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14240600000057

第57章 广播剧(15)

二、演播的独特性

演播是演员根据剧本的提示,导演的创作意图,以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将所要演播的角色的台词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塑造人物声音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演播创作中,角色的创作者是演员,创作的工具是演员自己的声音,而创作出来的形象又恰恰是通过演员自身的声音来表现的,因而演播创作具有了“三位一体”的特征,即:创作者、创作工具和创作出来的形象集于演员一身。“三位一体”是艺术表演的共同特征,所以,广播剧的演播同属于表演艺术体系。

在广播剧的演播中,演员是将剧本的文字通过自己的创作转变成为富有生命活力的声音形象的再创作,是声音表现方面的二度创作,所以又被称为演播艺术。

表演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体验角色阶段;二是体现角色阶段。广播剧的演播同样也有这样两个创作过程。

(一)体验角色

演员根据剧本的提示和导演的创作意图,以剧中角色的台词语言为依据,去揣摩角色、理解角色,将自己转化为角色,按角色的思维方式去为人处世,其言谈举止完全角色化,这样一个琢磨、理解进而转化成角色的过程,即是体验角色的过程。

不难看出,体验角色过程的核心,是演员将自己转化成角色。实际上,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是表演的核心问题,优秀的表演艺术能够达到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要想解决好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要想准确地体验角色,演员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分析剧本、分析角色、体验角色的工作。

1.分析剧本

演员在体验角色时,不能只关注自己所要演播的角色本身,要认真研究剧本提供的大的背景,如与角色相关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人物关系、事件冲突等,这样才能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首先要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既是剧本的灵魂,也是剧中角色的灵魂,是角色行为的总目标。演员必须对剧本的主题思想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否则将会在具体的演播中出现游离主题的偏差。同时还要分析剧本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时代风貌、社会环境,使自己演播的角色能够准确生活在剧本规定的那个时代环境中。

演员还应该认真地分析剧本的结构,掌握剧中事件、冲突的发展脉络,这些是角色性格发展变化的基础。

2.分析角色

剧中的角色肯定与演员本人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是很大的距离。要想化演员为角色,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演员就必须充分地了解角色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职业身份、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精神气质等,特别是角色的性格特点,演员要吃透、吃准这一点,这是角色一切行为的基础。

在分析角色的时候,还要认真分析角色在事件中的态度、立场、行为,尤其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所作所为,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角色在剧中的行动线、性格发展变化的脉络曲线。

3.体验角色

演员在分析剧本和角色的基础上,对角色已经有了充分细致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演员要进入到剧本规定的角色所生活的情境中去,像角色那样工作生活,像角色那样言谈举止,总之,完全把自己角色化,这就是体验角色。

体验角色是为了之后的表演即体现角色做准备,是体现角色的前提。这个阶段要求演员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角色,要像角色,表演的术语叫做“进入角色”。

(二)体现角色

演员通过自己的声音演播,把对角色的体验和对角色的创造表现出来的过程即是体现角色的过程,是演员内心体验和创作的外部表现形式。

广播剧的演播同影视剧、话剧的表演在表演方式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影视剧、话剧表演是由演员的形体、面部表情、语言等手段共同组成的,而广播剧表演只有声音的演播。从表演方式上看,演播比前两者简单了许多,但恰恰是缺少了形体表演和面部表情表演的支持,使得单一声音表演的难度加大、加深。

如果说前面的体验角色是为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做准备的话,那么,现在的体现角色则是到了具体解决这个矛盾的时候了。

演员通过研究剧本和角色,对角色的基调以及性格特征有了深刻的了解,对角色在剧中行为潜在的心理动机有了具体把握,同时对角色感情的变化、性格的变化也有所了解,进而产生了对角色的创作意图。现在要做的是,怎样用自己的声音将这个角色表现出来。

每个演员体现角色、创造角色的方法各有不同,因人而异,但有一些方法和规律却是相同的,这里就这些共同性的方法、规律进行讨论。

1.要有想象力

(1)要有对角色本身的想象力

演员表演最终的目的是创造角色。在经过一番体验之后,演员对自己即将创造的角色有了准确、全面的了解。现在他要做的工作是,把这些了解予以形象化,也就是在头脑中把这个角色想象出来,从角色的外貌、性格特征到行为方式……演员只有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出角色鲜明生动的形象,才能将这个角色演活、演好,进而在听众的头脑中引发联想,使听众也能想象出这个角色(尽管每一位听众想象的角色形象与演员心中的形象并不完全不同)。

(2)要有时空环境的想象力

广播剧是写实的艺术,它要用声音表现真实的生活。对演员创造角色而言,他就要表现出真实生活环境中角色的真实情感。在真实的生活中,人们处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他们说话的语气、方式是不一样的。如二人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他们的对话是轻声细语、语气平缓的;如果在大街上边走边说,他们就要放开声音说话,且说话的节奏与行走的节奏相吻合,有行进感;如果是乘车、乘船,他们恐怕就要大声讲话,以免因车船的噪音而听不清,同时,讲话声随车船的摇晃而飘忽不定,有摇晃感……但是,在录音棚内是不可能有这些生活场景展现的。这就要求演员具有很强的时空环境的想象力,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出剧中规定的特定的时空环境,并把自己融入这个环境中。否则的话,演员的演播与后期制作合成进来的时空环境效果就会不相吻合、脱节。

同时,单一声音表现的方式决定了广播剧场景变化的频繁,在一集广播剧中就会有十几个场景的变化,而且相邻两个场景的时空环境反差要大,如果前一场景是室内环境,后面的场景就应该是室外。反差较大、频繁变换的场景,要求演员有极强的时空环境的想象力,以使自己迅速进入规定的环境中去,用相应环境中的说话方式去演播。

