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14243700000013

第13章 画面运动形式

影视剧中的某些视觉效果是来自于画面的运动及表演的动作变化,而镜头运动中所产生的画面运动更形成了无数个画面变化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完成叙事。

表演的运动速度及运动节奏始终是影视要表现的中心对象。

身为演员,你对镜头运动形式的分类是否清楚?对镜头运动中的表演视点是否明白?是否懂得如何控制运动中的心理节奏以及如何控制与表现好在画面空间内的运动速度?你与画面外正在一起运动着的摄影机是什么关系?在这一章,将一一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当然,无论怎样运动,演员都不要忘记动作的衔接。

第一节 画面运动形式的简单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运动中的表演,演员也必须了解影视画面运动的表现形式、处理手段、运动节奏以及人物在画面空间中的运动所带来的视觉变化。

为了更好地完成叙事,都会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如何表现叙事,如何控制好与使用好通过运动所带来的节奏与情绪上的变化,如何尽量利用好影视视觉造型元素及运动元素,这也是影视制作与戏剧之间所存在的最大差别。

影视的画面表现可以充分采用运动形式及表现手段,通过镜头运动形式及其对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处理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形成无数个画面的变化形式以完成叙事。

画面形式变化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以及运动产生的视觉变化完全是由摄影(像)机运动所造成的。在实际拍摄中很多时候是演员跟随摄影机动但不管谁配合谁动,导演都是在充分有效地利用画面运动的有限的形式组合、形式结构,来达到无数个画面的视觉变化形式,借以更好地完成叙事要求与创作要求。

如果以影视制作中画面的写意层面分析“运动”,那么摄影(像)机的运动所产生的视觉感受已经完全达到了作用于心理反应、情绪、节奏表现的效应与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摄影(像)机的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及效果上尤为重要。

第二节 画面运动形式的分类

影视镜头的画面运动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纵向运动

(1)推镜头(推,推移)。

(2)拉镜头(拉,拉移)。

(3)跟镜头(跟拉,跟移)。

2.横向运动

(1)摇镜头(左摇向右,右摇向左)。

(2)移镜头(左或右横向地移动)。

3.垂直运动

(1)从上往下摇。

(2)从下往上摇。

(3)升降镜头。

一、推镜头

推镜头是沿着摄影(像)机光轴方向,向前进方向移动的接近式拍摄,被摄表现主体不动。画面所包容的环境、景物范围随着镜头视点的向前移动会变得越来越少,但被摄主体的画面表现则会越来越大,有一种短焦距镜头变焦到长焦距镜头的视觉效果,此视觉现象为摄影机镜头的光学表现特性。

1.改变拍摄角度的“推”(有轨移动)

这里所指的是让摄影(像)机纵向拍摄的前方通过移动道(摄影机架到移动车上,通过移动道进行有机移动)的移动,进行镜头的拍摄。画面的拍摄视点(角度),由于摄影机的运动不断前移,并逐渐接近表现主体。

改变拍摄视点的“推”所产生的画面变化特点及所产生的其视觉效果:(1)同一表现主体,有明显的由远到近的视觉表现。表现主体随着视觉前移,主体影像会增大,形成从全景到中景到近景的景别变化视觉效果。在众多的被摄体中由于运动会逐步使视点集中在某一表现主体上。

(2)“推”的运动过程中,有时会有一种从一个被摄主体到另一被摄主体的视觉转换(变化)的可能。由于运动,视点会有前移感觉,使视觉感受突显被摄主体,离人们越来越近。

“推”镜头的镜前表演要以“近景”表演手段的采用为依据,要突显心理节奏及情绪。面部表情的表现要紧密配合摄影机的运动节奏,演员心理节奏的控制也要与摄影机的运动节奏紧密有机地配合好。

镜头的后半部,演员的表演要充分地考虑、处理好视线方向与视线角度的高低,并注意上肢肢体动作是否与下个镜头衔接。

2.不改变拍摄角度的“推”

不改变拍摄角度的“推”是指使用变焦距镜头,利用改变摄影机或摄像机镜头(光学)焦距而取得画面景别的变化(也可解释为是一种“模拟的推”)。

不改变拍摄视点的“推”所产生的画面变化及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1)同一表现主体,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前提下,由于焦距的变化(短焦至长焦)会产生一种由远(全景)至近(近景)的景别视觉变化。

(2)在众多的被摄体中,由于摄影(像)机镜头焦距的“推”会逐步地将表现视点集中在某一表现主体上。由于焦距的光学特性,背景会产生明显的虚化与镜头的压缩感。变焦的“推”会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被拍摄主体不断向前靠近的画面视觉感受与效果。

无论怎样拍(表现),“变焦的推”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都缺少视觉形态上的自然感,画面绝不会有视觉上的角度变化感觉,此类镜头的运动处理会在画面上带有很大程度的视觉强制性。

两种不同拍摄角度的“推”有明显的差异与区别,但从表演角度去看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以近景系列景别的表演处理为依据。

二、拉镜头

拉镜头的拍摄是指摄影(像)机按着其光轴方向向后移动的“远离式”拍摄。

拉镜头所拍摄画面的景物环境所包容、表现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1.改变拍摄角度的“拉”镜头拍摄,是指依赖摄影机位置移动(依靠移动车道变动所产生的摄影机位移)而产生画面“拉开”的视觉效果。

“拉”镜头使人们在视觉上会产生“视觉远离”的效果与作用,有时可作为“主观视点”,有时也可作为“客观视点”,它会产生一种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的视觉感受,会产生由单一变为多元,从只拍一个表现主体,经过移动、运动变为表现众多拍摄体的视觉变化。

