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传播史
14250900000038

第38章 世界主要国家国际传播发展史(18)

1931年加拿大建国之后,传媒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征。一个是随着广播的成熟和广播体制的建立,加拿大本土化的传播体制初步建立了起来。1932年,加拿大成立了无线电广播委员会(CRBC),管理全国的广播电台;1936年,又成立了面向全国进行广播服务的机构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至此,形成了加拿大独特的公营、民营并存,公营统治的广播体系,加上商业化的报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另外一个是美国影响的不断增强,20世纪40年代,在加拿大电视尚未诞生之时,就已经有60%的加拿大人口笼罩在美国的电视信号之下。可以说,加拿大的第一批电视观众是由美国电视台(而非加拿大电视台)培养出来的。50年代以前,在加拿大市场上基本上看不到加拿大自己出版的书籍、制作的唱片、拍摄的电影等文化产品(主要是来自英、法、美等国的文化产品)。抵制美国文化影响,成了加拿大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二战时期加拿大的对外传播

1926年帝国会议后,加拿大获得了独立的外交权;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通过后,加拿大又获得了立法权。在获得了大英帝国的主权独立国家身份后,加拿大也急需对外界传递加拿大的声音,刚刚出现的国际广播成了其最有力的工具。193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国际电信会议上,加拿大获得了拥有国际短波广播频率的权利,这更加激励了加拿大政府利用广播对外塑造身份的兴趣。于是,加拿大政府颁布了国有化的广播法案,这也构成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加拿大无线电广播委员会和加拿大广播公司成立的重要背景。

二战的到来促进了加拿大对外传播的发展。二战之前,加拿大政府为了避免卷入国际事务的纷争和维护国内的统一,在国际上追随英美,对法西斯也采取回避态度,奉行绥靖政策。但是,面对德国急剧扩张所带来的威胁,加拿大开始改变政策。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加拿大加入英国盟军对德宣战。在二战期间,加拿大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参战,死伤10万多人,战争促进了加拿大民族意识的进一步整合与发展。

加拿大国家报刊、电影、海报及对外广播在战时发挥了宣传国家政策和教育公众的作用。在加拿大对德国宣战的第二天,1939年9月11日,《环球邮报》上就发表了加拿大对德国的宣战书。在战争中,加拿大报纸如《多伦多电讯报》、《环球邮报》、《多伦多星报》等积极报道战争进程,对德国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二战爆发前几个月,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成立。战时加拿大电影活动较以往活跃,发布了两个较为成功的系列影片:《加拿大前进》和《世界动态》,主要向民众报道加拿大的参战行动,使加拿大人民团结一致支持政府的反法西斯政策。到二战结束时,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成员达到700人之多,制作了上百部影片。加拿大早期的宣传,主要是由新闻局负责,海报内容丰富,靠幽默的文字而不是图像对外传递信息。海报以攻击性、严肃性为特征,宣传运动往往致力于利用集体的能量统一作战,表明法西斯主义的罪恶,同时赞美加拿大的成就,给人们呈现出战后美好的前景。此外,加拿大对外广播在战时配合政府对外政策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塑造加拿大民族统一体的利器。