(3)要有交流对象的想象力

由于广播剧是单一声音表现的艺术,对录制出来的声音要求非常高,所以录音师总是要求演员的嘴要正对着话筒进行演播以保证录音质量,结果造成演员在演播时常常处于自说自话的状态。这是一种特殊方式的表演,它要求演员要有特别强的交流对象的想象力,特别是在录制对手戏的时候。对手戏是两个以上的演员进行表演,通常的情形是,通过演员之间(角色之间)在语言、眼神、情态、情绪上的相互直接交流,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广播剧在录制对手戏时,虽然对手戏的演员就在身边,但由于对演员有“正对话筒演播”的要求,使演员之间的直接交流极为有限。这就要求演员具有交流对象的想象力,想象着自己正在和对方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想象着对方在交流时的种种情态反应,并通过自己的演播做出反应。

这样录出的对手戏,双方交流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如果没有交流对象的想象力,演员对着话筒各说各的话,不进戏,这种演播当然是失败的。

交流对象的想象力在角色的内心独白时,其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角色的内心独白往往是角色的交流对象不在这个时空中的演播,如角色对远在家乡的父母倾诉思念之情,对异地他乡的恋人的思念,对旧时的或逝去的朋友的怀念,或者是角色扪心自问式的自我交流,也可能是在向听众进行介绍……演员这时就要在心中想象出这个交流的对象,要将此时的演播状态调整到是在与想象出来的这个对象进行交流,想象着自己(角色)正在向对方倾诉,想象着对方正在认真地倾听。演员如果没有交流对象的想象力,那么这段独白恐怕会流于台词的朗诵。

(4)要有动作感的想象力

广播剧虽然是写实的艺术,但演员在录音棚内演播时,却完全是虚拟的表演。

他不能离开话筒的位置去真实地做动作,如奔跑行走、操作机器、耕地犁田、拼杀、负重……但是他又必须把做这些动作的感觉真实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员有动作感的想象力,想象着自己此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并把这些动作感通过声音演播出来,如负重用力的“哎哟”声、挨打时疼痛的叫喊声、奔跑时的喘息声、吃饭时说话的含混不清感,等等。

想象力是广播剧表演(演播)有别于影视剧、话剧表演的一大特征,虽然在这些戏剧表演中同样需要想象力,但没有广播剧表演要求得这么重要、突出。因为在广播剧的表演中,没有影视剧、话剧的舞台布景、真实环境以及与对手戏演员的直接交流、真实动作表演等辅助条件,但是广播剧写实的特征又要求其表演必须真实,这就要求演员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弥补。所以,想象力是广播剧表演必须具备的素质。

2.掌握广播剧语言表现的特殊性

广播剧是单一声音表现的艺术,广播剧中的人物形象完全靠角色的语言来表现、塑造,所以,广播剧对演员语言演播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这是不言自明的。这里要特别讨论的是:广播剧语言表现的特殊性,是演播广播剧的演员要特别注意掌握的。

讨论广播剧语言表现的特殊性,最好与话剧、影视剧语言表现的特殊性进行对比,最能说明问题。

话剧同样是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话剧在剧场进行表演的特殊性,要求话剧语言的表现必须夸张、变形,音量要大,每个字都要做到咬字(吐字归音)完整,要特别强调每句话中的逻辑重音。这种语言表现方式在剧场中是非常必要、非常必需的,在剧场里听上去是很舒服的。但是要把这种表现方式用到广播剧中就非常不宜了,听上去给人一种拿腔作调、虚假做作的感觉。原因很简单:广播剧是写实的艺术,夸张的语言表现方式有悖于广播剧的审美特征。

影视剧中的表演是综合的表演,它融演员的形体表演、面目表情表演和声音表演于一体,且更多注重的是形体和面目表情这些作用于视觉方面的表演,声音在这里不做刻意的强调。影视剧的声音表演要求是越接近生活的原生态越好,越自然、越真实越好。如果用这种声音的表现方式去演播广播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听众会感到剧中人物的对话非常“懈”———松松垮垮,非常“水”———没有艺术创作,非常“白”———平淡无味,像一杯白开水。所以,影视剧纯自然状态的语言表现方式同样不适宜广播剧的演播。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广播剧的演播,要求演员的表演应该是介于夸张与自然之间,是一种高于自然状态的、有控制的表演。它要介于生活与艺术之间,既真实自然又富于艺术表现力,使人听起来既要有影视剧语言的那种自然、口语的生活感,又要有话剧语言的清晰、准确,富于韵律性;同时,既没有影视剧语言的平淡松懈,又消除了话剧语言的夸张变形。

广播剧语言表现的这个“度”,是演员演播好广播剧的关键,要靠演员用心揣摩,多多实践才能掌握的。

3.表现出特色鲜明的演员个性

这里所说的特色鲜明的个性,不仅是指剧本中所规定的角色的个性特征,更是指在这个基础上,融入演员自己的鲜明个性。

尽管剧本已经对角色的性格特征做了规定,尽管演员在体验角色时已经把握了角色的性格特征,但演员的演播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程度,他只是一个照猫画虎的描摹式的演员,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演员。演员的演播绝不是照搬台词的机械复制,而是在角色原有的个性特征中,融入演员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语言表述方式,都有自己的表演(演播)风格,当他在体验角色的基础上,在深刻把握了角色固有的性格特征之后,再把自己的个性融汇进去,形成特色鲜明的“这一个”时,这个角色就色彩鲜明了,就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了。

那么,这个角色就是演员与角色之间矛盾的完美解决。

创作出具有演员自我个性特征的角色,是演员二度创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对于同一个角色,不同的演员能塑造出不同个性的形象来。能否创作出这样的角色,是一个演员是否具有创造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