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发展情况答记者问
(2008年12月)
问:请介绍一下目前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建设的总体情况。
答:中央电视台新媒体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央视网的建设上。央视网是全国广电系统体制改革的一个试点,也是事业转企业的一个成功范例,2008年4月获中宣部等四部委颁发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优秀企业荣誉,2008年5月获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颁发的首届中国十大文化产业创新奖。
央视网的发展始于2006年2月。中央电视台成立了网络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和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全台网络资源整合工作并启动中央电视台网络资源整合工程,提出“要像打造电视品牌一样打造网络品牌”。2006年4月28日,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两年多来,央视网正着力打造以图文为基础,以视频为核心,以互动为特色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借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央视网的网络视频传播能力大幅提升。在互动方面,央视网尝试将互联网特色与电视特色相结合,抓住社区化发展大趋势,建立搜视社区,为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名栏目、动画片、纪录片、电视人建立网上互动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新闻资源推出新闻社区。在多终端建设方面,2006年12月11日,央视网手机电视正式开通;2007年12月18日,央视网又开通了车载电视,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5万辆公交车,10万块显示屏;IP电视也已经开始试运行,从而使央视网的平台数由单一的互联网站拓展到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车载电视、IP电视四个平台,并实现了在“十七大”“两会”“神七”等大型活动和事件报道中,多终端、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目前,央视网团队已有700多人,平均年龄28岁。2008年9月,央视网作为网络媒体的唯一代表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问:请问央视网在重大活动报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答: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央视网充分运用台网联动模式,全面服务、延伸、拓展电视,将电视节目资源和广告资源延伸到网络平台,运用新的网络技术在新的平台上创建新的传播形态和品牌,充分运用博客、播客、论坛、投票、评选等新技术,为电视提供互动支持以及差异化传播。
一年一度的春晚是一件大事,央视网在春晚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传播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使春晚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之一。“十七大”的网络宣传报道,使央视网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一起进入人民大会堂进行现场直播,形成了“三台四网”直播“十七大”的格局。同时,央视网的视频特色尤为突出,当其他三网视频报道因流量大而黑屏的时候,只有央视网还有流畅的视频。2008年“两会”期间,央视网再次进入人民大会堂对“两会”进行现场直播。能对“十七大”和“两会”进行直播,使央视网进入了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第一阵营,并因此形成了央视网作为重大活动报道直播机构的惯例。此后,央视网还在“嫦娥奔月”“登顶珠峰”以及“抗震救灾”等重大直播报道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问:请问央视网的网民访问情况怎样?
答:目前,央视网日均访问量达到1.24亿次,尤其在2008年5月12日至5月21日汶川地震期间日平均访问量达2.06亿次,在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奥运期间日均访问量达到3.01亿次。视频访问量提升迅速,2007年10月22日,“十七大”新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的网络视频直播,同时在线观看的人数达到177万,2008年春晚最高时观看人数达到480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达到1.53亿次,视频点播累计观看人次达到2.37亿次,奥运开幕式那天访问量达到5.06亿次。央视网的播客平台日均访问量达到600万次,日均网民上传视频1000条,作品累计数量达到20余万件。独立访问者数量增长也很快,奥运会开幕时的独立访问者数量达2748万。
目前,央视网的网民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及地区,海外网民的比例已经达到15%—20%,每天央视网访问量最高的50个正文页中,视频直播页、点播页都能占据其中的50%以上。其中,观看视频内容的网民已经占到用户总数的60%左右。在网民构成方面,年龄在18—34岁之间的用户占总用户数的75%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用户比例高达61.8%。
问:请问央视网的视频技术建设情况如何?
答:央视网的服务器数量从2006年的150台增加到奥运结束后的2000台,带宽由原来的0.5G扩展到目前常规运行的33G,覆盖节点由2006年的1个节点到目前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济南、成都、杭州、西安、武汉、南通10个城市,共15个国内分发节点和1个欧洲镜像站点,年底还将建成北美镜像站点。
制作能力方面,央视网建设了一整套节目采集、收录、编辑、制作、存储、编目、发布的视频制播平台,系统存储容量已经达到250T,存储了近5万小时的高质量精品视频内容,日节目制作能力达到500小时。
借力奥运,央视网的播出分发以及研发能力也逐步增强。央视网以并购方式,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P2P网络直播平台,该平台可以同时承载800万人在线观看网络直播;以合作开发的方式,建立了FLV流媒体点播平台,可以同时支撑10万人在线点播访问,还推出了网络视频客户端测试产品CCTVBOX,已经拥有超过500万次的下载量。同时,央视网还分别与微软、AMD、英特尔等跨国公司联合成立新媒体应用实验室,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共同进行研发。
问:央视网作为奥运新媒体独家转播机构,请问有哪些成功表现?
答:2008年奥运会期间,央视网作为全球首次唯一全程视频直播奥运会开闭幕式以及全部赛事的新媒体机构,联手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9家商业门户和视频网站进行联合转播,并与人民网、新华网等174家网站开展公益性联合推广,最终有高达89.9%的互联网用户在奥运期间登录到奥运授权合作网站,总体受众规模达2.31亿,总页面浏览量达到1076亿页。这一举措创建了奥运史上规模最大的新媒体传播联盟,并实现了全球首次最大规模的奥运会新媒体联合传播。
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共有9个电视频道不延时直播、录播奥运赛事1944场,时长2715小时。央视网为28个奥运比赛大项开通28个不延时直播频道,直播了奥运会所有赛事的每一场比赛,累计3800小时。另外,在每场比赛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制作点播赛事节目9732段,总时长4013小时。网络转播规模大大超过电视转播,成为全球唯一对奥运赛事进行全程直播点播的新媒体机构。并试验性推出了“网络电视奥运台”,开设了62个直播频道、30个轮播频道,实现了边看边聊互动直播功能,日均页面访问量达到3.01亿次,人均访问停留时长达到1022秒。开幕式当天,网络电视奥运台流量达到1.5亿,边看边聊在线人数近7万人。北京奥组委官员们的办公室由于没有电视机,都是通过央视网的视频节目观看奥运比赛,了解奥运信息。
奥运会开幕后,国际奥委会监控结果显示,全球发现的4066个盗播链接,90%来自海外,与之前预测的中国大陆地区会出现大规模盗版侵权现象完全相反。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央视网成功组织了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传播,更加方便网民通过不同渠道收看奥运会。另一方面,央视网通过建设IP地址信息库、数字版权管理平台(DRM)等技术手段有效防止版权外溢;通过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实施反盗版行动。央视网为构建合法有序的奥运会传播秩序提供了成功范例。
问:请问央视网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答:央视网的核心任务是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在功能上,它有视频直播、视频点播、视频下载、视频搜索、视频上传、用户分享等;在内容上,既要集纳网民拍摄和上传的海量DV节目和创办适合网络传播的网络自制节目,还要集成传统电视媒体的精品内容;在终端上,它既包括网络电视,还包括手机电视、IP电视以及移动电视(包括公交、地铁、机场、医院、酒店等);在地域上,它既要覆盖国内,也要制作传播多语种内容和建设海外镜像站点,逐步实现全球覆盖。央视网的目标是建设充分体现我国国家水平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网络电视媒体,成为面向全球的、多语种的互联网公共信息娱乐视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