷调查由于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越来越被各国国际传媒所重视和依赖。国际传媒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问卷调查,可以方便、快捷地收集受众反馈信息,而且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网络互动,解答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不过,网络问卷调查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难以做到真正随机抽样;无法与受访者面对面;调查对象局限于网络受众,对于那些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国家和地区的受众,便无法调查到;而且网络受众又以年轻人为主,传统的无线短波和调频广播的受众多是中老年人,不少人是国际广播的忠实受众,网络调查接触到他们的机会可能较少。网络调查对样本的排除性不单单是网络问卷调查的弱项,所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受众反馈收集工作也都存在这一不足。

另外,网站留言、在线互动、论坛社区讨论也是受众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种方式主要反映网络受众的意见信息,比较丰富、有个性,对这些留言、互动和讨论内容的收集和分析,往往能够给研究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电子邮件调查则与前述信函调查大同小异,研究者主要采取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接触受访者,收集网络受众的信息反馈。

目前,世界主要国际传媒大都将传播业务的重心向网络传播转移,同时开始普遍使用网络调查方法。我国国际传媒机构也不例外。比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2009年两会召开前,通过“国际在线”的53个语种网站,就两会热点议题对全球受众展开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国内外网络受众达5万多人次,留言达7878条,取得了预期的反馈收集效果。这一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收到的海外受众电子邮件、网上发帖总数为847046件,占来信总数的近30%,网上发帖与上年相比增长了39.88%。

4.电话调查收集

即国际传媒自行或者委托调查公司采用电话调查、受众服务中心电话呼叫系统和接收传真等方式收集受众反馈。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相对比较简便、省时,与受访者之间还可以互动。不过,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国际长途费用普遍较高;调查对象的电话号码不易查找,只能调查有电话的受众,对样本有排除性;缺少一定数量的使用对象国语言的调查员,等等。目前在国际受众调查中,电话调查收集方式已经较少使用了。

另外,电话调查收集还有一种传统的方式,即受众主动打电话向传媒进行反馈。与上述受众主动来信一样,通过对这些电话内容的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受众接触媒介的行为和心理方面的一些信息。

5.视听率测量收集

视听率测量主要采用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收集的是受众的行为信息,即收看或收听了哪个频道或频率,收看或收听了多长时间,等等,而无法反映受众的心理和态度意见。国际传媒一般通过购买对象国(地区)市场的视听率数据来了解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特点。

新兴的互联网受众测量则主要采用后台服务器测量和用户端下载插件测量等方式,是对网络受众行为的自动监测。这种信息收集手段能够反映网络用户接触互联网行为的特点和变化,如页面访问数、点击率等,但同样也无法反映受众的心理和态度意见。目前,越来越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选择上网收看或收听相关内容,采用网络网络测量手段可以了解他们的网络视听行为。不过,采用服务器测量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无法知晓网络受众的人口统计特征,而传统的视听率测量则可以获得这一类信息。

6.手机短信收集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信息收集手段外,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受众开始使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反馈。手机短信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不少国际传媒利用移动通讯方便、快捷的特点,通过在对象国(地区)开通移动手机短信平台,收集受众反馈信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蒙古语、泰米尔语、僧伽罗语、菲律宾语、老挝语、印尼语等语言广播部,都在相应的对象国(地区)设立了当地移动通讯短信服务,受众可以发短信参与各项活动,发表感想和意见。比如,国际台的老挝万象FM93调频台开播以后,开通了短信平台,每天都能收到听众的几十条短信。又如,“德国之声”2006年开设了中文短信平台,听众可以借此参与该台中文广播部在广播和互联网上开展的每日有奖问答活动,也可以参与它的民意测验栏目,反映意见和想法。

第三节 国际受众反馈信息的分析应用

传播者在收集了国际受众的反馈信息之后,接着便要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国际传媒对受众反馈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尽可能全面、广泛、深入地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上,而且体现在对反馈信息的归纳、分析和应用方面,即最大限度地从受众反馈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传播高层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以发挥受众反馈的作用。当然,这对国际传媒尤其是从事受众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析受众反馈信息主要有如下程序:首先是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哪些是人口统计特征信息,哪些是行为层面、态度层面的信息;同样是态度层面,哪些是对既有传播内容的看法,哪些是对未来传播的需求和建议;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对新闻节目、音乐节目、文化旅游类等节目的意见,等等。其次,对分类整理后的受众反馈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反馈背后所蕴含的某些有新意、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现象和信息,以及有指导性和参考性的意见或建议。最后,尝试研究这些现象和意见背后的原因,找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趋向来。经过分析处理后的这些受众反馈会报送给相关决策和管理部门,成为国际传媒调整传播策略和改进传播水平的重要依据。

一、分析受众反馈,调整宏观战略

受众反馈涵盖的有关受众职业、文化背景、地域分布以及媒介接触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国际传媒调整宏观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宏观战略包括国际传媒的发展规划、媒介布局、投资方向和传播策略等。

事实上,有不少国际传媒的宏观战略的调整与完善就是基于对上述受众反馈信息的深入分析。

美国广播管理委员会的调查曾经表明,过去短波广播是受众收听“美国之音”等国际广播的唯一手段,而现在受众的反馈信息则显示,许多受众不仅通过短波而且通过调频和中波广播、互联网、数字卫星广播等各种手段,来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和其他64种语言的广播。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广播管理委员会在其战略规划中将建立多媒体的国际广播体系确定为长期目标,并将重点放在电视和互联网上。即将建立“灵活的、多媒体的、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美国国际广播体系”作为美国广播管理委员会的长期目标之一。

BBC在2004年曾经委托一家调查公司对42个国家的受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BBC的短波听众逐年减少,2004年周收听率约为1.46亿,比2003年减少了400万。为此,BBC从两个方面调整了其战略规划。其一是增加高质量的调频广播;其二是加大网络广播的投入。据悉,BBC网上听众的数量显著增加,2004年3月,网站月平均访问量达1600万人次,从2003年2月到2004年3月,访问者增加了800万,其中大部分是年轻受众,这些变化对BBC的投资方向和资源分配都产生了影响。正如BBC世界电台台长所说:“我们决定加大对高质量节目传输的投入,力争找到一种更有效的传输方式来克服短波广播的衰落。”

我国国际传媒机构近年来也开始依据国际受众反馈信息的分析结果,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东中心曾经于2007~2008年间进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研。受访者包括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商人、教师、医生、政府公务人员和退休人员。经过对受众所反馈信息的分析研究,国际台最终调整了在这一地区的战略规划:

首先,由于新媒体发展迅猛,短波广播市场急剧萎缩。在俄罗斯、波黑、罗马尼亚等20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