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14245500000001

第1章 序

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背景下,出版业体制改革也逐渐深入,长期被压抑的出版生产力得以解放。进入21世纪后,尚未完全强壮起来的中国出版业,在全球化浪潮的挟裹下,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国际出版竞争的洪流中。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绩效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若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

张新华的专著《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制度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为作者的导师,看到它的面世,我非常高兴。

围绕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该专著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出版业制度变迁的环境、渊源、变迁历程和特点进行考察,认为转型期中国出版业的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呈现出强制性变革和诱致性变革相结合、供给主导的渐进型变迁、连续的边际性调整等特征。其次,对出版业的政府规制进行研究,认为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出版市场经济体制,繁荣民族文化,保障公民政治、文化权利,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目标指引下,中国出版业的政府规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如完善规制制度、放松经济性规制、改善社会性规制等。

再次,对中国出版业的市场化道路及市场体系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出版业经历了商品化、集团化和企业化三个市场化发展阶段,但市场化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其他大部分产业,尚未形成有利于出版产业高效发展的市场结构,需要通过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出版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出版行业性组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途径予以解决。最后,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出版社组织制度,分别提出了出版社组织结构创新、出版产权改革思路和社会主义出版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在本书中,张新华大量借鉴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政府规制等理论和方法,注意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采用了中外比较方法,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变迁及出版业自身历史,对当下中国出版业制度进行分析、评判,论述科学严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当然,由于出版业研究尚未成熟,出版业制度更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我国的出版业改革仍在进行之中,这决定了本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和市场也成为我国出版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它们同时也推动着出版业制度发生相应的演化,继而影响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希望张新华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努力,从这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出版业制度研究,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作出新贡献。

2010年4月1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