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14248800000055

第55章 从“保卫新闻学”到“发展新闻学”——当前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之我见(2)

(三)在理论创新中发展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新闻学唯有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才能获得发展,才能使自己在现代科学各门学科竞相发展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闻学从诞生起就始终是在不断进行理论拓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从一开始对新闻报道业务实践的总结,到对新闻媒体发展历史的梳理,再到对新闻传播专业理念的概括;从对报学的探讨,到对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再到对大众传播理论的提升,创新是离不开的主题。

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始终是在继承前人和借鉴他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

作为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学总是根据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新闻工作的性质与任务的变化,用新的实践、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论来充实、完善和发展自己。因此,在坚持开放的前提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纳营养,不断地改革创新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永远的话题,也是我们新闻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理论创新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新闻理论观念的创新,也包括新闻业务思想的创新,还包括新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等等,总之应当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只有全方位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新闻学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形成更加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新闻业繁荣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业丰富多样的改革实践和逐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当前新闻学的创新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我国新闻业不但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在宣传思想、新闻理念、报道业务和经营管理机制与方式上都有很大的调整和变革,从而使得我们的新闻传播能够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学理、更加讲究效益和效果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为我国新闻业营造了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得我国新闻业不但尝到了借助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甜头,同时也积累了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求发展的新经验。我国新闻业在改革发展中所焕发出来的创造力,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宝贵的资料,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新闻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丰富多样的改革实践所提供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与资源。

(四)在科学与人文精神观照下发展

我们说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这决定了它应当具有科学的性质与特征。因此,坚持科学精神,在科学精神的观照下发展,自然也就成了对新闻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过去我们的新闻学发展缓慢,其学科地位受到轻估,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同忽略了它的科学性质,在学科建设中没有能够很好地坚持科学精神有着重要关系。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大凡科学都应当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描述;都应当揭示自己所反映和描述的客观世界中某一特定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都应当有自己关于所反映和描述的特定事物、现象的概念系统和知识体系。同时,科学的形成需要借助科学方法,它必须通过实证和理性分析的方法,来对自己所反映和描述的特定事物、现象进行观察证实和逻辑推理,以证明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要求在概念运用上必须做到清晰和准确,在逻辑推理上应当做到连贯与一致,要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坚持科学精神,就是要按照科学形成的规范化要求,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体现和证实自己所研究的学科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

新闻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体现在,它要探讨并证实新闻学作为反映和描述新闻传播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要努力改变那种无视新闻学自身的科学内涵与内在品质,任意把新闻学从属和依附于其他学科的做法;同时,还要摈弃那种不按科学研究的规范要求,随意解释和论证新闻学的混乱、无序和失范的行为。

新闻学中所具有的某些人文特征,是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与其他一些单纯的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区别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就指出,新闻学的学术来源根植于人文科学或人文类的社会科学中,它有着深刻的人文学科基础和特定的“人文价值因素”。因此,它是一种带有人文性质的社会科学。

新闻学中蕴涵着的这种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赋予新闻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净化人们心灵、唤醒人们思考的功能。因此,新闻学的发展要尽可能借助并体现人文精神,要防止那些把新闻降格为一种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方向的纯粹信息媒介和简单的传播行为的做法,更要警惕那些把新闻驯化为一种纯粹的营利工具、公关帮手的做法。

因此,在人文精神观照下的新闻学,它所关注和研究的“新闻”应当是一种有灵有肉、有情有感、有人有物的东西。它要用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情感去讲述人间故事,去传播人类文明,去引导时代进步,去促进社会和谐。这种“新闻”应当抛开商业利润的诱惑,挣脱世俗偏见的束缚,成为一种有生气、有灵性、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东西。而作为具有人文精神的新闻媒体,应当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公众的信息提供者、舆论引导者和文明传播者,而决不能够仅仅成为一种单纯提供“信息商品”和娱乐手段的中介物。

总之,坚持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观照下发展新闻学应当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我们要借助科学精神体现新闻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借助人文精神表达新闻学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体现新闻学的人文品质和人文特征。这既是一种科学的要求,也是一种理想的追求。

(五)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给我们提供认识和解释新闻传播现象与新闻运作规律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研究新闻学不可缺少的思想武器。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在马克思新闻观指导下来研究和发展新闻学,而且应当努力将其体现到新闻学研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去。

新闻学研究当然需要遵守一般的学术规范,尊重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不受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比如涉及对新闻学基本原理、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和新闻工作基本规范的研究,就应当充分考虑其学术性质,按照相应的学术规则来开展研究。

新闻学研究中也确实有一些属于单纯学术性的,专业理念性的内容,如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以及新闻自由、媒介责任,等等。不过要看到,即使是对这样一些内容,在我们的研究中,也要尽可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加以分析和认识。比如“客观”,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我们在认可和运用这一理念时就反对搞“纯客观”和“客观主义”;又如“责任”,我们就不仅强调传媒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还强调其政治责任;再如“自由”,虽然“自由”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西方国家可以用,我们也可以用,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就注意强调要正确区别和看待西方国家新闻自由和我国新闻自由的不同的性质、表现形式,以及实现的手段等。

总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新闻工作者就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要增强宏观意识和大局意识,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来看待一些学术问题(并非全部)。这样既可以准确掌握这些学术观点的基本内容,又能够对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些学术问题的深刻内涵及其实质。

我国新闻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应当是构建一个能够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以适应新世纪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学学科建设的需要。

顾名思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反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二是要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反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就需要我们所创立的新闻学理论体系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所应具备的基本性质,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等等。

要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我们所创立的新闻学理论体系能够准确表述我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应采取的发展方略,所应体现的风格特点等等,而这些自然都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才能完成和实现。

总之,我们的新闻学研究只有紧密结合我国国情,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用自身的新实践、新经验、新理论去充实、丰富和发展自己,才能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体系,也才能真正实现新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