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播音主持艺术10
14246800000020

第20章 关于教风与学风的思考(1)

马桂芬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要切实担负好这一历史重任,必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要实现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就不能不是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证明:一所学校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整个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优劣。任何一所学校,只有充分重视师德建设,树立起良好的师风,整所学校才可能树立起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什么是教风

要了解什么是教风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内化的结果。教风是指教师在遵守教师道德的基础上,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风气。我们提倡的教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正气,是时时处处以正确的思想品质、较高的文化修养来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风气。

二、什么是学风

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的学习方面的风气。在大学里,在校学生的学习贯穿着每个人几年的学习生涯,学习是校园活动的主要形式,更是大学生的第一任务,也是大学生获得广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心“学什么”的问题,还应该同时关心“怎样学”的问题。学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就是“怎样学”的问题。我认为,在我们的校园里应该树立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勤奋、刻苦、努力的,踏实、严谨、认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富有创新活力的优良学风。

三、教风和学风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教风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敬业精神不够。比如:备课不认真;教学不严谨;课上不按照教学大纲授课;满口都是别人不对,是别人的问题影响了自己才能的发挥,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上课迟到。教师自己上课迟到,还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这样的教风学生能听吗?

个人生活问题。有的教师在生活上不够检点,不拘小节,衣冠不整,邋邋遢遢……这些问题本不应该是大学教师身上出现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它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应有的尊重。虽然教师的衣着不一定人人都要时尚、光鲜,但是讲卫生总该是每个人从小就接受的基本教育吧?勤洗勤换衣服,保证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一名教师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应该是不难做到的事情吧。怎么就解决不了呢?

授课语言不文明。有的老师一讲话总习惯带着“国骂”,给学生上课时也时常带脏字。这种情况,就算是在其他学校也都是不应该的,何况我们还是专门传授有声语言艺术的,十分强调语言文明与规范的学校。教师尚且如此“口无遮拦”,还怎么去要求学生呢?另外,有的教师个人对于某个学生或某个班级,甚至于某个年级有不好的印象,竟然会一直带在他的授课中一代一代传下去,以致造成很坏的影响。

上述问题都属于师德不佳在教风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二)学风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风问题具体表现为:懒惰、不能吃苦、承受能力差、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几乎已占到学生总量的100%,独生子女娇惯自己出现的懒惰现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考到北京来读大学的学生,他(她)们一方面感到自己很不容易、很幸运,另一方面往往产生出“总该松口气了”的想法。由于“松口气”思想在脑子里作祟,晚上也不按时休息了,聊天聊到很晚第二天不起来去上课;外出游玩、唱歌(刷夜)夜不归宿的现象也时常出现。有少数学生甚至把来上大学变成了来谈恋爱——他(她)们在读高中的时候,在校有老师看着,回家有父母看着,不让他们谈恋爱,加之高考在即,课程又紧,没有时间谈恋爱。来到大学后,离家长远了,家长管不到他们了,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长大了,认为就连国家都允许大学生结婚了,理所当然地可以谈恋爱了。学习不挂科就行,至于就业问题现在先不用去想,到时再说吧!

以上学风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确令人十分担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这些教师都是青年教师骨干,又都兼任班主任工作或辅导员工作)中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大多数教师认为,学风问题虽然出现在学生身上,但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教师的教风有关——问题的根子还在教师,而教师存在的问题关键在学校,就看学校怎么去抓。

四、针对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一)制定奋斗目标

学生在校几年,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艺术类学生的角度看,尽管不同的专业都各有各的特点,但不论学习什么艺术专业都有共性的地方,至少公共课程都一样,通过努力学习得到尽可能高的学分,就能为厚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除此之外,专业课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坚实的基本功,而且专业训练往往是不能够马上见成效、出成果的,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投入训练,仅用课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来训练。这就是专业课需要的“基本功必备”。其实“基本功必备”不只是艺术类学生必备的条件,也是每位学生都应必须具备的条件,它能够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充分展示专业特长。一旦需求摆在面前,除去应具备的文化课的基本条件外,专业基本功一定能站得住,达到较高的水平,能够适应省市台需求,在行业内占有引领的地位。实践一线需要的是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人才,那么,我们就要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制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真正下到了工夫,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