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14241400000055

第55章 广播电视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3)

(2)采取有效的节目编排策略,以保持和提升收视率

同时,广播电视机构还会采取可以想到的各种方法提高和保持收听率和收视率。我们以电视为例,所谓的电视节目编排技巧,其实就是提升或者保持收视率的技巧。编排方式同样成为广播电视生产的“注意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还是以电视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电视节目编排所依据的原则是观众的收视习惯,而决定收视习惯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时段作为自己收看电视的时间。而电视节目编排策略就是将自己的节目编排在目标观众收看节目的时段,以获得有效的电视传播效果。

我们知道,晚上19∶00~22∶00是所谓的黄金时段,在这一段时间,电视的开机率所谓开机率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暴露于任何电视频道的家庭或人口和所有有电视机的家庭或人口的比率,它能显示在特定的时段里,究竟有多少人在看电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它反映的是电视品类市场的大小,显示的是电视媒介作为一个传媒类别和报纸、广播等其他大众传媒之间竞争的优劣关系。是最高的。在高开机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高收视率(《东方时空》刚刚开播的时候,它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中国早间的开机率太低,即打开电视机看电视的人太少,如此创造收视率根本谈不上)。之所以在这一时段大家都会打开电视机看电视,这是和大部分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晚上19∶00前后,是一般城市居民吃晚饭的时间,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即将面临一个相对休闲的晚间,此时心态很放松,正好适合看电视这种被动的信息接受形式。所以,如果可能,一般节目都愿意被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尤其是诸如社会新闻专栏或电视剧这样针对普通公众的节目,更是备受青睐。黄金时段意味着最大电视机构有可能生产最大规模的“注意力”,因此黄金时段的广告费也往往是最高的,中国电视界广告费最高的时段——央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之间的广告时段,就是出现在黄金时间段——19∶30前后。

黄金时段是针对普通观众群而言的,所以它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而相对于某些针对性很强的电视节目,在进行节目的编排的时候就要考虑特定人群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比如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的编排策略——一种类型化的板块式编排:它由《百家讲坛》、《人与社会》、《希望-英语杂志》等组成的午间“教育板块”,和由《讲述》、《家庭》、《人与社会》等组成的傍晚“情感板块”,以及由《走进科学》、《讲述》、《探索·发现》、《人物》、《大家》等组成的晚间“精品板块”,使频道的常规播出呈现出午间、傍晚和晚间三个收视高峰。

CCTV-10是央视的科教频道,其专栏所针对的人群是受过一定教育,对教育类信息感兴趣的电视观众。那么,上述的节目编排也是根据这类人群的生活方式而确定的。比如中午时间,一些现代都市中的白领,或者一些大学生都是不午休的,他们工作学习了一个上午,此时心情略微有些放松,此时的心情是观看新闻过于严肃,观看影视剧、娱乐节目又没有心情且时间也不够,那么像《希望-英语杂志》这样体量的具有趣味性的教育类节目,就非常适合这类人群观看。而到了节假日,这类人群有了整块的时间看电视,所以在春节、五一、十一、暑假等长假期间往往会采取一些特别编排。比如CCTV-10在2006年的假日特别编排中,面对激烈的收视竞争,推出了多档大型教科文专题,如《神秘的自然》、《电影过节》、《灭绝动物大揭秘》等系列特别节目,这些节目的收视率都屡创新高,成为专业频道的假日收视新亮点。

除了迎合收视习惯以外,合适的电视节目编排还有可能起到保持和拉动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功效,比如下面的模式:

接龙模式。所谓电视编排的“接龙模式”,是指让新推出的电视节目紧跟在另一部收视率颇高的节目后面,让高收视率的节目带动新推出的电视节目。电视台新老电视连续剧交替的过程,经常会采用接龙模式来进行电视连续剧的过渡。

例如,2007年4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开播反腐题材大剧《高纬度战栗》,该剧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热播两周,成为江苏地区2007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竟然冲到8.4%,在江苏地区引起一阵“高纬度旋风”,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5月江苏影视频道重播此剧,收视率依旧不俗,江苏影视频道每晚播出该剧3集,时间大约是在晚间的19∶00~22∶00。5月15日,影视频道按计划应该播出该剧包括《高纬度战栗·大结局》的最后3集。但是当晚观众普遍期待的《大结局》并未出现,在播出完倒数第二集《高纬度战栗》以后,紧跟着播出的是另一部电视剧《秦始皇》的第一集,《高纬度战栗·大结局》被放到了5月16日的19∶00播出,随后播出的是《秦始皇》的第二、三集。这就是典型的电视连续剧编排的“接龙模式”,第一集《秦始皇》乘《高纬度战栗》的东风,收视率亦会不俗,而原来《高纬度战栗》的忠实观众因为要看大结局,在5月16日的19∶00一定会锁定江苏影视频道,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观众因为在15日晚观看了《秦始皇》第一集,也有可能被该剧吸引,在16日晚上接着看这部电视连续剧。这样,江苏影视频道就以“接龙模式”成功地实现了新旧电视剧播出的交接,减少了因旧剧播完而造成的观众流失。

