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14241600000031

第31章 单层故事结构电视连续剧历时性结构的艺术特点(2)

三个月的新兵生活结束后,许三多被分到702团红三连二排五班当兵,这就开始了许三多的第三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人物有许三多、班长老马、李梦、薛林、老魏、指导员、新闻干事和团长。这是个完整的故事,故事开端是指导员送许三多到五班,这个班担负的任务是看管输油管道,离团部的距离有四个小时的汽车路程。由于长期在外执行任务,五班的作风稀拉、士气低落,正如指导员批评马班长的:“你原来是连里面最优秀的班长,到了这里,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变成了这个熊样。”五班四个兵加上新兵许三多共五个人,演绎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许三多的艺术形象得以树立起来:他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不善言辞、说话带有河南口音,正如善于给战友起绰号的老魏给他起的绰号“许木木”。他到了五班后,坚持每天整理内务,坚持每天早上一个人出操踢正步,不玩扑克不下棋,有空就在哨所附近拆卸冲锋枪和练习瞄准,这一切就使他与班里的战友产生了距离。马班长开始批评其他人,有的战士就认为是许三多的行为破坏了“团结”。这个故事的开场戏是马班长找到许三多做思想工作这个情节,马班长想劝他以后别再这么认真,最好向其他战士看齐。

班长举个例子说:“一个狗厩五只狗,在厩里,有四只狗顺时针方向走,有一只狗逆时针方向走,结果逆时针走的狗被主人杀掉了,为什么?因为它不合群。”许三多听不明白,问班长是什么意思,班长叫他好好想想。后来许三多告诉班长,他想明白了,那只狗应该逆时针走走,再顺时针走走,这样就可以使狗厩的狗活跃起来了。马班长听了哭笑不得。修哨所楼前的路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班长原来不过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许三多非常严肃地对待他说的话,当做“这是我在部队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于是他开始了修路的工程,每天收集石块、平整路面、填土铺石,辛勤工作着。他的举动使其他几个兵感到很不自在,他们讥笑他、挖苦他,骂他是傻瓜、白痴,甚至趁他晚上站岗的时候去毁坏他修的路。最后这些人的良知战胜了私心,理性战胜了愚盲,他们被许三多这个“新兵蛋子”感动了,决心振作起来,“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全班人都投入了修路的工程。这个故事的尾场戏也很有戏,哨所的路修好后,一次军事演习,几架直升机路过时,看见哨所的路中心有个巨大的五角星,于是报告了团部,团里领导询问马班长这条路是怎么回事。五班战士还以为修路犯了错误,马班长和许三多争着承担责任。等到知道是好事后,班里的战士为了保住马班长不退伍,想把功劳都归功于他,许三多也同意了。等到指导员带着团宣传干事来到哨所,给五班的战士拍照后,老马班长对指导员如实地讲述了这条路的修建经过,说明了许三多的事迹。宣传干事将许三多的情况向团长作了汇报,许三多于是被团长调到钢七连三班当战士。这个故事的时间虽然没有标明,但是感觉是过了半年时间,加上新兵营的三个月,许三多在部队也干了快一年了。

(二)《士兵突击》分析二:成熟的历程

从第8集开始直到第19集结束。这个阶段故事结构人物有:高城、史今、伍六一、许三多、成才、指导员、团长、甘小宁、白铁军、袁朗、许百顺、马小帅。在这个大的阶段里面,又依照时序分成三个小阶段,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1.许三多融入钢七连的故事;2.钢七连被撤销建制后许三多当留守员的故事;3.许三多参加特种兵选拔的故事。对于和平时期的军队来说,生活是平淡的普通的,因此反映和平时期军队生活的电视剧,如何吸引观众的收视热情需要有相当高的戏剧结构技巧。

在许三多融入钢七连的故事里,创作者巧妙地设计了许三多与几个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随着这些冲突的解决许三多也成长起来了。一是许三多与连长高城之间的戏剧冲突。由于高城担任过新兵连连长,他对许三多的印象不佳,团里要把许三多派到钢七连,高城坚决反对,在指导员的劝说下才勉强收下了。一次演习中,许三多拿了两个熟鸡蛋,结果被直升机发现了连队隐蔽的地方,高城非常愤怒,对许三多印象更坏,三班保持多时的先进集体锦旗被别的班夺走了,战士们对许三多冷眼相看,许三多也抬不起头来。在班长史今的耐心帮助下,许三多才走出了低谷。高城对许三多印象的转变是在年终考核时,团长在靶场放了张桌子,对打完行进射击的士兵下车就进行有关技术问题的问答考试。其他战士临时翻书去考试,唯独许三多将整本技术手册全部背了下来,这使七连在全团“露脸了”,高城非常高兴。接着许三多在单杠上的腹部绕环动作,居然一口气悠了333个,破了集团军的纪录,这也出乎高城的意料之外,从此他对许三多的看法转变了。二是许三多与班长史今的戏剧冲突。这种冲突不是观念矛盾的冲撞,而是思想关怀与觉悟提高之间的冲突。