通过移动,景别会产生明显的变化比如近景(特)被拉移成中、全景。画面空间内的人物、景物、环境都会由于拉移的运动变得越来越小,产生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觉感觉,使画面在视觉感受上产生一种由写实变化为写意的画面效果。

同时,拉镜头还会使画面表现的主体、环境给人们一种逐渐展开的视觉感受,使画面产生一种逐渐增加画面规模的作用。

2.不改变拍摄角度的“拉”镜头

不改变拍摄视点的“拉”镜头拍摄,是指使用摄影(像)机变焦距镜头,利用改变镜头(光学)焦距而取得画面景别的变化,是一种“模拟的拉”。

不改变拍摄角度的拉镜头,会产生由近到远的画面变化,被摄体会越来越小,景别由近景系列变成为中景或全景系列,表现的视点则由集中变化成为分散。

由于镜头焦距的光学表现特性,随着长焦距端拉变成为短焦距端,而使画面背景由虚化逐渐变为清晰。拉镜头不会产生有轨移动的逐渐远离的视觉效果,只有一种画面内景物从纵深拉向远处的视觉感受。

镜头“变焦拉”可以解释为仅仅是一种视点上的景别变化,画面的风格也是从“写实”到“写意”。

不论是视点改变的移动镜头“拉”,还是不改变拍摄视点的“变焦距拉”,结合镜头前表演,演员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它的景别变化,即从近景系列变化到全景系列。

演员在配合与拍摄此类镜头时,首先要注意的是表演及在画面内的运动(形体动作)、节奏、心理节奏与情绪的表现尽量与摄影机的运动紧密配合。

与此同时,此类运动镜头的后半部是以全景为主,演员在处理镜前表演时切记,在以近景系列镜头表演的基础上,后半部镜头的表演要注意画面空间、环境位置的表现,人物的动作方向、动作姿态,以及视线的整体方向表现等,还要注意前后镜头的动作、视线的衔接。

三、摇镜头

“摇”运动镜头的拍摄,我们也叫做“摇摄”、“摇拍”。

“摇”是指机位固定,利用摄影(像)机三脚架(或肩扛)的空间可变功能使摄影(像)机做上、下、左、右等旋转运动,改变拍摄方向和拍摄范围,借以获得不同的画面变化与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摇”拍摄时,机位不动,以其轴心进行机体运动。“摇”拍幅度可大可小、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摇”镜头的运动方向可以与表现主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即随着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跟摇拍摄,也可和主体运动方向相反摇拍。

“摇”拍时如果跟随被摄主体同步运动,则背景变化丰富,层次鲜明,运动主体动感强。如果做横摇运动时使用广角焦距拍摄则会背景清晰,变化丰富。如果采用长焦距拍摄则会产生背景虚化,主体突出,动感强,有一种快节奏的视觉效果。

“摇”拍可以表现人物主体与环境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构成关系。“摇拍”可以根据不同景别的处理(全景)揭示人物的形体、动作关系,可表现人物的(近景)情绪状态、内心活动,借以可达到烘托情绪、气氛、节奏等多种艺术效果。

相对而言,在三大类运动镜头的处理中,“摇”拍镜头的运动处理最能保持画面时间、空间的完整性,并可在不切换镜头的前提下,连续地表现被摄主体以及该主体的变化。

同时,“摇”拍镜头所构成的视觉关系,最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特点。

“摇”镜头的运动处理可根据创作需要、叙事需要,可以从左往右摇,也可以从右往左摇,水平摇也可以从上往下摇,从下往上摇(垂直摇)。

“摇”镜头拍摄时的运动速度(摇的速度快慢)取决于画面内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景别的处理、镜头(光学)焦距的使用以及全景景别与近景景别。

当运动速度同等时,近景景别的速度感强于全景,长焦距镜头(光学)拍摄时速度感强于短焦距镜头。

在拍摄“摇”运动镜头时,配合镜前表演,要以影视叙事、景别等造型元素为依据,掌握好运动速度、运动节奏,控制好表演情绪,做到“运动速度”的把握要以叙事为基础,“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把握好快慢速度及快慢节奏的变化、层次的快慢表现。

作为一个专业的摄影(像)师在处理运动镜头时,则需要认真、细致地处理好“运动的路线”。同时,在把握处理好叙事的前提下,“运动速度与节奏”的表现要以演员的表演作为主要的依据,并要服从于配合演员的调度及表现速度与表现节奏。摄影(像)机的运动要以演员的表演为主,并主动与演员进行沟通,尽量不要给演员带来心理负担。

影视艺术创作其实是“综合性艺术创作”,导演、演员、摄影、美术、制片、照明、服装、化妆、道具等个各职能部们缺一不可。

思考与练习提示

第二节内容在讲授过程中,需配以大量有针对性的影视资料片段进行详细说明。在理论课讲授同时,还需结合教学重点、教学要点,进行现场实际演练,比如“推、拉、摇、移”的表现形式、运动节奏、运动速度等与表演的配合,镜前表演在运动中要注意的细节、要点等都需在实际演练中加以强化并反复地做,逐步达到熟悉与掌握。

1.在影视画面运动形式上,影视制作与戏剧之间有什么差异?

2.影视中画面运动形式的变化是由什么造成的?

3.影视画面的“运动形式”分为哪三类?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分别是怎样的?各自又包含哪些镜头调度?

4.不改变拍摄角度的“推”指的是什么?演员在此类镜头前应该如何表演?

5.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拉”镜头中的景别变化是怎样的?

6.演员在镜前应如何拍摄移动镜头中的“拉”镜头?

7.演员在镜前如何控制心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