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蔚蔚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出更高、更全、更严格、更精细的要求。广播电视事业由于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影响,加之自身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变革,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内容、职责分工及工作方式、方法等,较之以往都有了显著的变化。面对国际国内各类传播媒体的激烈竞争,广大播音员主持人要想顺应信息化时代自身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变化,就必须从提高政治理论、业务能力和文化修养等方面加强职业素养。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要从心理素质的层面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自身进入良性循环,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培养的过程当中,注重从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锻炼过硬心理素质方面去训练和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所以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相连带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是高校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和各类媒体从业人员系统工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其职业素养习得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素质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以相对独立的角色影响一个人职业素养的开发与培养,是职业素养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职业素养得以充分发挥,不良的心理素质不但影响职业素养有效发挥,甚至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人生态度。处于学习期间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正处于树立职业观念、夯实业务能力的重要阶段,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必须先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首先,从心理品质来说,心理素质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提高和培养的重要保证。一个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对于一个在校学生来说,期间会遇到各种困难或诱惑,如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同时,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等因素也是他们职业成长过程中的障碍。缺乏定力和毅力的人会中途迷失,只有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才能正确面对各种诱惑与困难,在成长的道路上越磨越利。
其次,从心理动力来说,心理素质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和运用的重要基础。心理动力是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及其职业素质得以开发和发展的动力基础。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培养新闻素养、语言能力等相关技能及素养时,只有让学生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一名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目标、为动力,才能在培养和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其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抓住任何一次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来逐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再次,从心理期望来说,心理素质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指标。学生对未来角色的期望是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舵手。对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主播、主持人的角色期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以规范的职业标准要求自己,以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为榜样,做到严于律己,并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高尚道德和职业水准。
最后,从性格品质来说,心理素质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和运用的重要条件。性格品质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对自己的态度是自信还是自卑,是进取还是退缩;对他人是宽容还是计较,是温和还是粗暴;对工作和学习是喜爱还是厌恶,是勤奋还是懒惰;在情感情绪方面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开朗还是抑郁等。这些性格品质对学生在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运用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对教学的影响为例: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对情感问题比较敏感和关注的阶段,而大学阶段相对于高中阶段来说在这方面又相对自由了许多,这就使有的学生一头扎进“两人世界”中不能自拔。随后,与男/女朋友的关系状态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这虽然只是一个阶段,通过老师的帮助、自身的调整,大多数学生能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可以适度地处理情感问题,但是,这一“阶段性的影响”,对于他(她)们学习的影响已经足够严重了。在笔者所带班级中,就有一位学生因情感问题导致情绪低迷,在一学期之内出现了四门不及格科目,严重影响到了他整个学期的学习状态。类似这样的案例,在校园里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虽然导致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一不证明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二、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分析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素质在学生职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却普遍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都曾因为出现过各种心理困惑而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想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心理素质培训及辅导,并加以引导和疏导,就必须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状态。
首先,高校理论学习与中学学习内容脱节,导致学生们的专业学习不容易“入门”。
高校与中学在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存有很大差异。中学阶段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更早地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能够适应职业化、高要求的专业人才。中学阶段几年一贯制地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且有老师天天辅导;而高等教育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能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高校新生入学后往往会不适应这种新变化,不知道如何把握学习节奏和支配时间。同时,在知识内容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学阶段强调的是基础知识,而高校则强调更高层次的专业理论学习。这种知识构架上的“脱节”,就使得很多学生一时间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而在学习方法上出现空白期。同时,由于接触专业时间短,学生还未能准确把握专业特点,导致学习目标不清晰,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容易产生迷茫感和不安全感。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引导,学生往往不能很快发现并解决问题,无法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日后的自我认同等方方面面。
其次,高校课程设置专业性不突出,更缺乏对大学生专业心理的训练。
受社会上强调“综合”人才观的影响,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多趋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职业定位非常明确的专业,因而,对学生最初接触专业时的引导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如果能从入学开始就设置形式多样的专业课,带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全方位、多视角地逐渐了解专业,将更益于帮助学生养成与专业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和心理状态。目前教学中,一般是随着年级升高到三四年级才陆续开设主干课之外的其他专业课。这就使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步伐又慢了一步。实际上,虽然学生们在大一阶段对于专业的了解比较少,但这一年却往往是他们求知欲最强的一个阶段,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阶段,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会带动以后的整个学习过程。
如果不能利用好这个阶段,会让学生觉得专业定位不够清晰,或是因为课程不够紧凑、太简单而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从而影响其对整个学习进程的把握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许多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存在有“重实践锻炼,轻理论学习”的思想倾向,认为不论什么样的实习机会都比理论和文化课的学习重要。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的。往往是到实践中检验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专业上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如果不能及时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又容易导致在一定阶段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甚至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本身产生怀疑,非常不利于专业信心的树立。在我国,目前对职业心理相关知识和理念重视还不够,相应地,高校对各专业学生有专业特点和针对性的心理培养还不够重视,也很少涉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如何在教学中引入专业职业心理培养方案和心理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专业人才的基础素质,已经成为高等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