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14249300000064

第64章 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1)

■欧阳宏生

中国电视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电视文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建立完善的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学科建设出发,对这门学科的理论建设和完善发展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电视批评的界定、分类与特征

(一)关于电视批评的界定

对电视批评概念的界定包括对电视批评的定义、类别及特性三个方面的论述。电视批评不同于电视批评性报道,它是针对电视本身所作的批评活动。“批评”一词常常被理解为否定、非议和提意见,但在本研究范围内电视批评如同文学批评、艺术批评、道德批评一样。电视批评中的“批评”是有特定含义的,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批评。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源于一个希腊字,意思是作出‘判断’,因而,在广义上说来,批评就是‘判断’”。可见,“批评”二字从本义上讲,就是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判,即分辨与选择:断,即价值认定。简言之,“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进行判断”。本文所使用的“批评”一词指的就是这个含义。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尽管电视批评文字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大量涌现,但几乎还没有研究者对电视批评这一概念进行过必要的界定。90年代中期曾有学者认为,“电视批评处于纯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中间地带”,尽管文中从存在价值、运作规律、思维方式几个角度分析了电视批评这一概念,但并没有给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进入21世纪,电视批评的重要意义越来越为各界所认同,电视批评研究开始成为电视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不仅关于电视批评研究的评论逐渐增多,而且以2000年出版的《电视批评论》为开端,对电视批评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也相继问世。研究者对电视批评的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和界定。

《电视批评论》一书提出:“电视批评就是以电视节目的欣赏为基础,以电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及同节目相关的电视现象、电视思潮、电视受众、电视创作者等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一书提出:“所谓影视批评,是以影视作品欣赏为基础,以影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影响现象(包括影视作家、影视剧创作、影响欣赏以及影视理论批评等)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文化活动。”

这两种定义比较接近,只是前一种定义将电视批评视为科学研究活动,而后一种则将其视为艺术文化活动。其实,当电视与电影并称时,对其进行的研究就自然主要集中于二者的共性,即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角度。因此,对影视批评所下的这个定义可能是确切的,但对电视批评而言,应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称其为一种研究活动是比较准确和全面的,但它又显然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有所区别。

《媒介批评》一书提出:“媒介批评在本质是上一种价值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判的过程”。

《媒介批评通论》一书开篇即明确提出:“本书在以下意义上使用媒介批评这一概念: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媒介批评学则是指通过解读经验理论化的途径,揭示隐蔽的解读规律,建立评价媒介的概念体系和范畴。”

这两种定义一种强调了批评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取批判的立场;另一种则着重于批评应通过“解读”来评价其意义。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它们都将媒介批评局限于新闻领域,这至少对电视而言是不恰当的,无法包容电视所反映的广阔领域。

《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一书提出:“电视批评是以电视传播内容为基础的一种价值判断和理性审视,是对影响电视运作全过程的诸要素的全面评析。”这一定义将电视批评视为“对影响电视运作全过程的诸要素的全面评析”,似乎又在实质上将电视批评限定在对电视全局性观照这样一个宏观的层次,忽略了其他视角和层次的电视批评。

综上所述,我认为电视批评首先应该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应着眼于揭示电视创造的这种价值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其次,电视批评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电视的传播内容进行解读或诠释,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电视批评应该以对电视节目的分析、评判为基础。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的基本单元,批评应基于对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来展开,如果脱离对内容的关注,那么批评往往会成为流于空洞的泛论,令人难以信服。因此,本文对电视批评的定义是:电视批评是以电视节目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电视节目、电视现象、电视理念、电视创作者等为对象的旨在进行价值判断和理性审视的一种研究活动。

(二)电视批评的类型和特征

电视批评的类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视机构批评。批评者将电视视为一种“社会公器”,认为电视代表社会大众的利益,为大众以至国家的发展服务,强调电视传播内容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系社会公共价值方面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教化功能。它包括社会责任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政治经济学批评等。

