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14243100000092

第92章 关于党报工作中几个关系的思考(2)

四、报道与经营

报道和经营,对党报来说,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报道,以党报主业为核心的报业经营便失去了基础;而没有经营,作为党报主体业务的新闻报道便失去了必要的经济支持,党报的生存和发展也就会受到制约和影响。因此,党报既要搞好新闻报道,又要搞好产业经营,要使得两轮同行、双翼齐飞。

当然,在报道和经营的两轮与双翼中,报道居于关键地位。近年来新闻界大力强调和宣扬的“内容为王”的观念,便说明了报道在报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人们常说的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也主要是通过其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来体现的。因此,对党报来说,首要的工作是搞好新闻报道,要用出色的新闻报道去吸引读者,去为报业经营奠定基础,开创局面,拓展市场。一些报社的同志提出“主打主流新闻”、“影响力决定一切”等等,便体现了他们坚持以提升新闻报道质量来影响读者,来实现报业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策略。

报业经营作为另一轮、另一翼,是保证党报协调和平衡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好的经营,经济效益上去了,党报的实力增强了,就可以为新闻主体业务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报道业务的展开,使其能够上层次,上质量,上水平,这样就能为报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得整个报纸的运行处于一种和谐的、平衡的良性状态。这应当是党报所追求的最理想的发展模式和运行状态。

五、严肃与平和

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的任务,因而从报道内容和报道风格上看,通常都比较“严肃”,这似乎成了一种模式和传统。

实事求是地说,“严肃”,对于党报来说并不能算作坏事。有些内容、有些报道是可以、也应当采用较为严肃的形式来体现和表达的。因为,“严肃”,更容易给人一种大气、权威和可以信赖的感觉。读者是不会要求党报也像一些市民小报那样,用过于轻浮与华丽的形式来报道那些重大新闻的。党报也无需在这方面去改变自己的传统风格。世界上一些有影响的报纸长期都保持着一种较为严肃的风格,并且一直得到读者的认可,甚至是青睐,这可以说是一个佐证。

当然,“严肃”不等于可以自认为高人一等,可以居高临下,成天板着面孔训人。一些严肃的内容,同样可以采用较为轻松、平和的形式和方法来表达与体现。报道者应当注意将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要用朋友的身份和平等的态度,用同读者交流、谈心的形式和方法来报道、评述新闻,这样,严肃的话题也会使读者感到轻松,觉得可以接受。一些访谈类的内容和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之一应当在于此。因此,党报的宣传报道一定要在“平和”上多下工夫,要善于用平和的语言说话,善于用轻松的方式表达严肃的内容,真正使自己的宣传报道能够入耳、入脑、入心,让读者不但愿意接受,而且乐于接受。

六、传统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党报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风雨历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党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形成了许多工作传统,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群众性原则,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坚持真实性原则,力求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公正、全面、有立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等等。这些传统体现了党报工作的经验、作风和战斗风格,成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宝贵财富。

对这些优良传统,今天的党报应当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近些年来,在党报工作队伍中有些人开始淡忘这些传统,有些人则对这些传统在新时期的价值与作用产生怀疑和动摇,使得一些党报在传统继承上出现了偏差和失误,影响了党报的声誉,也制约了党报的发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除了要继承传统,党报还要坚持开拓创新,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关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纳营养,不断地开拓创新。要弄清哪些是依然适应当代新闻事业发展需要,可以继续坚持和发扬的,哪些是已经无法指导当今的新闻实践,需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工作要求进行改革创新的;哪些是需要作根本性变革的;哪些是只需作局部调整的;哪些是需要运用新观念指导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借助新方法实现创新的,等等。

总之,要学会不断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开拓党报新闻报道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去实现党报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如今我国党报正面临着国际国内新闻竞争的严峻形势,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党报要想赢得主动,坚持不断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只有用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在观念、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上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变革,才能促进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党报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求新、创新的工作。它每日每时都须寻访和发现新事物,反映和报道新事物。用最新的观念、最新的方式方法去反映和报道最新的新闻及各种社会信息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追求。因此,党报工作者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并努力掌握创新的方式方法,要能够想人之未想,说人之未说,写人之未写。如果你想到的事人家早就想到了,你说的话人家早就说过了,你报道的“新闻”人家早就报道过了,那么,你的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党报工作者要善于独立思考、冷静分析,善于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唯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对事物独到的认识,才可能从中发现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才可能写出新人耳目,独具特点,真正属于自己创造性劳动成果的“独家新闻”和“首创新闻”。

七、质报与量报

“质报”,指的是那些以新闻报道质量取胜,赢得社会与公众认可的报纸。这类报纸发行量不一定是最大的,但是其社会影响力却要强于那些仅靠发行数量赢得市场的报纸。而“量报”,指的是那些以发行数量赢得市场的报纸。这类报纸在发行量上通常都占有优势地位,但在社会影响力上不一定很强。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即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例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其发行量只有30万份,但是其影响力却远远超过发行量高达200万份的《太阳报》。美国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的发行量也远不及《今日美国报》的发行量。

我国党报的发行量,总体看许多都比不上一些都市报类的市民报纸。但是从社会影响力看,一般说党报都还是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党报倒不一定非要和那些都市报去硬拼发行量,关键在于提高报纸的质量,以内容取胜,以质量取胜。党报应当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优质的信息服务,去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支持,去发展自己的事业。按照一般规律,凡是在质量上占有优势的报纸,通常总能保有一定的发行量,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体现出质量与数量的某种统一。我们一些党报的实践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许多质量上乘的党报往往在发行数量上也不会太落后。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党报既无数量优势,也无质量优势。报纸的质量不行,吸引不了读者,发行和广告的数量也上不去,这样的党报如何去谈影响力,如何去实现事业的发展?

党报作为主流报纸,关键就在于它拥有高端决策话语权,能够影响主流社会和主流人群,具有主流影响力。而一定的发行数量是保证党报发挥主流影响力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的党报连起码的发行基数都保证不了,那么它就无法在社会上和公众中发挥主流影响力,这样的报纸恐怕很难说它是主流报纸。现在,一些已在社会上打开市场、站稳脚跟的都市报凭借其远远高于党报的发行量提出要争做主流报纸,要在主流人群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种由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的趋势值得党报深思。

八、主报与子报

这里的“主报”,指的是党委机关报,“子报”指的是党委机关报所办的包括都市报在内的各种其他报纸。近年来,许多党委机关报,特别是一些已经组建了报业集团的党委机关报都办了一些都市报、生活报之类的报纸,这些报纸,特别是都市报,发行量和广告量往往都超过主报,经济效益也大都比主报好,因此,在很多地方的党委机关报中,特别是在一些以党报为龙头组建的报业集团中,出现了“子报供主报”、“小报养大报”的情况。

到底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如何认识报业集团中主报与子报的关系?我想,一家党报,只有主报强,才是真正的强,子报办得再好,主报办不好,也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党报。因此,党报一方面要始终如一地支持都市报等子报开拓市场,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快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靠自身的优势来赢得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自己能够体面地维护党报的尊严。当然,主报也可以借鉴子报的一些经验,利用子报的一些资源,发挥集团报业的整体优势,去实现党报的发展。

上述8个关系涉及的是当前党报工作应当重视和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弄清了这些关系,解决了这些问题,有助于党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和运行目标,确定自己的报道方针和经营策略,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真正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满意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