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14241900000033

第33章 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10)

(3)注重用户制作内容

“注册会员”是报纸网站吸引并留住受众的重要方式,也是测量网站固定受众的重要指标。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了自己的视频分享与互动社区,名为“爱西柚”(xiyou.cctv.com),以用户上传视频作为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来自网民个人和合作机构上传。引入了目前流行的SNS(社交网络)概念,充分发挥网络在沟通、交流、协作方面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包括好友交互、圈子互动和游戏在内的多种基于视频内容和爱好的互动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爱西柚”还为用户提供“我的电视”功能,“我的电视”是以个人播客为基础的网络空间,集个人上传、收藏、喜好、推荐、点评、定制于一体,是网民分享、推荐、经营的视频网络家园、存储间和工作室。其目标就是打造高水平的视频上传、分享、搜索及播放的服务性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参与式网络电视体验。其下设置几大版块,有“名人电视台”,杨澜、金龟子、朱丹、陆川等名人均在其网站注册有自己的电视台,成为视频内容的制作者,更是凭借其名气获得了颇高点击量。截止到2010年3月1日,杨澜播客页面浏览数达到22149,订阅数179,收藏数128。

“达人电视台”版块是网站播客当中较为活跃的用户,是网络当中的意见领袖。其中“牛欣欣的电视台”截止到2010年3月1日,浏览数达到16111,订阅数36,收藏数40,这位小朋友来头可不简单,是第12届中国戏曲小梅花“十佳金奖”获得者,第2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十小名票”并位列三甲,第四届“擂响中国”戏迷擂台赛银奖得主,“非常6+1”的“非常明星”,马金凤大师嫡传小弟子。另外一位以上传自己录制的讲故事视频而受到网友关注的“林家小妹”,用“翩翩起舞,唱响大地,诉说不尽的动人故事流传于天际”作为自己播客的介绍。截至2010年3月1日,林家小妹的电视台浏览数达到9656,收藏数31,订阅数40。“机构电视台”版块是为一些机构、组织设置的博客版块,这样既给他们提供了宣传自我的平台,也给网友提供了新鲜有趣的视频内容,可以说达到了双赢。其中,中影新媒体制片的电视台截至2010年3月1日抽样时间,浏览数达到4241,订阅数11,收藏数11。

3.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虽然开播时间不长,但给视频业界及整个广电和网络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震荡,笔者就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知名度进行了一个小型调查。2010年3月11日设计问卷并进行网上投递,共通过QQ、E-mail和人人网送出500余份邀请,截至3月14日共收到40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00份,经过统计,得出以下数据。括号内为有效的数量。

(1)性别比例

(2)年龄构成

接受调查的网民年龄大都在18-25岁,为网民中的中坚力量,达到了88.9%,他们对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认知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

(3)学历构成

(4)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

接受调查的网民当中,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4小时的达到42.7%,8-14小时的30.2%,小于8小时的达27.1%。说明网民对于网络有很大的依赖性。

(5)上网的目的

网民上网的目的多种多样,其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为聊天、休闲娱乐比重为73.2%,收发邮件、社交达到了78.4%,而“学习、查资料”和“浏览新闻、拓展知识”比重分别为67%和55.7%,在其他选项当中,还有7位被调查人填了“工作需要”。

调查数据显示,网民在上网当中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最多,其次才是浏览新闻、学习和工作等。因此网络电视台在娱乐方面做得好不好对于其知名度的打造有很大影响。

(6)倾向于何种资讯方式

调查针对当下网民接受资讯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发现倾向文字网页的最多,达到75.5%,倾向音频资讯的有21.4%,其中一个被调查人给出的理由笔者认为代表了大部分网民的意见,“网络新闻文字一般较小,看起来不方便,视频相对来说对于网速不佳的情况很是无奈,电子杂志也得下载,比较不方便,因此更倾向于音频,我就很喜欢在上网的时候开着网听中国之声。”可见,视频类资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网民当中还是很有市场的。被调查人给出的理由有容纳信息多、迅速、真实详细、便于记录和储存、增加思考。倾向视频资讯的比重为56.2%,理由有直观、生动、轻松、完整、时尚、视听兼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7)在收看视频的首选网站的调查中,优酷获得了39票,其后是土豆网,获得18票,迅雷获得5票。

(8)对于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知名度

(9)登录该网站的频率

在80个有效回答当中,62.5%的人表示只是听说过中国网络电视台,但从没登录过;35%的人表示偶尔会登录;只有3.8%的人经常从该网站收看视频,也就是说只有三个人是该网站的固定用户,这与优酷是39个人观看视频的首选网站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10)对于该网站的看法

在49个有效回答当中,36.7%的人都认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网站没什么特别的,和其他网站差不多,30.6%的人认为该网站服务多样便捷,28.6%的人认为其内容丰富、缓冲速度快,另有12.2%的人认为各方面不如其他网站。