二是电视文本批评。批评者将电视传播内容视为一种相对独立自足的文本,关注对文本本身的读解和阐释。它包括艺术批评、审美批评、传播技术批评等。

三是电视文化批评。批评者将电视视为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影响深远的文化载体,关注电视的文化属性及文化意义。它包括大众文化批评、文化产业批评、文化心理批评等。与前两类批评相比,电视文化批评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和跨学科的特点,日益成为电视批评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电视批评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视批评具有现实针对性。电视批评的对象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电视内容及传播环节,如电视节目、电视现象、电视受众及创作者等等,而不是对电视的本质、一般原理进行理论探讨。在选题上,电视批评针对的是对当下电视传播中有代表性或突出意义的电视作品、电视现象、电视思潮等进行及时辨析和批评。电视批评的现实针对的意义不仅要求电视批评致力于探讨电视传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引人关注的问题,而且还要求通过对这种有针对性的批评和电视媒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中肯的批评意见。

二是电视批评具有视听的诠释性。电视中的声画、视听符号有着强大的建构功能,电视镜头的变化、画面构成、音响效果、人物的服饰及神态等等都可以作为符号中的能指表达一定的意义内涵。通过对这些符号进行编码,电视建构了一个隐含传播者的主导倾向的虚拟现实世界。对电视的批评不能脱离电视的基本特征,从根本上而言,电视批评必须建立在电视视听符号所构建的文本解读和分析之上,才不至于陷入过于主观性的主题阐释和一般的文化分析之中。批评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电视视听符号编码的诠释及剖析,揭示其不易觉察的隐含意义,从而培养人们对电视所建构的“虚拟现实”的一种鉴别能力。

三是电视批评具有文化的多元性。电视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信息载体,它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多种多样的文化内涵,并且向丰富多样、变动不居的当代社会开放,成为历史与社会所设定的一种特有场所,多种文化及意识形态汇聚一起,相互作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况。电视批评所具有的这种文化多元性一方面是研究对象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是由电视批评活动本身诠释的多元性所决定的。强调电视批评的文化多元性要求批评家在进行电视批评时不仅要注意到电视文本的多元性,还应认识到每一种诠释和价值判断都不是唯一的和终极的,只有从多种角度、多种层面进行审视和批评电视,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揭示电视与观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多重关系和意义。

二、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

电视批评是一种指在进行价值判断的研究活动。从前面我们对电视批评类别的划分以及对电视批评多元性的阐释中已经看到,任何电视批评都必然从不同的批评姿态出发,选择特定的电视批评模式,以达到某方面的批评目的。因此,不同类别的电视批评本身已经暗含了各自不同的批评指向和价值判断,也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电视批评的功能。根据前文对电视批评的类别划分以及电视批评的特性分析,从总体上看,笔者认为电视批评主要具有三大功能,即督导匡正功能、艺术审美功能和文化建构功能,而每一功能又具体呈现为相应的电视批评的作用,具体包括:

一是阐释电视传播的发展方向。电视批评要充分发挥其督导匡正的功能,就必然要在思维方式上侧重于批判性思维,更多地关注电视传播中的偏差和不足,以期及时发出警示。但愿电视批评不能“只破不立”,如果只着重在指其失误、揭其流弊的层面上,而忽略以其发展方向的思考,这样的批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往往会使批评陷入一种自说自悦的状态之中,很难被从事电视实践的人士所接受,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电视批评介入和引导电视实践的终极目的。因此,阐释电视传播的发展方向也是电视批评的一个重要作用。

二是指出电视传播中的偏差行为。自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引起强烈反响之后,深入社会现实进行舆论监督的电视节目开始增多并受到广人观众的好评。然而,另外一个问题浮现出来:电视传媒的舆论监督,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其监督范围内,那么谁来监督电视传媒本身?这就需要电视批评发挥督导匡正的作用,及时指出电视传播的偏差,帮助电视传媒更清楚地认识和定位自身,以免偏离“社会望者”的角色轨道。

三是引导观众的观赏活动。电视批评应对现有的电视作品作出正确的甄别,既要肯定和赞扬优秀的电视作品,又要无情鞭挞和驳斥那些格调低下、思想平庸的电视作品,从而对观众的观赏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欣赏是一种个人直接、感性的体验活动,带有极强的自发随意性。由于观众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职业及行业经历的不同,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往往受到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难以完全领会和把握电视作品的创作意图,更难以充分感受电视作品潜在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韵味。电视批评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增强观众对电视作品的读解、认识能力,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