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14242900000100

第100章 加强中外报刊比较研究促进业界学界交流互动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六届(2009)年会综述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六届(2009)年会9月16日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举行。年会的主题是“中外报刊比较研究”。来自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传媒大学等16家国内主流媒体、重点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来自朝鲜、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业界学界人士与会。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武录受本届年会举办单位的委托,介绍年会的筹办过程和举办意义。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高级编辑胡欣,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高级编辑苏继赏,中国环境报社社长、高级编辑杨明森,安徽省《黄山日报》总编辑、高级编辑李跃梅,《中国经济周刊》杂志副总编辑杨眉,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务部部长、教授金梦玉,分别主持会议。安徽省记协主席、高级编辑张育瑄,安徽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王传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闵惠泉,《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丁亚韬,《新闻战线》杂志编辑部主任祝晓虎,浙江省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宋兆宽,天津师范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孙瑞祥,分别评点与会人士的演讲。

本课题组对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虎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高级编辑周跃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授袁军,人民日报社体育部高级编辑汪大昭,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理事长杨志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艳秋,中国传媒大学报刊理论方向2007级博士后、副教授王彤,南昌大学讲师、博士王卫明,吉尔吉斯斯坦《大陆桥》杂志顾问及发行总代理卓尔多硕娃·热迪孜,塔吉克斯坦霍瓦尔国家通讯社经理萨特利金·沙姆苏金诺夫,乌兹别克斯坦今日乌兹别克斯坦通讯社总经理苏亚罗夫·萨德利金,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华人华侨报》副总编辑萨沙,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北京分社社长伊娜莎·布列斯卡谢夫斯卡娅,中国传媒大学法国硕士留学生福洛阳·伯德等的主题演讲,综述如下:

一、加强中外交流打造国际强势报刊

中方与会人士在发言中一致认为:中国正大步走向世界,今日世界正日益关注中国。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这三大发展趋势,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外面貌,包括新闻传播格局。加强中外报刊学界和业界的交流互动,能为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契机。

据来自第61届世界报业大会的《2008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披露,中国内地有25家报纸进入该榜。这说明:中国是报刊大国,但眼下还不是报刊强国。报刊进出口呈现较大的“贸易逆差”。中国报刊业界学界近年来在把脉中国报业时,注意中外报刊交流,探讨报业与国家软实力、经济大国与经济报刊、体育大国与体育报刊等议题,其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譬如,业界人士在观察思考后认为:中国目前没有能产生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大报,主要原因在于体育类报纸的同质化明显、娱乐化过度,以及部分体育报纸从业者的情绪化宣泄。中国体育类报纸生存状况取决于体育事业本身的发展走势,取决于社会的文化理念、经济的运行情况和报业的管理体制,而这些要素往往难以在同一时期都处于最佳状态。中国要努力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报纸只有努力提高质量,尽到媒体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才可能把报纸办出特色和影响力,先办好,再办大。

二、提升国家软实力报刊是重要抓手

中外与会人士在发言中都感到: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非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而报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之一,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一个健全的报业,是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必要基础。当前报业必须强调:报业不单纯是“报纸”,也不单纯是“纸业”,更不单纯是“印刷业”。必须从文化创意的思路,来思考报业的创新模式。

中方人士普遍认为:新闻媒介是政府与人民的沟通使者,是国内与国外的沟通桥梁,是提高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应继续扩大新闻规模,掌握国际话语权。

譬如,2009年7月5日,在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后,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利用境外发行的两报一刊《吉尔吉斯华侨报》《哈萨克斯坦华人华侨报》、俄文杂志《大陆桥》,以大量的新闻事实和现场图片向国外读者及时说明事件真相,揭批了境外“三股势力”的嘴脸,掌握了话语权。

再譬如,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进入新世纪以来,注意通过自己的报道在江苏与世界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双向沟通交流的桥梁。首先,为江苏读者打开“世界之窗”,精选、整合国际国内新闻,使本地读者关注全球热点。其次,向外部世界打开“江苏之窗”。用开放的报纸传播开放的江苏,以全球视野重新认知区域价值。再次,《新华日报》从自己主动走出国门采访到国外邀请我们前去采访,通过开放办报实现了与国外的良性互动。

三、了解并比较左邻右舍促进我国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

与会人士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性质报刊的了解、比较,可以发现问题,提供借鉴。

中方学者认为,环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革命和其他国家的社会变革,环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建设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环顾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局面和其他国家的改革发展,人们不能不承认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是成功的。逻辑的自身规律又使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同样是成功的。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08年北京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为例,中共党报的公信力明显高于市场化媒体,《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分列前两位。显然,真正了解并客观比较左邻右舍,能鼓劲而不会泄气。

再譬如,业界人士围绕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把《中国经济周刊》和美国《财富》杂志二者的相关报道规模、种类和内容,加以对比分析,接着发现:《中国经济周刊》的最大优势在于依托《人民日报》形成的良好办报素质和高端、权威的信息来源。

还有学者在对越南的《人民报》和中国的《人民日报》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与《人民日报》拥有《环球时报》《中国汽车报》等子报不同的是,《人民报》仅有子刊《人民月刊》,没有子报。较之于《人民日报》,《人民报》电头和署名不同、转版更多、版眉有时无名、期期公布发行量等。相同之处则在于《人民日报》《人民报》都诞生在光荣的革命斗争中,都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类似功能,都受到本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课题组成员:张苏敏、李鲤、闫永栋。原载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