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与语言教程
14247500000052

第52章 单句的分类和运用(1)

【学习提要】

句子的概念,辨别句子和短语;句子分类以及句子分析的步骤。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独立语的构成及特点,主谓句的下位句型。连动句、兼语句、“把”字句、“被”字句。

第一节句子概述

一、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有特定的语调,末尾有明显的语音停顿的语言单位。

在言语交际中,短语和词只能表示一个简单或复杂的概念,只有句子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短语和词加上特定的语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可以成为句子。例如:“谁”在字典里只是一个词;而当有人敲门,你问“谁?”那么它就是一个句子。“禁止停车”是一个短语,它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墙壁上时却是一个句子。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是动态的;而短语和词只是语言的备用单位,是静态的。

二、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包括句子的一般结构成分和特殊成分两种。句子的一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主语、谓语是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通常是主谓句的第一个层次;句子的特殊成分指句子的独立语。

三、句子的分类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类,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根据句子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首先可以分成单句、复句。单句又可以分成主谓句、非主谓句等等。句类和句型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因此同一句型可能是不同的句类,同一句类也可能是不同的句型。例如:

①今天天气很好。(陈述句)

②你明天去参加会议吗?(疑问句)

③我们出去吧。(祈使句)

④时间过得真快啊!(感叹句)

例①~④分属于不同的句类,但它们是同一句型,即主谓句。

四、句子分析

句子分析包括句类分析和句型分析。句类分析要求指出句子的类别、用途。

句型分析是句子分析的终极目的。因为在言语交际中,句子的数量无限,但句型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通常讲句子分析,指的是句型分析。

单句、复句都有各种类型,合起来就有一个从上位到下位的句型系统。句型分析就是从上位句型到下位句型,依次确定,逐层进行,一直到最小的基本句型。一个句子首先看它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则看它属于哪个下位句型:主谓句还是非主谓句。如果是主谓句,则根据谓语的结构确定其类型。例如,“我们完成任务了。”这个句子的句型是单句、主谓句、动词性谓语句、述宾谓语句。

五、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单词或短语加句调组成。这类句子有些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独立成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下位句型:

(一)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例如:

①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县。(说明时间、地点)

②王老师!(用于呼唤、称呼)

③火!(表示突然发现某事物)

(二)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组成。这种句子通常用来说明对事物的简单判断或评价,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例如:

①行!

②太漂亮啦!

(三)动词性非主谓句

由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组成。这种句子并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要补出,或无法补出主语,也叫“无主句”。通常用来说明自然现象、生活情况,有的是口号。例如:

①禁止吸烟!

②为人们服务!

(四)叹词句

由叹词组成,表示呼唤、应答、回答等,例如“喂!”“哎呀!”“哦!”表示高兴、喜悦、感叹的“哈哈!”“哇塞!”“耶!”表示愤怒、鄙视、叱责的“哼!”“呸!”等。

(五)象声词句

由象声词组成,主要是模拟声音,如“哗啦!”“稀里哗啦!”“轰隆隆!”等。

第二节句法成分

一、主语和谓语

汉语的多数句子由主语和谓语两个直接成分组成。主语和谓语是互相依存的两个成分,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可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谓语是陈述说明主语的,可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谓语的中心是述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双竖线左边是主语,右边是谓语。例如:

①中国啊,‖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②神气什么啊,你?

一般来说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例①;但有的时候为了强调或突出语用等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主谓倒装,如例②。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

(一)施事与主语

主语是谓语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主语。这类句子叫施事主语句,也叫主动句。例如:

①为了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

②方鸿渐‖准五点钟找到了赵辛楣住的洋式公寓。

(二)受事与主语

主语是谓语动作支配、影响的对象,即受事主语。这类句子叫受事主语句,也叫被动句。例如:

①在历史的挑战面前,天朝大国的傲慢与自信‖被一次次无情地击碎。

②头发‖给剪掉了。

③房间‖都打扫干净了。

这些被动句,有的有被动标志“被”、“给”,例如①②,有的则是主动形式的被动句,如例③。

(三)系事主语

主语既非施事,又非受事,而是与谓语有密切关系,即中性主语。或者谓语不是动词,如例①;如是动词,则多用“是”、“等于”、“属于”、“有”等词,如例②。

①水‖又深又绿。

②主语和谓语‖属于语法学的范畴。

二、主语的构成

主语根据构成可以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一)名词性主语

名词性主语包括名词、代词、数词以及名词性的短语,在句首能够回答“谁”、“什么”等问题。例如:

①历史‖没有最后一幕。(名词)

②八‖是二的四倍。(数词)

③个个‖都是好样的。(量词)

④房间里‖如死一般的寂静。(方位短语)

⑤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使中国人第一次透过大众传媒观看500年世界大国风云变幻。(同位短语)

⑥所闻‖不如所见。(“所”字结构)

名词、人称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语是最常见的,对于后面的谓语一般没有特别的要求。

数词单独做主语多半用在表示数目计算的句子里,如例②。

量词单独做主语,仅限于它的重叠形式,如例③。

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具有双重性质:一是事物性,一是时地性。体现事物性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用作主语时,谓语说明时间或处所本身怎么样,或者说明时间或处所是行为的对象,比如例⑦、例⑧;体现时地性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指明事情发生或事实存在的时间或处所,也可以做主语,如例⑨、例⑩。

⑦那里‖我去过很多次。(方位名词)

⑧明天‖是爸妈的结婚纪念日。(时间名词)

⑨前面‖开了一家书店。(方位名词)

⑩今天‖发生了一件大事。(时间名词)