史今是老班长,是他招收许三多入伍的。史今了解许三多的家庭情况,他见到许三多到七连后情绪不高、精神不振、有着浓厚的自卑感,便千方百计鼓励他、开导他,特别是许三多遇到挫折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时,更是不断激励他,使许三多认识到作为钢七连的一名战士,肩负着发扬光荣传统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和责任。随着许三多觉悟的提高,他的单兵技术也大幅提高,成了全连的技术“尖子”兵。特别是在一次全团与“蓝军”的演习中,史今被蓝军的子弹“击中”,退出了比赛,而许三多却抓到了蓝军的一名俘虏,而且还是个中校。高城问这名中校,才知道蓝军是由“老A”组成的,这是特种兵部队的代号。演习结束后,史今就退伍了,他对许三多的成长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而许三多也当上了代理班长。三是许三多与成才的戏剧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认识问题的差异上,成才是许三多的老乡,长得一表人才,能说会道,也很世故圆滑,比如当新兵时就知道身揣两种烟,好烟专门递给老兵,普通烟递给新兵。入伍后他显得一路顺利,成了七连的狙击手,由于他太专注自己的个人利益、个人的成长,与许三多的憨厚老实形成了巨大的性格上的反差。在与蓝军的演习结束后,他提出离开七连调到红三连,理由是七连的尖子兵太多,红三连的狙击手少,对他来说发展前途更大。在钢七连全体战士的鄙视下,成才灰溜溜地离开了七连,此时只有许三多一个人送他到新的连队去。

第二个故事,讲述了部队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进行了一场触及筋骨的改革。钢七连被撤销了建制,所有的战士不是退伍就是调到其他连队,最后全连只剩下连长高城和许三多留守在七连的营房。在这种情况下,高城和许三多依然坚持出操,依然吃饭时列队唱歌,维持着七连的荣誉感。在这个阶段里面,讲述了许三多与高城的思想交流,讲述了许三多与老乡伍六一的思想交流,讲述了许三多与成才的思想交流。特别是伍六一,他是许三多的老乡,他特别嫉妒许三多的傻劲,而他在几年的士兵生涯中已经把傻气扔光了,通过与许三多的交谈,他谈了自己对许三多的看法。没有多久,伍六一也调到新的连队,许三多依然用那股痴情傻意对待他,他们成了最好的战友。许三多的父亲许百顺来连队看望儿子,希望许三多退伍回家帮助自己做生意,伍六一把自己连队的战士动员到七连营地,装作七连依然存在,还让许百顺坐上装甲运兵车。许百顺劝说许三多退伍未成,生气地走了。许三多不久转成了志愿兵,而成才在三连也转成志愿兵并当上了班长,他来看望许三多说自己被调到五班看守输油管道,他很沮丧,认为自己没戏了,正如全团流传的形容五班的顺口溜:“天苍苍,野茫茫,草原旁,驻训场,全体班长的坟墓,所有孬兵的天堂。”后来高城也被提拔为侦察营副营长走了,只剩下许三多一个人坚守七连营地。他总共留守了半年时间,这期间他常常怀念七连的战友,也常常感到孤单和困惑。直到有一天袁朗来找他,动员他参加特种兵选拔演习,他答应了,从而结束了第二个故事。

从18集到20集讲述了第二阶段的第三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开端就是袁朗向参加演习的全体战士们布置任务,这是一次挑战生存极限的演习:两天两夜,行程240公里,每人只配发一顿早餐的野战定量食品,而且沿途有团侦察营的堵截,最后到达目的地的前三名战士作为获胜者,其余的都被淘汰。钢七连的几个战士共同行动,最后只剩下伍六一、许三多和成才三人。他们战胜了“敌军”的堵截,靠吃田鼠度日,历尽艰难险苦,最后到达了目的地附近,但是伍六一的膝盖严重受伤,许三多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精神,一定要背着他到达终点。距离目的地50米时,已经有一个战士先期到达,同时还有五名战士竞争两个名额。成才放弃了帮助伍六一,一个人冲到了终点。而许三多依然背着伍六一艰难行进着,另外又有两名战士超越了他们。伍六一为了不影响许三多,拉开了烟幕弹主动弃权。许三多在伍六一的催促下,又赶超了其他两名战士,成为第三个到达终点的战士。许三多和成才被选入了“老A”部队的训练营,离开了当了三年兵的702团。

