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与语言教程
14247500000022

第22章 描写(2)

(二)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人物活动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具体生活环境两个方面。如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人物活动的背景、居室陈设等等。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描写,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例如古华的小说《芙蓉镇》里对一个古老、偏僻的乡镇风貌进行了描绘,也给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典型而真实的社会环境。也可以通过对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等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等。例如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对陈景润以及他居住的环境的描写。人物与特定环境的结合,使环境塑造了人物,同时人物形象也升华了环境描写。

第三节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一、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战斗场面、劳动场面、宴会场面、比赛场面、会议场面等等。场面描写,不只是对环境的描写,更重要的是写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它是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结合与统一。人物、事件和环境是构成场面的三要素。故事的发展、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呈现无不在特定的场面中完成。

写好场面,就要做到重点突出,点面结合,既可以照顾全面,又能显示细处。常见的做法是全景描绘与特写镜头,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了。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

刘姥姥参加贾府里的一次家宴,宴会一开始,她便用一个笑话把大家都逗乐了。一个“笑”的场面,作者把上至贾母下至丫鬟的不同笑态一一呈现,既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性格、气质,又照顾了全面,是场面描写的典范之作。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具有鲜明个性的、富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细枝末节的描写。细节描写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景等。细节在情节发展中须具典型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表面看来,这些细节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能以小见大。《阿Q正传》里阿Q临死前画圆圈的细节,孔乙己伸出五指罩住碟子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些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性格都有重要意义。

细节描写要真实、准确,还要典型,如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中,有一个细节:陈奂生进城卖油绳,病倒在车站候车室中,被县委书记送进标准不低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后,房间中豪华的陈设使他惊恐无措,躺在床上怕弄脏了被子,“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怕弄脏了地板,“光着脚跑出去”。可是,当他付了五元钱的住宿费后,完全改变了模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房间,故意三番五次地直起身子向弹簧椅子上猛坐,用枕巾擦脸。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陈奂生这位生活俭朴的农民,对城市高级招待所一夜就花掉一个社员七天才能赚到的五元钱的不满和抗议,以一个农民特有的方式,以带有破坏性的报复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四节细描和白描

描写方法多种多样。从描写的繁简程度划分,有细描和白描,又叫工笔和疏笔;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者和描写对象的关系来划分,有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从描写的状态来划分,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下面我们只对细描和白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做简要介绍。

一、细描

细描,又称工笔,就是用细腻、逼真的笔法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刻画,往往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绘客观事物多姿多彩的状貌。如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对夜景的描绘: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这段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灯光、月色、夜空、垂柳,将秦淮河的夜景再现得如诗如画,十分迷人。

细描虽然是精雕细琢,但也不是面面俱到、无一遗漏地什么都写,也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名著《复活》中对主人公玛丝洛娃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着重抓住了她的生理特点、妓女的轻浮,以及囚犯的身份这三点:身材不高,胸脯颇丰满,年轻,眼略斜睨;“分明故意让几绺卷曲的头发从头布里滑下来”;套着囚犯的棉鞋,惨白的脸色,稍稍浮肿的眼睛。这些描写纤毫毕现,细腻真实,由于突出了人物的特征,所以玛丝洛娃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传统技法,即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颜色,不事渲染。后来人们把它用在写作上,指用最简练的笔墨生动、传神地勾勒出对象的轮廓。白描没有浓烈的色彩渲染,也少用形容词和修饰语,而重在抓住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以质朴的语言极俭省地将对象再现在人们面前。不尚修饰,重在传神是白描的特点。鲁迅把这种写法概括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如《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描写: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的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描摹,用很质朴的文字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海边场景及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形象,既没有大肆修饰,也无渲染,然而却很传神。另外,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的背影也是很经典的白描。

第五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一、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指从正面直接对人物和景物进行描摹刻画。直接描写是描写中普遍使用的,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多数人物、环境、场面和细节的描写均采用这种方式。正面描写能让读者直接感受到具体对象的特征、情态、状貌和气氛。前面所举的例子大多是直接描写。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指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是其他人的反应、态度和评价,从侧面衬托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也就是通过描写彼人彼物,达到反映此人此物的目的。正如古人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就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他在“群英会蒋干中计”的评语中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侧面描写虽然不能给读者具体、确切的形象,却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完成对描写对象的审美创造。因此,侧面描写具有更大的艺术容量。在古今文学作品中,侧面描写的例子不胜枚举。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是历来备受人们称道的侧面描写典范: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到底有多美,诗作者并没有正面写出,而是着重写了“行者”、“少年”、“耕者”和“锄者”见了罗敷后的反应,从他们的反应和态度中读者可以想象到罗敷是多么的美丽。侧面描写更多的是和正面描写一起运用,以增强其表达效果。

【思考与练习】

一、什么是描写?描写有哪些类型?

二、用300字左右描写一下自己的房间。

三、按照生活原型描写两个不同特征的人物肖像,让其他同学能够辨认出来。

四、选读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或短篇小说,分析作者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上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收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