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14241400000045

第45章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6)

电视节目的评论者或者嘉宾要注意建构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因为说理的资格在于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某种意义上的善恶标准。央视的著名主持人,也是知名的电视新闻评论者白岩松曾经回忆他刚刚进入电视评论领域时所受的一次教育,这次教育是当时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给他的:记得刚开始访谈别人,我习惯性地称呼对方为“老师”,老主任孙玉胜见了客气地说:不要再叫“老师”了,你这样等于强迫所有的观众都成为他的学生,因为你是代表观众向他提问的,这一个提醒极大地改变了我,从此,“平等”才是我理解的对人最大的尊重。孙玉胜对白岩松的这一教育颇有深意。一方面,说明电视评论节目的主持人要尽量地不能弱于自己的采访对象,否则再评论起来权威性就没有了;同时,他还是广大观众的代表,他能够说出广大观众认可的道理,这样观众才会信服于他,才会觉得这个主持人是“自己人”,白岩松所谓的“平等”才能出现。这说明,在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必须在采访对象和观众面前树立一个权威但又有亲和力的形象。

主持人也不可能是所有问题的专家,当电视节目中涉及一些专业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邀请一些业界的专家,这些专家因为自己的专业而获得相应的权威身份,他们对新闻事件的点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目前,很多电视评论节目都拥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专家。比如在央视7套的诸多军事节目中,宋晓军、张召忠等国防大学的军事专家是常客。随着节目专业性的深入,专业造诣更高的专家也会被请到电视屏幕上担任评论者的角色。比如在央视7套2007年11月2日播出的《防务新观察》节目中,由于评论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第一个第三代高机动轮式战术车辆“东风猛士”的性能和对未来战争的意义,这档节目请来的是“东风猛士”的总设计师黄松。

可以想见,随着电视传播专业化和窄播化的进程,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电视新闻评论的领域。

(2)画外音配典型画面

电视新闻评论的第二种说理形象的建构就是用画外音的语言来讲道理,同时配以相应的画面,以此强化说理的深度和感染力。比如曾经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新闻评论《农民要减轻自身负担》,是用如下的声画组合方式来抨击农村的一些落后习俗对农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画面:炒菜,吃饭场面,煮面、捞面、吃面的镜头。

画外音:红白喜事,礼尚往来。我今天送你十元,明天你再送我十元,似乎是平等的,谁也不吃亏。其实不然,这一送一收,实则都消耗在吃吃喝喝中了,少则几桌,多则近百桌,有时全村老少男女齐出动,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财。家庭富裕的还可以承受得起,而那些劳力少、收入低的家庭,出于无奈,也只能随波逐流,打肿脸充胖子。在这里,对农村大吃大喝等不良风气的批评是伴随着相应的大吃大喝的画面进行的,如此,评论不仅有事实的说服力,还有视觉上的感染力。

2.找寻一种理论框架

和所有的新闻评论一样,电视新闻评论是否到位,取决于说理是否能让人信服。这需要电视新闻中讲道理的人自己能找寻到一种足以阐释新闻事件的理论框架。通俗地说,我要对一件事情发表看法,判断它的良莠好坏、进步还是退步、对人和社会有利还是有害等的依据是什么。很简单,这个依据就是我在做出判断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良莠”、“利害”、“进步、退步”等理念是什么,我是用这些理念去比照相应的事实才得出结论的。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命题。

《焦点访谈》曾经播出一集题为《小玩具,大是非》的节目,这一节目报道的是一些商家以二战期间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大和号”巡洋舰为原型制造缩小比例的玩具模型在中国市场上出售。在节目最后,记者采访相应的专家,对这件事情做出评论。画面:记者采访陆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副研究员)。

声音(陆建华出境):它(大和号的模型)即便是没有直接侵略过中国,毕竟是侵略过中国的这个国家所拥有的武器,而且这个武器不过是因为偶然的原因没有开到中国来。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可能条件一成熟,它马上可能成为侵略我们国家的武器,所以商家的辩解是非常脆弱的。历史上被国际公认为罪恶战争的那种标志,比如纳粹德国的这种旗帜,包括30年代我们讲的太阳旗,我们现在的成年人,包括很多年龄很大的人,看到这个就会想起那个屈辱的年代,甚至非常残酷的那个年代。这是一种民族的感情,一种民族的眼光在里面沉淀的,就是对这个东西比较一致的一贯的认识。如果孤立地讲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商家也是这样,就是一个玩具,而且可能就是这几个商家。我要讲的是,这种是非不分、基本的正义和不正义都搞不清楚,这种善恶不分的现象,如果让其蔓延开来,那整个社会,包括孩子,包括成人,最后都找不到一个基本的规则,大家都公认的规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这段评论评的是一个具体的事件——侵华日军的武器被做成玩具在市场上出售,但若是要对其进行有效评论,评论者就必须先具备一些明确的观念,比如:日本侵华是非正义的,因此日军当年用的武器是罪恶的;时代的符号(纳粹的旗帜、太阳旗)是具有意识形态的含义的,它们是会引发人们的情感波动和联想的;经商是要讲伦理道德的,尤其是在国家民族大义方面。以这些明确的是非观念(理论框架)做武器,陆建华才能够对这一新闻事件做出上述评论。

和所有的评论一样,电视新闻评论也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元素构成,只不过用电视媒介来做评论有它自己的特色:论据可以用流动画面的叙事来完成,画面的证实性有利于增加论据的可信度;论点由专家、主持人、画外配音等用语言表述出来,这些人的视觉形象和语言形象如果具有权威性,将有助于观众对电视新闻评论观点的接受;而论证的过程同样要讲究逻辑性和推理的合法性,这些都是由各种画面组接以及声画组接来完成的。

思考题:

1.广播特写的传播特性是什么?

2.什么叫广播新闻编排的冗余度控制?

3.举例说明如何建立电视深度报道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