综合来说,中国网络电视台在目前的视频网站当中,知名度和受众忠诚度都还有限,这可能与其推出的时间较短有关。

中国网络电视台在文化传播中能发挥独特作用。在往年的央视国际春晚中,“央视国际的‘春晚’网络对外传播,不仅充分补充了电视‘春晚’在海外以及新媒体受众覆盖上的空白点,延伸了电视‘春晚’的影响,还进一步拓展了新媒体对外传播的形式、海外推广的空间、覆盖面更广的合作渠道以及更为多元的受众群,丰富了电视对外传播和网络对外传播的经验。”“春晚”网络对外传播的成功证明,选取有影响力的主题内容做对外传播,是对外传播实践成功的基石。因为有影响力的主题内容,也意味着具有庞大的海外收视需求。如果不是电视“春晚”强有力的品牌影响力,绝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到诸多有实力的国际运营商,从而聚集成千上万的海外受众。而“春晚”的网络对外传播通过对内容和技术不同层面的差异化传播,充分照顾了海外跨媒体终端受众的需求。而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必须充分了解受众的构成以及需求。由于电视自身“有组织落地”的特点,决定了电视在向对象国传播的时候,无论是通过卫星直接接收还是有线电视网传送,都面临着可以上天但未必能落地,可以落地但未必能落户的现实问题。另外,电视节目线性传播、瞬间即逝的特点不方便受众反复收看和查找,也是有时差的跨国界传播中的一大难点。而央视国际天生具备的覆盖广、落地易、成本低、容量大的网络特点,可以较为便利地弥补上述不足。

因此,为了满足受众需求,扩大电视“春晚”的世界影响,在“春晚”网络对外传播过程中,央视国际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手机电视、IPTV平台,在安全播出的前提下,大胆地选取了若干家不同地域和国别的可靠的国际运营商,实现了网络、手机电视、IPTV跨媒体多终端全球化直播。通过不同地域和国别的运营商,不仅更充分地扩大了电视的覆盖率,还更为有效地覆盖了价值更为多元化的受众群。

在“春晚”的对外传播中,央视国际不仅向全球受众传送了以文艺节目为主的软信息,还在征集并播报春联的过程中附带传递了“和谐”的主流政治信息。

而从对外传播的整体策略来看,软硬兼备的策略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新闻的导向性原则,从而一方面满足受众对软性信息的需求,一方面及时向海外受众传播中国的主流价值观。通看我国这几年的对外传播情况,也印证了这样的理念。这几年,正是因为秉承软硬兼备的平衡原则,通过互联网来传播国家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每天都在递增,内容也从过去的灰色、歪曲逐渐走向积极、正面。

从“春晚”网络的对外传播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央视国际是央视节目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央视国际对外传播也是央视对外传播节目的补充、延伸和拓展。要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央视国际首先必须服务于央视节目海外受众的网络以及跨媒体终端的收看需求,其次在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扩大央视节目的有效覆盖率,从而实现央视对外传播节目最终需要达到的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目标。

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台面向全球142个国家的4500万iPhone用户重磅推出“2010年央视春晚手机直播”,无论你身处何地,世界各地华人都能通过iPhone免费收看央视虎年春晚。央视网CCTV手机电视已经在iPhone平台推出央视一套直播信号全球用户公测,保证了除夕夜面向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直播虎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顺利进行。

在“春晚”对外传播实践中,央视国际收获了跨媒体跨地域对外传播的初步成果,为下一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央视国际将继续探索并创新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从国外受众的需求出发,加强与电视的联动,打造国际化的对外传播网络联盟,通过图文、声音和画面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成果。

第六节 打造中国的CNN———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推出是新华社为了应对媒体发展新格局,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也是长期发展视频新闻积累的结果。

一、建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重要性

1.全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I.Pool)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对众多传统媒体来说,为了应对其颓势和新传播方式,媒介融合势在必行。

2008年,美国百年老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正式停止纸质报纸的印刷,全力投入电子报纸和报纸网站的建设。美国《新闻周刊》受制于高额的运行和印刷成本,目前其发行量已经从最高峰的400万份降至约150万份,而同期《华盛顿邮报》推出的在线新闻杂志SLATE每月访问人数达到380万人次。在这个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利用自己的内容优势与新的传播平台和手段相结合,才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美联社和路透社,长期以来也十分注重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利用其本身强大的报道网络和报道实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2006年美联社与微软MSN合作,建立在线视频网(AP Online Video Net work),仅仅一年多之后,就有大约1100家报纸和450家电台、电视台使用美联社提供的免费网络视频内容。该年,美联社还与网络搜索巨擘谷歌Google签署协议,允许谷歌新闻搜索服务采用美联社的新闻内容,美联社的影响力在网络世界无限扩展。

2007年,美联社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其发稿系统,将新闻、图片、电视和多媒体功能融合在一体,美联社记者成为“全能记者”,其报道形式涵盖从文字到多媒体的多种形式。

早在2005年,美联社就推出Photo Caption和Real Audio服务,为用户提供图片和音频服务。为迎合年轻观众的阅读和生活方式,美联社还推出新闻博客“纵横”,作为事件第一时间的见证人,美联社遍布全球的记者们又成为了全方位的“博客写手”。

2005年4月,路透社与《印度时报》联合创办了新电视新闻频道。同时,该社首席运营官汤姆·格鲁瑟表示,为同CNN和FOX竞争,路透社将依托自己财经报道方面的实力和全球多媒体播发网络,建立在线视频广播网-路透电视,并同社交媒体Digg和Facebook合作,方便用户分享和转载。未来通讯社的业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看似与新闻毫不相关的领域都有可能孕育巨大的市场。比如美联社和路透社都曾涉及游戏领域。美联社与日本著名游戏制造商任天堂合作,在任推出的游戏终端WⅡ中提供新闻服务,游戏玩家在游戏之余可以随时浏览全球新闻。而英国路透社也曾进驻网络游戏《第二生命》,开办“虚拟世界通讯社”。

对有着70年历史的新华社来说,媒介融合之路也早已展开,并已渗透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应用之中。借助强大的海外发稿能力,新华社创办的老牌国际资讯类报纸《参考消息》目前发行量高达300万份,居于中国之首、世界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