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与语言教程
14247500000054

第54章 单句的分类和运用(3)

第二,主语的有定性。如可以说“那本杂志被我拿走了”,不能说“一本杂志被我拿走了”。

第三,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词只能放在“被”字前。如:“我们没有被苦难压垮”不能说成“我们被苦难没有压垮”;“这件事已经被人传出去了”不能说成“这件事被人已经传出去了”。

第四节单句运用中的问题

句法错误多种多样,不可能一一列举,下面只只谈谈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搭配不当

①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亚洲象的处境特别严重。

②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只有人民才能担当挽救民族危亡的命运。

③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

④茂盛的树叶遮蔽了天空。

⑤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这一带基本上根除了风沙灾害。

⑥他略加思索了许久,才动笔写起来。

例①主谓搭配不当,即谓语不能准确、恰当地陈述主语。谓语中心语“严重”不能用来陈述主语中心语“处境”,可换成“危险”之类的词语。例②动宾搭配不当,动词“担当”与宾语“命运”语义上不能搭配,可将“命运”改为“重任”。例③主宾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的主干成分为“思想”和“过程”是不同的事物,没有同一或种属关系,二者不能搭配。宜将主语换成“启蒙思想的诞生”,或将“是”改成“有”。例④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茂盛”不能修饰“树叶”。可将“茂盛”改为“茂密”。例⑤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基本上”不能修饰“根除”,二者语义上是矛盾的。可将“基本上”去掉,或将“根除”改为“解决”。例⑥状语和补语不协调,状语“略加”和补语“许久”语义上互相矛盾,二者删去其一即可。

二、成分残缺

①在这些小人书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②李明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战,科学难题终于解决了。

③这些名贵的树种,多具有木质坚硬、致密,结构均匀、纹理交错,切面光滑油润,干燥后不翘不裂,有特殊香味,不为虫蛀,是造船、雕刻、制作家具的上等用材。

④在旧社会,我家原有七口人,后来母亲被迫卖掉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⑤《大长今》剧组要她出演“徐长今”,但她一心想演“崔今英”,因为她觉得这个角色性格转变很大,很有挑战性,最后却被定为“连生”。

例①主语残缺,介词结构“在这些小人书中”只能做状语,不能做主语,应将“在”、“中”去掉,让“这些小人书”做主语。例②谓语残缺,一句话未说完,却另起个头,造成谓语中心语残缺,可改为“经过李明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战,科学难题终于解决了。”或者改为“李明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战,终于解决了(这个)科学难题。”例③宾语残缺,宾语残缺通常是因宾语较复杂或较长,由于照顾不周而造成的,应在“不为虫蛀”后补上“等优点”。例④定语残缺,“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前应该有一个定语,句子的表意就准确完整了。修改办法是在“两个哥哥”前加上“我的”。例⑤状语残缺,根据句意,应在“剧组”后加上“本来”,做“要她出演‘徐长今’”的状语。

三、成分多余

①我们的老师,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呕心沥血,诲人不倦。

②这种只看眼前利益而无长远打算的做法我们坚决加以反对。

③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全部科研项目提前完成了任务。

④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⑤这项工程短期内不可能很快完工。

⑥最近厂里经常发生出一些齐齐怪怪的事情。

例①主语多余,应删除“他们”。例②“加以”多余,应去掉。例③宾语多余,“任务”和“全部科研项目”意思相同,应删去“任务”。例④定语多余,潜台词本来就是无声的,应把“‘无声’的”去掉。例⑤状语多余,“短期内”与“很快”意思重复,删除任一即可。例⑥补语多余,“发生”本身就有“出现”的意思,不需要再加上补语“出”,应删去。

四、语序不当

①侵略军攻陷北京后,焚毁、洗劫了西郊的圆明园。

②这位身材短小、来自偏僻乡村的剧作家,在他的37部剧作中展露出惊人的才华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力。

③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例①谓语中心的顺序不当,按事理顺序,应先“洗劫”后“焚毁”。例②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将“来自偏僻乡村”与“身材短小”调换位置。例③状语语序不当,应将“没有”放在“把……的感受”前。

五、成分误用

①文艺下乡,使文艺工作者能够广阔地接触社会生活。

②《义务教育法》的颁行体现了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充分重视。

③不知什么原因,他半个月出外没回。

例①将定语误用为状语,应把“广阔”放在“社会生活”前,同时将“地”改成“的”。例②则将状语误用为定语,应把“充分”放在“体现”前。例③补语误用为状语,可修改为“不知什么原因,他出外半个月没回。”

六、杂糅此处不属单句的范围,因是一种常见语病,所以放在一起加以说明。

要表示一个意思,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使用不同的句式,但是不可混用,倘若混用就成语病了——杂糅。例如:

