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只重视GDP增长,给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另一个负面效应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或开发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使我国的资源、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从环境污染方面看,中国是全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每年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因大气污染致死人数年均36万以上。称为“硫酸沉降”的酸雨区高速蔓延,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0%,约380万平方公里。中国废污水排放总量占世界10%,每增加相同的社会产值,中国增加的水污染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
从物质流的角度来看,这一经济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先是从环境中索取大量的物质;然后是将索取的自然资源加工成产品;再后是通过流通将这些产品交由消费者消费;最后则是将消费过的产品(被称为废物)弃置于环境。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环境生产力难以为继,不能向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也无法消纳人类弃入的越来越多的废弃物。这一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现行经济体系难以通过内部调整来解决的,必须通过构建新的经济体系,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来从根本上解决。而构建与环境和谐的新经济体系是一场从观念到行为的革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改造现有经济体系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必须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开展绿色GDP核算,就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4.有利于真实地反映经济的净增长
现行GDP的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效应,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现行GDP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特别是对依赖于开发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获得重要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开展资源环境核算,对GDP进行相应的调整就更为重要。
据世界银行2000年的统计,20年来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0.3%,但由于生态退化、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换句话来说,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目前我国在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意味着在高增长的背后是我们对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无节制透支和浪费。国家的总财富资本不是在增长而是相对在减少。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沃夫德曾尖锐指出的:一个国家如果只有物质资本增加而环境资本在减少,总资本可能是零甚至是负值,发展就不是可持续的。我们采用绿色GDP统计系统后经济增长率从数字上看必然要下降,但与实际财富和经济发展状况更加接近。国家对各种资本的使用情况将更清晰,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或政策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第三节绿色GDP在国内外的探索
一、绿色GDP在国外的探索
绿色GDP的环境核算虽然困难,但在许多国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1.挪威
挪威在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水力)、环境资源,还有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1981年挪威首次公布并出版了“自然资源核算”数据、报告和刊物。上世纪80年代中期,挪威统计局采用实物量指标首次编制了自然资源核算账户,包括能源、矿产、森林、渔业和土地使用等,并于1987年公布了“挪威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报告。在挪威的自然资源账户体系中,确定了两种类型的资源:实物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物资源又分为矿物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流动性资源(如太阳辐射和洋流),能源账户也被分立出来;环境资源则对它们的非市场功能加以界定,如水资源有纳污和净化功能。
2.芬兰
1985年,芬兰统计局按照挪威的自然资源核算模式,也建立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三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资源核算。森林资源和空气排放的核算采用实物量核算法,而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的核算则采用价值量核算法。1992年芬兰建立了木材资源核算体系,进行环境保护支出费用核算。1996年开始了能源和空气排放核算。1997年,芬兰根据欧盟制定的森林资源核算框架,作为欧洲森林资源核算的试点国之一,开展了欧盟模式的森林资源核算,并着手编制了NAMEA表,即包括环境核算的国民核算矩阵。
3.德国
德国率先实施了绿色GDP的核算,德国联邦统计局每年发布环境国民经济核算报告。目前已经向公众公开的数据包括关于产生污染的经济活动、物质能源流量的详细计算、经济领域排放、环保支出以及土地使用等。在对环境进行经济核算方面,德国采取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同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平行的辅助体系,这种方式基本上贯彻了联合国对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建议。联合国在2003年《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中,公布了这种包含环境辅助体系的计算方法,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环境国民经济核算占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在德国,这种辅助体系主要是在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建议的基础上,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的框架中实现的。德国的环境国民经济核算分为四个模本。模本之一是“物质的财产计算”,是将财产以非货币单位的形式表现出来。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经济核算中的土地核算。模本之二是“物质流的计算”(或者被称为物质、能源流的计算),展示了经济过程中的物质流量。模本之三是“环保和环境税”,目前,这一模本主要集中在统计有利于环保的私人和国家的支出以及与环境相关的税费上。模本之四是“货币估价”,主要是制定规则和实施方式,对第一、第二种模本下的物质存量和流量账户进行估价。
4.墨西哥
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绿色GDP。1990年,墨西哥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这便在传统国内生产净产出(NDP)基础上,得出了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然后,又进一步得出了环境退化成本。与此同时,在资本形成概念基础上还产生了两个净积累概念:经济资产净积累和环境资产净积累。
5.博茨瓦纳
在博茨瓦纳的研究中,环境核算框架被放入一个更大的模型和信息系统中应用。该框架包括三个账户系统,分别是用实物单位表示的自然资源存量账户、用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同时表示的资源使用账户以及重点在人口统计、环境政策和资源使用上的社会经济账户。然而,由于数据资料可得性方面的严重限制,该环境核算框架体系还难以实施。
6.巴布亚新几内亚
1992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研究表明,在一个机构能力相对较弱和数据可得性有限的国家使用SEEA框架是可行的。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消耗的固定资产折旧占GDP的9%~11%。该研究在环境影响方面主要评价了农业、森林、采矿和能源部门的损害。平均来说,1986年至1990年期间,这些影响占NDP的比例为2.1%。计算大致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扣除自然资源使用的“经济”损耗费用,得到第一个含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EDP1;然后,再从EDP1中减去环境质量恶化的费用,得到EDP2。
从以上分析可知,各国的研究大都限于特定的经济范围(如农业、渔业、能源消耗)或特定的资源环境(如森林、水、土地、矿产资源、大气环境),而且更多的是集中在实物量核算方面,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测算得到的绿色GDP核算结果也只是作为参考,并未作为各国官方正式数据使用。一些国际组织的专家建议,资源环境核算应该合理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优先领域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核算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服务于具体环境政策、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绿色GDP在国内的探索
我国的资源环境核算工作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资源环境核算是一个新的领域。近几年,我国一些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国家环保总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都对绿色GDP的核算理论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了资源环境核算的研究工作。一是围绕《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设计,开展了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研究工作,试编了2000年全国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二是与挪威统计局合作,编制了1987、1995、1997年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账户,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并预测中国未来20年能源利用、大气排放趋势。三是在黑龙江省、重庆市、海南省分别进行了森林、水、环境保护支出等项目的核算试点。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量核算。实物量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已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包括《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了进行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可能采取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同时还分析了该理论框架在实施和应用阶段有待完善和研究的问题;《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不但提出了构建中国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体原则,建立了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和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四个具体的表式核算框架,还阐明了核算思路、方法与基本内容,对核算表式作出了明确的定义,提出了近期可能开展的具体核算内容,是一份可以为全国及局部地区进行环境核算提供具体指导的框架性指南。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准备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在全国六个大区各选择一个省,开展绿色GDP的试点工作,将中国基于环境的绿色GDP核算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工作均为今后正式开展资源环境核算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