(三)《士兵突击》分析三:成功的历程

从第20集开始直到第30集结束,讲述了三个故事。电视剧题材的广泛给观众带来对稀奇事物了解后的满足感,对美好故事审美后的愉悦感。解放军里的特种兵部队自然是观众感到神秘的军事单位,用许三多的话说:成为陆军特种兵,是一个步兵战士的巅峰时刻。

第一个故事,从第20集开始到第24集中间结束,许三多参加特训营训练的故事。在故事中向观众揭秘了陆军特种兵的训练生活,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袁朗、许三多、成才、吴哲、拓永刚、齐桓。开端是从许三多和成才随着袁朗来到老A部队的特训营开始,他们俩与吴哲、拓永刚四人同住一个寝室。到这里接受训练的42名军人,无论军官还是士兵,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将不称姓名只有代号,许三多是42号,训练营地的教官齐桓把他们称为“南瓜”。这里有着极其严格的纪律,违纪就扣分,每个参训人员被扣满100分就被淘汰出局。每天都进行最严格的挑战身体极限的训练,单日跑10公里武装越野,双日跑15公里武装越野,负重高于25公斤,要求在早晨7点以前全部完成。周日忽然宣布来一次50公里的强行军。训练官对受训人员极其粗暴,当众辱骂受训人员更是家常便饭。许三多的画外音:“我认为袁朗是最烂的教官,这位中校在钢七连甚至带不了一个班,他已经犯了众怒,所有人坚信在连队,第一个季度他就得走人。但现在是在这里,正像他说的,他完全支配着我们。”袁朗与拓永刚的冲突是这个故事的开场戏。天蒙蒙亮,袁朗带着受训人员来到靶场,他要受训人员在一分钟内射完20发子弹,而射击位置上放的不是完整的枪,而是完全分解的枪械部件,要把枪组装起来才能射击。初次经历这种射击方法的参训人员成绩自然不好,于是拓永刚就对袁朗提出质疑,认为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射击任务,并用挑衅的语气要袁朗自己做一遍试试。袁朗说他违反了特训营的纪律,要他收回要求,否则走人。拓永刚坚持己见。袁朗在一分钟内用双手从背后将枪组装好,然后射击,25发子弹全部命中靶心。拓永刚只好走人,他非常懊悔地离开了特训营。

这个情节是故事的开场戏,因为这是戏剧冲突最激烈的一场戏。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就是高潮部分,经过三个月的训练,42名参训人员只剩下了八个人,成才和许三多也在这八个人之中,而且与正式的老A队员住在一起,配发了老A的袖章和胸徽,成才和许三多自认为已经是老A中的一员了。直到有一天,老A的全体人员被通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不久他们全副武装乘车来到集结地,观看有关敌情的电视报道。战报说一伙有组织的罪犯劫持了城市东郊的化工原料厂,劫持了一万多吨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和许多炸药,警方与歹徒相持不下,重装备的武警部队无法开展行动。即使没有那些炸药,仅燃烧释放那些化学物释放的剧毒气体就足够让附近的城市变为一座死城。这些情况通报都是袁朗精心设计的一场演习,目的是考核这八名新队员在实战状况下的真实表现。参战的老A分作两个小组进入被歹徒占据的厂区,他们头戴防毒面具,冒着敌人的枪弹,他们逐渐失去了联络。许三多以为真的与敌人在进行战斗,他的通话器已经听不到其他战友的声音,他自言自语地说着沿途进入厂房的情况,并对自己如果牺牲了的事宜也做了安排。然后他摘掉防毒面具,见到一伙穿黄色防火衣的“歹徒”在扑打一辆汽车上炸药箱的火苗。许三多穿上黄色防火服混入歹徒中,然后把汽车开出了厂房。在后面的歹徒追上来之前,许三多停下车,去扑灭车厢上的火焰。但是“歹徒”们却笑了起来,他们脱掉防毒面具,原来都是老A的战友们。许三多的表现很好,被正式吸收为特种兵部队的一员。成才却因为防毒面具损坏,胆怯畏缩退出了战斗,表现欠佳,被特种兵部队退回到原部队,第一个故事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