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14242900000016

第16章 1985年中国《人民日报》与苏联《真理报》国际版抽样分析

——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六届(2009)年会上的发言

王彤

一、概述

《人民日报》和《真理报》作为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的机关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新闻思想,两份报纸的国际版则反映了两党的对外政策。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从此进入改革时期。

本文选取1985年的《人民日报》和《真理报》国际版进行对比,希望借此观察1985年两国的对外政策,以及两国在对外舆论宣传方面的差别。

本文从1985年《人民日报》和《真理报》的每月报纸中分别抽样,选取5份同日出版的报纸,各取样本报纸60份,计120份。

《人民日报》的国际版报道主要集中在第六版和第七版两个版面上。第六版是固定的国际版,第七版作为国际版的补充版面,常以“国际副刊”的形式出现,不是固定版面。第七版的另一个特点是有广告刊出,广告位于版面的下半版,大概占全版四分之一的版面。

《真理报》国际版包括第四版(80年代的世界)、第五版(国际消息)两个固定版,每个星期一的国际版面有三个:第四版、每五版和第六版。包括国际版在内,整个《真理报》都没有广告。

《人民日报》国际版上的栏目主要有“天下事”、“札记”、“专论”、“短评”、“综述”、“在第三世界”、“国际要闻简述”、“国际科技”、“国际经济”等。

《真理报》国际版上的栏目主要有“国际视野”、“评论员专栏”、“兄弟国家的报纸”、“各兄弟党”、“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报道”、“团结友好”等。

二、对所报道国家的比较

根据笔者统计,在选取的120个样本中,《人民日报》和《真理报》国际版面上的发稿总数分别为1 795条和1 874条,《人民日报》国际版报道中涉及100个国家,《真理报》国际报道中涉及94个国家。美国和苏联是《人民日报》上报道数最多的两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善了对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因此《人民日报》对这两个超级大国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报道数量是最多的。

美国作为苏联的主要竞争对手,《真理报》也对其进行了充分的报道,其数量是最多的。除美国外,《真理报》报道最多的国家是印度,这反映出苏联对印度的重视。

《人民日报》和《真理报》国际版都对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这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关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交往对象不断拓展,中国外交不再有固定的对手或者敌人,而是广交朋友,由以前侧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转变为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关系。苏联也非常重视与西方的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改善了与法国、联邦德国的关系,与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签订了长期的工业建设合同。因此,《人民日报》与《真理报》对这几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报道数量也较多。

与《人民日报》不同的是,《真理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划分明显,在报道数量上占前20位的国家中,社会主义国家超过一半,有11个,并且设立专门的报道社会主义国家消息的栏目。

阿富汗问题是《人民日报》和《真理报》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两份报纸报道的角度完全相反。《人民日报》谴责阿富汗当局的政策和苏联军队对阿富汗的入侵;而《真理报》则站在阿富汗当局的立场,粉饰阿富汗国内的和平发展景象,完全不提本国对阿富汗的入侵事实。

三、报道类别比较

笔者把《人民日报》《真理报》上的报道分为对外国的报道和对本国外交事务的报道,对外国的报道又分为外交、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和其他等几类。两份报纸在国际版上对本国外交事务的报道和对外国的报道的比例相差不大。但是,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更重视宣传与国外的交流合作,苏联则更重视宣传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在对外国报道中,两份报纸有关外交和政治方面的稿件都占有较大比例,《真理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报道所占比例较大,除了经常报道这些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各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外,报道的其他重点就是这些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些报道,《真理报》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成绩的宣传,同时也反映了苏联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报道中,《真理报》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外交和政治这两方面,如重点报道美国对其他国家内政的干涉、美国游说其盟友参加星球大战计划等。《真理报》的这些报道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即抨击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霸主地位的用心。

《人民日报》国际版上外交和政治两方面的报道既以美国为主,又关注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并且对美苏之间的各种谈判报道较多。《人民日报》让读者感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负有同等责任,而不像《真理报》把主要责任推向美国。《人民日报》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报道数量相差不是很大,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和西方社会不公平的同时,也有一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发展经验的报道。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注意报道这些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进展情况。

四、结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也不以此划分敌、我、友。超越意识形态有利于中国广交友、少树敌,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适应,1985年的《人民日报》国际版对外国的报道,同样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给予一定的报道,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中的改革消息也给予关注,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1985年的《真理报》国际版对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批判的态度为主,主要报道这些国家的负面消息,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强调两种制度的对立性,对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报道极少。

〔王彤:中国传媒大学2007级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