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与语言教程
14247500000041

第41章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1)

【学习提要】

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及传媒人肩负汉语规范化的重任。

第一节现代汉语及其特点

一、汉语和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语言和哲学思维的关系十分紧密,二者的联系源远流长。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语言也像呼吸、性别和闪电等其他带有神秘性质的事物一样,从人类能够记录思想开始,人们就一直用迷信的眼光来看待它。”除了人类这种对于语言与生俱来的敬畏之情,哲学与语言的不解之缘还有更深的原因。哲学思维须臾不能脱离语言。因为只有凭借语言,我们才能思维、记忆、想象、推理,思想的对象和思想的全过程本身,都必须依靠语言才能转变成他人思想所能把握的东西。在古希腊,语言和理性、规律是同一个词。

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个成员服务。但社会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会影响语言,造成语言在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民族的共同语言又常常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汉语

汉语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发展起来的。使用汉语的人数约有13亿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个多语言的国家。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在国内,使用汉语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在世界各地,有4000多万华人、华侨说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语对东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同我国的交往日益频繁,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性的“汉语热”多年来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各级学校开设汉语课或派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我国在世界各国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的“孔子学院”已达282座。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神七”火箭的发射成功,都令世人震惊,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赞誉和好评,把全球性的“汉语热”进一步推向高潮。可以预见,汉语将在世界范围产生更大的影响。

汉语汉字的审美价值,已为全世界所公认。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中所说:“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语音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汉语最具独特魅力的特点是它的书写符号——汉字,这种象形文字的突出特点是:形、音、义三美。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初学写作者应该如何学习、掌握并充分发挥这些优点,先生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意者文字初作,首必象形,触目会心,不待授受,渐而演进,则会意指事之类兴焉。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汉字最突出的特点是“形美”。象形字“触目会心”,“目察其义,心通其义”,妙不可言。会意字、指事字也有此妙处。就连占汉字总数绝大多数的形声字,也是“什九以形象为本柢”。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专门有一节谈汉字的“形美”,小标题“写字就是画画”,他说,“记音”“也可以说是进步,然而那基础也还是画画”。并举例说明:“‘菜,从草,采声’,画一窠草,一个爪,一株树:三样。”

(二)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成员使用的语言。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和它所有的方言;狭义指的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主要交际语言。在港澳台地区称为国语,在国外也有人叫华语。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方言很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等七大方言区。

这些方言之间,不仅在语音、词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在语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却不是独立的语言。因为这些方言和民族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只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共同语是在方言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它是高于方言的形式,为全民服务。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

各民族的语言,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都能够产生一些自己独具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发现,需要采用比较的方法,从多角度、多侧面的比较中获得。通常是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与联合国使用的其他工作语言相比,现代汉语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语音方面

汉语音节结构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元音占优势。因为元音都是响亮并和谐悦耳的乐音,所以现代汉语的语音具有明显的音乐性。在汉语的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缺少元音。一个元音就可以构成一个音节,如:a(啊)、e(婀)、i(依)、u(呜)等,而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在印欧语系的语言中,一个音节里几个辅音是可以连接在一起的。如:strict(严格的),在这个音节中,就有三个辅音str和两个辅音ct先后相连的情况。而在现代汉语中,一个音节里没有两个以上的辅音连接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结构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之间的界限也比较分明。音节中元音成分比例大,使得汉语清晰响亮;元音辅音相间,则声音悦耳动听。

汉语语音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即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每个字词的读音都有一定的声调,如果声调错了,意思就会改变,就不能被人理解。因此,“hújiāo”(胡椒)和“hújiǎo”(胡搅)的意思不同;“zhuān jī”(专机)和“zhuān jí”(专辑)的意思也不一样。声调不仅可以区别词性、词义,而且可以造成高低、升降曲折的变化,平仄相间,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比如:“振兴中华”、“良辰美景”。声调的变化,使汉语具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二)词汇方面

第一,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并明显地具有双音化的趋势。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发展演变成双音节词。如:“目”是古代汉语单音节词,被现代的双音节词“眼睛”所取代,自己却转变为语素,和其他语素构成新的双音节词“目的、目标、目光”等。新的单音节词已经很少产生。多音节词也朝着双音节词的方向缩略。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简称为“南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缩为“人大”、“北京大学”简称为“北大”。

第二,构词灵活多样。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是由它的构词特点所决定的。汉语的构词方式主要采用复合法,词根按照句法关系构成,具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构成大量新词。还能用轻声、儿化、重叠等方式构成无限多的新词,生成性极强。汉语构词虽然也有派生法,但不占主要地位,明显不同于印欧语系语言。

(三)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在语法方面有以下特点:

第一,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现代汉语并非绝对没有形态变化,而是没有像印欧语言那样系统、丰富的形态变化,例如俄语,有严格的性、数、格、时、体、人称等变化。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与词的组合,往往依靠语序与虚词来表示。汉语的语序比较固定,例如:“词汇丰富”和“丰富词汇”的结构关系不同,语序改变之后,就从主谓关系变为了述宾关系。使用不同的虚词,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例如:“奥运会和残奥会”与“奥运会或残奥会”,前者是并列关系,后者是选择关系。

第二,语法结构具有一致性。在汉语中,语素和语素构成词,词和词组成短语,词汇短语组成句子,它们的语法结构关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都有联合、偏正、主谓、述宾、述补等基本组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