二战在促进加拿大对外广播发展方面特别值得注意。虽然加拿大广播成立于1936年,但政府主要对国内广播进行补贴。1942年,由于战争中协约国宣传的需要,提议自由法国电台在加拿大建立短波广播中转站,加拿大广播公司才意识到加紧本国短波国际广播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战争宣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广播,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加拿大。1942年,政府授权CBC成立国际广播,由CBC代表加拿大运行,由议会直接拨款。1944年加拿大广播国际部(CBC—IS,CBC International Sercive)正式组建,由皮特·艾伦(Peter Aylen)作为该节目的总执行人,总部设在蒙特利尔。1944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加拿大第一个短波国际广播节目开始试播,节目主要面向海外的加拿大军队。但由于此时正处于交战时期,政府规定加拿大广播国际部应与外交部协商后才能进行对外报道。早期国际部的节目,主要面向两个地区: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和中欧地区。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被占领区人民的反抗意识。最初采用英语、法语、德语和捷克语4种语言广播,1945年2月6日,增加了捷克语广播节目。至此,加拿大广播公司为正式开办国际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过三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拿大终于可以向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了。1945年2月25日下午3时,当同盟国军队即将在欧洲取得胜利时,加拿大短波国际广播正式开播,总理麦肯金向欧洲和加拿大人民发表广播讲话,庆贺即将取得的成功,并且宣称加拿大的统一将对整个世界的和平起到榜样作用。之后,CBC—IS向驻欧洲的加拿大军队每周广播58个小时,并且主要用德语、捷克语和法语3种语言对被占领的国家进行心理战宣传。

三、冷战时期加拿大的对外传播

在二战后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CBC—IS转变了对外广播重点,除了之前为战争需要而使用的11种语言外,还增加了另外7种语言,广播地区也扩大到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南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广播内容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一些国际新闻外,还包括加拿大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内容,以加强国际社会对加拿大的了解。不过随着冷战斗争的逐步升级,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之一,加拿大也开始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中,利用媒体传播西方观念和本国外交政策。1951年,国务卿莱斯特·皮尔逊宣称,对外广播在加拿大外交地位重要,主要是为了让世界了解加拿大,由于受到苏联帝国主义政策的威胁,加拿大有必要让世界人民了解真相,增强那些仍然生活在铁幕下,寻求自由、民主人民的斗争信心和士气。毋庸置疑,CBC—IS对外广播的主要地区正是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抗苏联所谓的“争取人心的战争”。

冷战初期,CBC—IS广播语言主要有芬兰语(1950年12月2日)、俄语(1951年2月4日)、乌克兰语(1952年6月)、匈牙利语(1956)。其中,匈牙利语的开播主要是针对匈牙利发生的国内革命。CBC—IS的俄语节目,包括宗教、加拿大生活、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加拿大对国际事务的评论等内容。这些节目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旨在攻击苏联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对东欧国家的广播时间,从1951年的每周16小时45分,增加到1959年的每周34小时15分钟。同时,由于外交政策转向的需要,加拿大减少了对拉丁美洲和西欧国家广播的时间。

50年代末,加拿大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打击,政府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由政府资助的CBC—IS也面临减少预算的危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播,1972年,CBC—IS正式更名为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简称RCI(Radio Canada International),传播的内容也再次发生变化,开始了由宣传到传播的过渡。

作为加拿大唯一的对外广播电台,RCI在海外代表了加拿大的声音。到1990年4月,它每天用英语、法语、俄语、乌克兰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德语、日语、汉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共13种语言对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中东、非洲和美国进行广播。RCI的节目通常为半个小时,其中包括10分钟的国际和加拿大新闻,20分钟的时事节目,涉及的范围主要有新闻背景介绍,报刊评论,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事件的采访报道。与此同时,它还转播CBC国内英语、法语部门的节目。RCI的宗旨是,通过使用短波广播吸引世界各地的听众,促进国际社会对加拿大的了解。RCI较客观地介绍加拿大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表达加拿大的国民利益、政策及加拿大对国内外事务的观点。RCI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旅居海外的加拿大人对国内新闻的需求,还向本来已经设有当地语言节目的地区,播出固定的英语、法语节目。

RCI在国际上属于中小型短波广播电台。广播时间每星期为240个小时左右。据调查,RCI固定听众约1600万,每周至少有125万美国人收听一次RCI的节目。

加拿大电视在1952年正式投入使用。在对外传播方面,初期电视节目的分配主要还是由CBC—IS负责,但由于费用昂贵,1970年取消了电视节目对外传播这种方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加拿大成功地利用低成本(与欧洲的友好关系及与美国的邻近关系),在国际电视业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位置。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一方面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减少美国节目进口量的同时增加其国际合作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