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14243100000060

第60章 成功的体育盛会出色的宣传报道(1)

——北京奥运会宣传报道理念与基调评析

题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受奥运会新闻宣传协调小组的委托,组织课题组进行奥运舆情分析,跟踪奥运宣传报道,本文是课题成果之一。文章认为,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集中体现出“透明、真实、客观,宽容、理性、多元”的理念和基调,这是确保奥运宣传报道成功的重要思想指南和行动原则。

本文发表于《新闻界》2008年第5期。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经胜利闭幕,但赛场内外那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却都还恍如昨日,依然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奥运会期间,人们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体育盛会,感受到了一种丰富多元的奥运文化,认识到了一个开放、真实、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伟大国家。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新闻媒体出色的宣传报道功不可没。

这次我国的奥运宣传报道,集中体现出“透明、真实、客观,宽容、理性、多元”的理念和基调,这是确保奥运宣传报道成功的重要思想指南和行动原则。在整个奥运宣传报道中,我国新闻媒体很好地坚持了这些理念,保持了这样的基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透明

“信息透明”,是人们对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实现传播价值,完成职业使命,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的基本要求。同时,它对于新闻媒体凭借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掌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川汶川地震报道中,我们已经深切体会到了信息透明的好处。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将灾情信息公开报道,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灾情,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信息透明,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它有助于人们了解事实真相,也有助于戳穿谎言和欺骗,使那些企图歪曲事实、造谣生事者难以找到缝隙和机会。

奥运会一开始,在北京就发生了一起美国游客被害事件。一个来自杭州的犯罪嫌疑人杀害了一名美国游客并伤及两人,而这位游客恰恰又是美国男排主教练的家人。这一事件非常敏感,如果处理失当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我国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事件,并随着调查的进展不断提供最新事实信息。

再如,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发生的昆明公交车爆炸事件,我国媒体在第一时间公开发布信息;昆明市领导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发布官方消息,同时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控制措施。这种积极、主动、开放式的处理方式是我国实行信息透明和新闻公开的一种新气象。

事实证明,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提供透明的信息,做到“先声夺人”,这样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这不但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而且也是舆论引导的普遍规律。

二、真实

人们常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为唯有真实,新闻才可信,才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新闻报道总是要通过报道真实的事实景象,反映真实的人物情感,去实现自己的传播价值,完成自己的传播任务。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却也是常常被忽视的原则,这一点从近年来屡禁不绝的虚假报道就可以得到佐证。

在奥运宣传报道中,我国新闻媒体在保证报道真实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堵塞了可能造成新闻失实的各种漏洞,做到了真实报道奥运期间的各种事实信息,真实呈现赛场内外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使宣传报道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为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奠定了基础。

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为了保证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这次奥运会中央电视台采取了现场转播不延时的做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直播”,这对电视媒体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电视直播的画面上,事件发生的过程与结果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于是人们看到了许多发生在现场的各种真实情景,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杜丽失落首金的痛哭,程菲动作失误的内疚,刘翔退出比赛的无奈……这许多情景即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切实体会到了真实与真情的魅力。

可以说我国媒体的奥运报道在力求真实方面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相比之下,这期间一些境外媒体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报道,不但是对新闻真实原则的扭曲和背弃,也是对新闻职业道德的践踏和背离。

三、客观

“客观”,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一种有效手段。新闻报道只有做到客观,才更加真实可信,才更具说服力量。

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要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和报道新闻,特别是要用一种平常心正确看待和处理负面新闻。

在现实生活中,正面和负面的东西总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的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成绩是巨大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全面展示我们的工作,通过客观、开放的报道向世界显示我们的自信。

自奥运会开始筹备以来,国际舆论对我国的批评声音就始终没有停息。例如2008年3月发生在西藏拉萨的暴力事件,明明是少数“藏独分子”无视法纪,打砸抢烧,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祖国统一,而一些西方国家却乘机大做文章,攻击中国政府“镇压藏民”,部分国家领导人甚至以此为借口抵制北京奥运会,表示不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奥运圣火的海外传递也因此受到影响;不少西方媒体也借机炒作,推波助澜,一时间,对北京奥运会的质疑和攻击甚嚣尘上。

如何看待奥运筹备期间出现的这些突发事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通过客观的报道向世界说明事实的真相,这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场重大考验。值得欣慰的是,对这些事件和各种问题,我国媒体都作了客观的报道,将事件的真相和问题的由来如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了一种宽阔胸襟和平和心态。

特别是对奥运会筹备期间和比赛开始后出现的一些负面信息,例如上海和新疆的袭击警察案、云南的公交车爆炸案、北京的游客被害案,以及“奥运人家”门庭冷落、赛场空座、奥运门票高价倒卖等问题,我国媒体都给予及时的报道和有效的引导,避免了以往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