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14241700000025

第25章 电影美学的反思(7)

笔者认为,首先,对于艺术电影而言,拉康的精神分析在电影中并不具有适应性。艺术中的“精神”意味着人格精神的升华,而不是欲望的沉沦与宣泄。艺术冲动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冲动之一,是形而上冲动的一部分。艺术会使人格精神升华,从而获得在开阔、延绵的时空维度生存的力量。精神分析的“精神”是一个生理学名词,指人类病理学意义上的精神状况,精神分析可以视为心理分析的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电影也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治疗的方式,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电影也是一种集体精神治疗的方式,在电影院中观众进行集体的精神按摩。这对于治疗社会中存在的孤独、性冷淡、歇斯底里、偏执、冷酷等精神病极有意义。《感官世界》淋漓尽致地宣泄了人类的性欲望,提供了满足窥视欲的“锁孔”,但无力提供精神“清洁”(Clean)的力量。引用阿萨亚斯导演、张曼玉主演的《清洁》(Clean)片名意义。这两种“精神”虽然能指相同,但是所指迥异。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中,本我是自我和超我的本原,超我意味着秩序和规训,但同时也意味着人生境界的升华。电影艺术作为规训的手段之一,会让人获得摆脱生理本性/动物性束缚的力量,获得精神境界的开阔和绵延,生存的精神支撑,开拓生存境域和视界。这意味着生存的丰盈与人生百味的品尝。本我的欲望、情感、本能其实是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对动物性的继承。人类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区别在于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生存于一定文化境域之中。人类从而拥有控制本我、升华生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很大意义上来源于社会文化的精神精髓,而艺术是提供精神支撑力量的基本元素,而且这种力量是鲜活而影响深远的。

其次,性欲作为电影的基本的推动力量,其荒谬之处毕现。身体蕴藏的力量包含本能,也包含理智,身体也可以作为思考的方式。形象思维的媒介是人类的身体形象。把欲望的表达作为电影的旨归,本我作为电影所指的终点,忽略电影的精神升华的人格力量,尤其荒谬。精神分析具有病理学意义,但是忽略了审美的艺术特性,生理精神宣泄与艺术愉悦毕竟不同。电影艺术如果抽空审美内涵就会面临存在的危机。

最后,电影艺术的基本动力是生命力。精神分析认为艺术的动力是性欲,笔者认为艺术的基本推动力量是生命力。所谓生命力是人的生存活力,包含身体、精神和文化的活力,是生存的本原性力量。泛性主义作为电影的本原力量不合适,但是作为一种生命力表征方式,欲望也可以作为一种电影作品建构的基本动力。形而上的冲动、精神升华、人生品味、形式冲动等都可以成为艺术的深层次推动力量,在艺术中获得形式的表征和符号的记载。

第四节数字电影:电影美学新境

数字电影之前的电影实际上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电影是对外在现实的纪录。电影经历无声片到有声片和黑白片到彩色片的技术革命,电影成为梦幻工厂,让大众深层次的欲望和梦幻得到表达和虚拟满足。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导致第三次电影技术革命产生。电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世纪之交达到成熟期。如前所述,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的剧本创作、导演、表演、摄影、美工、录音、剪辑、放行、放映的物质基础和工作方式。大致可以把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数字技术创造电影奇观,数字技术成为电影摄制的重要辅助工具,主要的作品有《星球大战》、《2001年漫游太空》、《终结者Ⅱ》等。二是电影真实人物与虚拟人物或虚拟场景的巧妙结合,主要的作品有《谁陷害了兔子罗杰》、《聪明鼠小弟》、《泰坦尼克号》、《人鬼情未了》、《阿甘正传》、《黑客帝国》、《珍珠港》等。三是全数字电影产生,数字技术制造的虚拟人物代替了演员的表演,主要的作品有:《侏罗纪公园》、《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恐龙》、《最终幻想》、《星球大战前传》。

1902年电影草创时期,梅里爱利用特技和手工动画摄制了《月球旅行记》,从此浩瀚的太空成为电影制作者实现科技梦想和电影梦幻的重要题材。1968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引发新一轮科幻片热潮,库布里克《2001年漫游太空》,开始运用数字技术制作了飞行甲板的平台和在太空中飞行的轨道空间站。1978年卢卡斯导演摄制的《星球大战》引发美国的青年一代的太空狂热,也成为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的文化现象。《星球大战》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摄影机运动控制,并控制宇宙飞船的飞行轨迹,把宇宙空间呈现出来。《星球大战》成为数字电影的先行者。《终结者Ⅱ》中的终极杀手的身体可以发生变形,变成液态金属在地面一滴一滴地汇聚,最后恢复原型。杀手的手可以变成利刃。这种类型的电影让观众“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制造电影奇观,把导演和数字技术工作者想象的景观变为银幕现实。这是数字电影的最初的动机,也是巨大票房利润的源泉。

1988年泽梅斯基导演摄制了《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卡通人物与真实人物在电影中互动。全片中众多的卡通人物与三位真实演员进行动作和表情的互动。卡通人物具有立体感,身体特征与人非常相似。惟妙惟肖的卡通人物与真实人物无缝对接,生存在共同的时间和空间之中。1999年好莱坞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推出《聪明鼠小弟》,聪明鼠的脸、50万根毛发、服装和手掌都是由数字合成,形貌和机灵程度与现实中的老鼠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如。小巧可爱的聪明鼠与利特一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聪明鼠拥有人形的手掌和人性化的心灵。获得亿万观众的青睐。1997年派拉蒙公司出品了横扫全球票房的《泰坦尼克号》运用了500多个数字特技,利用数字技术使得泰坦尼克号航行英姿出现在世人面前,还营造了在大洋中航行的幻觉,特别是泰坦尼克号断裂沉没一场戏,制造出众多的船员和游客。著名的“船头飞翔”一场戏其实是在摄影棚中完成的,海洋和晚霞的背景是后期抠像合成。众多特技的运用完成了常规电影无法完成的动作和宏大的场面。在时间和空间维度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度。

《阿甘正传》中利用数字技术制造了片头片尾袅袅飘落的羽毛,为电影营造了美好的情愫。阿甘曾经先后与猫王普莱斯利、约翰·列农和肯尼迪总统见面,在摄制影片的时候三人已经逝世,影片没有聘请真实的特型演员,而是利用数字技术让已经逝世的三位名人风采重现,并且与杜撰的电影角色阿甘见面。数字技术参加电影的叙事,并使时间倒流。在《黑客帝国》中,数字技术制造了虚拟现实,尼欧、崔妮蒂等黑客生存在22世纪的电脑数字世界之中,数字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真实。人类被电脑魔王置于虚拟的20世纪末的时空之中。尼欧最后完成解救人类的任务。数字技术改写了人类的时间和空间观念,人类可以通过时间机器自由穿越,数字技术营造出来的是虚拟现实,而不仅是角色。《珍珠港》则运用数字技术制造了宏大的飞机轰炸场面,电影机械无法拍摄的高速运动的画面如子弹时间等在银幕上都得到表现,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人鬼情未了》则运用数字技术是阴阳相隔的恋人再次聚首。《美国丽人》运用数字技术制造了梦幻时刻,从丽人身旁缓缓滑落的美丽的花瓣完美地展现了美好的梦境。这一类数字电影技术有机地融合进电影作品生产之中,数字技术制造的角色、场景、时间和空间是电影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度,可以自由地书写电影制造者的想象世界。电影叙事还是传统叙事占主体,数字角色拥有人类的情感、思维和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