板块效应。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乃至周末双休日,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省市地方台会以“周末大放送”等形式一口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完,这就是所谓的电视播出的“板块效应”。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电视编排形式,是因为在某一个时间段,人们可能会有大量的时间集中看电视,比如春节期间或者周六周日等,这些时段的开机率都是能够得到保证的,电视频道若想获得高收视率,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观众占有率观众占有率是指各频道在特定的时段中所占有的观众占拥有电视机总人口的比率,观众占有率的大小反映出一个频道在整个电视播放市场中的优势大小。那么,在开机率一定的情况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观众锁定在自己的频道面前。此时,用大体量的电视板块吸引观众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长篇电视剧就是大体量电视节目的典型。作为电视观众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即观众开始进入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叙事情节以后,一般是不愿意停顿并转换频道的,他很容易成为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忠实观众,直至这部电视剧播完。那么,对于节假日的观众来说,当他锁定了一部电视剧以后,由于这部电视剧体量庞大、集数众多,他其实就是等于在长时间内锁定了播放这一电视剧的频道。

板块效应在西方电视界也被称为“花车”效应,它的意思是说电视节目像节日的花车巡游一样,一辆接着一辆在观众面前驶过,每一辆花车都很漂亮,令人忍不住要观看,直至花车游行结束,就像观众在电视机前一集一集看长篇电视剧一样——直到这部长篇电视剧被看完。

插花模式。插花模式即在两档收视率都颇高的电视节目中间插入一档新电视节目,这样让三档电视节目在一起共同拉动一个时段的收视率,在电视广告的编排中,“插花模式”是采用最多的。我们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之间的广告插播为例。

央视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收视率都是很高的,尤其是后者,被称为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故而,它们之间插播的广告的收视率也是很高的。原因非常简单,当观众看完《新闻联播》以后会期待下一个高收视率的节目《天气预报》,此时不会换台,甚至不会转移注意力,可以说,央视在这一时段生产出了价值最高的“注意力”。

为了延长这段注意力,也就是尽量扩大作为商品的“注意力”的价值,央视在广告编排过程中可谓煞费苦心。《新闻联播》完成以后,立刻插入广告,然后出现冠名产品的广告字幕,然后出现天气预报的“预报——”,再出现《天气预报》的题头。

广告主之所以如此在意收视率,是因为收视率的高低直接与其投资的成本相关联,这就涉及广告效果评估的一个概念——千人成本。所谓千人成本是指一种媒体或媒体排期表(scheduling)送达1000人或家庭的成本计算单位。这可用于计算任何媒体,任何人口统计群体及任何总成本。它便利地说明一种媒体与另一种媒体、一个媒体排期表与另一媒体排期表相对的成本。如果用计算公式表达就是:

千人成本=(广告费用/到达人数)×1000

就电视广告来说,所谓的“到达人数”和“收视率”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收视率越高,广告的到达人数就越高,相应的千人成本就越低,对于广告主来说,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于是,收视率也就成为了衡量“注意力”这一商品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注意力”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视)率上,广告商之所以出钱购买相应的广告时段其根本原因是要追求电视观众对广告的“注意力”,同时,广告商还会要求这种“注意力”对产品宣传乃至促进消费者的购买真实有效。比如2003年央视《新闻联播》前的广告体量由3条5秒调整为4条15秒,之所以做出这种调整,当时的央视广告部主任郭振玺是这么解释的:“因为中国市场的环境已逐渐超越单纯打品牌知名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传达产品的独特功能点,而5秒广告涵盖的信息量明显太少。”也就是说,随着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追求广告的深度传播,他们更需要15秒乃至30秒的广告时长来更详细地宣传他们的企业和产品。从学理上看,央视此举是试图重新塑造广告观众注意力的结果——试图拉长观众对这一时段电视广告的注意力。

2.价格:以注意力的多寡为准绳

一个广播电视机构如何通过注意力获得最大的利润,还取决于广告时段的价格策略该如何制定。一般看来,广告时段的价格和相应时段的收视率之间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比如央视的《东方时空》创办伊始,因为对早间电视节目的播出缺乏信心,该栏目自带的5分钟广告也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广告业务填不满广告时段。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刚刚开播时,每30秒的广告价格为2500元,而且当时所有的广告业务加起来也不到3分钟,无奈剩下的两分钟的广告时间只能依赖临时延长的其他节目来确保整档《东方时空》的完整。但随着收视率的提升,在一个月之内栏目组不但迅速填满了广告时间,而且30秒的广告价格也不断攀升:从5月中旬到7月中旬,每30秒的广告费由2500元提升到3500元,在以后的时间里,《东方时空》的广告费随着收视率不断攀升,一年内广告价格竟增长了十几倍,让栏目组“充分体验了广告与栏目互动的快乐”。

一定水准的收视(听)率只是广播电视机构制定有效价格策略的基础,当收视(听)率相对固定的时候,价格策略的有效性还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予以进一步促进。比如,央视在自己的广告黄金时段的招标策略。

20世纪90年代,央视因为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广告资源,按照中华传媒网前首席执行官刘国基的测算,在中国大概4亿户家庭总数中,电视机的拥有率超过了90%;每天晚上19∶00前后,电视的开机率约80%,也就是说大约有3亿台左右的电视机会同时打开,而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无论是直接收看央视一套的节目还是通过强制转播的地方台收看,都将有大约8亿人在收看央视的新闻与气象报道。收视率之高是惊人的。所以,央视《新闻联播》这一独特的收视垄断地位导致了这一时段的广告含金量也大大提高,《新闻联播》前后的广告时段成为众多企业家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