①极佳的条件、极少的战乱,造就这里成为中国西南的极富饶之地。

②我去采访的时候,学校正进行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刷墙,有的擦玻璃窗,也有在操场上拔草的。

例①是“造就了中国西南的这个极富饶之地”和“使这里成为中国西南的极富饶之地”的混杂,选取任一个说法就可以了。例②中“有的……,有的……”是一种分述的句式,而“有……的”又是另一种分述的句式,这是两种句式的混杂,因此,最后一个分句宜改为“也有的在操场上拔草”。

③作为一名传媒类学生,一方面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一方面要学好各门基础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专业课得靠基础课的支撑。

把本该分开说的两句话“焊接”在一起,硬凑成一句,造成两句话前后牵连,这也是一种杂糅。例③“一方面要学好各门基础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是两句的牵连。应将此句在“一方面要学好各门基础课”后点断,后面另立一个分句“这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与练习】

一、什么是句子?下列哪些是句子,哪些不是?

1.滚!

2.好好学习

3.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4.这个小姑娘,周围的人都喜欢她。

5.进来

6.哈哈!

二、什么是句类?划分句类的标准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三、什么是句型?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型。

示例:行!——单句,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1.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

2.记住一个人的好,总强过记住一个人的坏。

3.啊!那片令人难忘的净土!

4.人不是做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5.萧海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就让关中人民永远地记住了他。

6.从密林深处传来了几声清脆的鸟鸣。

7.他打开门走进去。

8.你说的那些话对他的伤害很大。

9.禁止在此倾倒垃圾!

10.(你想喝点什么?)咖啡。

四、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补语,并说明它们是由什么词或短语充当的。

1.谁也没想到这突如其来的山洪涨得这么快。

2.打击盗版,促进中国软件业的正常发展,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

3.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能够做到却没有想到。

4.澡洗得多了,洗得勤了对皮肤没有好处。

5.在NBA赛场上,姚明终于赢得了火箭队球迷的一致好评。

6.连队解散那天晚上,连长哭湿了枕巾。

五、下列句法结构,是主谓还是述补?根据是什么?

考试重要工作积极分析清楚讲解明白打扫干净清理完毕清理完

报告完了考虑周密走好说慢点儿说话慢一点儿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独立成分及其作用。

1.三多、成才,你们两个去哪?

2.锻炼身体,依我看,也要适度。

3.芬兰,据报道,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

4.你的这个要求,说实在的,是难了点儿。

5.“斑竹”、“东东”、“潜水”、“灌水”,你看看,小学生的作业里全是这些网络用语。

七、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

1.东亚峰会展现中国积极影响。

2.我带了一份点心给门房张大爷。

3.这件事使我受到很大启发。

4.超级女声我喜欢看。

5.热爱人民的好总理。

八、下列哪些句子是兼语句?

1.我喜欢他为人诚实。

2.老师鼓励我继续努力。

3.我认为你不是那样的人。

4.妈妈支持你这么做。

5.我们称他“兵王”。

6.我叫他好好想想这种做法对不对。

九、下列“把”字句和“被”字句用得对不对?为什么?

1.如果把端正的学习态度不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学习就不能学好。

2.各部门把科学发展观应该很好地贯彻下去。

3.请大家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我们再找时间讨论。

4.现在不刻苦努力,将来怎么能把生活的重担挑?

5.大妈把我们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我们一定要答谢她。

6.小林被当选为班长。

7.经过大家的讨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终于被拟好了。

十、修改下列病句,并说明原因。

1.这些人入党后,从未经过严峻的考验和审查。

2.高尔基、鲁迅的晚年,仍然是精神焕发,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面,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3.看了英雄事迹的报道,令人十分感动。

4.他们终究要走上灭亡的道路,世界上一切捣鬼的坏蛋也都会和他们一样的下场。

5.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一些在职教师产生了“当教师倒霉,没出息”。

6.我们俩一边走,一边说,一直走到王府井才互相分手。

7.吴哥寺在淡蓝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多么美妙地引起人们的遐想。

8.这个人骑车不小心,不幸被卡车将他撞倒。

9.老师如果把课不教好,怎么对得起广大同学呢?

10.我们需要技术人员具有相当熟练的技术才能把工作干好。

11.化妆品生产利润大,于是一哄而上,争相生产,致使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劣质产品。

12.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13.人们不能不敬佩关汉卿在七百多年前就在舞台上创造了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14.他精辟地分析和严肃地指明了教育界应试教育的现状。

15.有没有开拓精神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关键。

16.洪战辉的事迹在很多报纸和电台刊登和报道过。

17.著名作家老舍和他的《茶馆》都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剧目。

18.听了大家一席话,使他心里感到很不舒畅,就坐在一边不言语了。

20.从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不断使中西医结合向深度、广度发展。

21.在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他的论文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2.现在,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的小屋,熟悉的乡音,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