但是如果这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放在别的主语之前,它们就成了全句的修饰语。例如:“(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前面)我‖开了一家书店。”

动词前如果有几个名词性成分,必须选择一个作为主语。选择的顺序是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但是在“在学校里今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中,主语仍然是“今天”。因为在汉语里,介词结构不能充当主语。

(二)谓词性主语

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和短语充当,多表示动作、性状或事件。例如:

①哭‖有时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动词)

②谦虚‖使人进步。(形容词)

③过分谦虚‖就是骄傲。(偏正短语)

④听音乐‖是他唯一的爱好。(述宾短语)

⑤我这样做‖实在是迫不得已。(主谓短语)

谓词性主语对谓语是有选择的,一般来说,谓语是描写、说明主语的,如例②,或是由判断动词“是”、说明性动词“有”来充当。

三、主谓句的下位句型

由主语和谓语两个直接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根据谓语的不同,主谓句又可以分为四类下位句型:

(一)动词性谓语句

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例如:

①运动员‖走了。

②我‖吃了(三大碗)(白米)饭。

③这个照片‖拍得<;不清楚>;。

④婉如‖打开门走<;进去>;。

⑤袁朗‖派许三多去执行侦查任务。

动词性谓语句是主谓句的主体,根据谓语的构成还可继续分为:动词谓语句(单个动词做谓语),如例①;述宾谓语句,如例②;述补谓语句,如例③;连动谓语句,如例④;兼语谓语句,如例⑤。

(二)形容词性谓语句

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谓语说明主语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这泉水‖[真]甜啊!

②雪莲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③他‖[比同龄人]高得<;多>;。

(三)名词性谓语句

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谓语表示对主语的判断和说明,一般限于口语里的肯定句,用来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容貌、年龄、数量等。例如:

①明天‖劳动节。

②鲁迅,‖浙江人。

③他‖三十多岁。

④她‖大眼睛,长头发。

(四)主谓谓语句

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用来说明或描述主语。主谓谓语句有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例如:

①这件事‖方鸿渐后来才知道。

②这次机会‖你可要抓住了!

第二,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或者小主语和大主语有从属关系,例如:

③他‖谁都不认识。

④婷子‖眼睛很漂亮。

第三,大主语是关涉的对象,前面暗含了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如果加上介词,则变为句首状语。例如:

⑤他的失踪,‖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⑥荷兰‖我了解不多。

四、宾语和补语

(一)宾语

1.宾语的意义类别

当谓语由述宾短语充当时,如果对它做进一步的切分,就能得到述语和宾语。述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宾语在述语的后面,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关涉的对象。根据述语和宾语的不同语义关系,宾语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受事宾语。宾语是动作支配的对象,这是从广义上来说的。如果细分,又可分为:

动作的结果。如“写信、挖坑、煮饭、盖房子”等。

动作的对象。如“看书、洗菜、倒水”等。

动作的工具。如“抽烟斗、擦粉、写毛笔”等。

动作的处所。如“走小道、坐地上、吃食堂”等。

第二,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施事。例如:“晒太阳、来客人(了)、住了几个人”等。

第三,系事宾语。宾语既非施事又非受事,常常表示主语的类别、性质等。含有中性宾语的句子中常用非动作性动词“是、好像、叫、成为、算作、属于”等。例如:“你的名字啊,‖叫母亲。”“铝‖属于轻金属。”

能带宾语的动词中,多数要求带名词性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的短语充当宾语,例如:“小鱼‖吃食了。”“体重‖增加了二十斤。”

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短语做宾语时,前面的述语必须是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例如:“夜晚‖禁止喧哗!”“我‖喜欢看电影。”

可以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中,有些是必须带谓词性宾语的,如,“禁止、加以、主张、感到、严加、觉得、企图、建议、提议”等;能愿动词,如“能、敢、能够、可以、愿意、要、应当、应该、值得”等也只能带谓词性宾语。

有的动词则既可以带名词性的也可以带谓词性的宾语,如,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爱、恨、喜欢、讨厌、怕”等,这些动词带任何一类宾语都是无条件的。

“研究”、“讨论”之类的动词,也可以带两类宾语。只是带谓词性宾语时,必须伴随着疑问代词,只能说“研究怎么干,讨论吃什么。”

动词能带处所宾语,如“我‖这几天住老王那儿。”“我‖今天离开南京。”这是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处所宾语大多由表示处所或方位的词语充当,来指明动作行为的处所、位置或事物运动的起点或终点。

2.双宾语

有一部分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叫双宾语。两个宾语之间没有句法关系。双宾动词通常是“交、给、教、接、受、讨、叫、送、称”等,例如:

①那个工友‖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②网友们‖都亲切地称她“天仙妹妹”。

汉语中有一部分动词不能带宾语,叫不及物动词,如“播音、睡觉、游行、防疫”等。

(二)补语

补语是用在述语后对动词或形容词性谓语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补语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结果补语。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例如:“挂<;满>;了饰物”、“听<;明白>;了”。

第二,趋向补语。补充说明动作的趋向,不带“得”。趋向补语后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例如:“一阵清香扑<;来>;”、“欣欣然张<;开>;了眼”。

第三,程度补语:补充说明性状的程度,有两种形式:

不带“得”。如“好极了、冷多了、坏透了”。这类短语后面要加“了”。

带“得”。如“快得很、累得多、堵得慌”。它们没有相应的否定形式。

第四,可能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例如:“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吃得,你就吃不得!”

第五,数量补语。数量短语包括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两类,形式上不带“得”。

动量补语。如“去一次、读两遍、跳三下、踢一脚”。

时量补语。如“休息一天、住三个月(北京奥运会)准备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