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14240000000058

第58章 节奏(5)

李瑞英今天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

康辉“中国应该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在亲手翻开新中国扉页的同时,就朗声宣告了中国之于世界的担当。

李瑞英而今热爱和平的中国,正在促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飞速发展的中国必将推动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万邦。英雄的血肉凝成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英雄的精神聚起人民军队的赤胆忠魂。光荣传统,世代相传,人民军队,威名远扬!

康辉时光流转,岁月如梭,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是奔腾不息的江河,激越澎湃,浩浩荡荡!21世纪中国的钢铁雄师整装列队,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李瑞英60门礼炮齐整地排布在天安门广场最南端,它将用穿透云霄的鸣响为新中国烙印峥嵘的纪念和和平的箴言。60声震撼的鸣响必将激荡千年古国的万里疆土,激荡中华民族的奔腾血脉。

康辉修葺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厚重如山,巍峨屹然。60年来它见证了共和国奋勇前行的每一步,珍存了共和国喜悦变迁的每一天!

李瑞英前行有声、岁月无言,新中国60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中国人民秉持着历来的艰苦奋斗,张开了拥抱世界的臂膀,坚定了开放发展的心态,从容涉过岁月的洪流。

康辉成就有声、奉献无言,新中国60年光阴荏苒、沧桑巨变,当我们回望来时路,难忘那一张张质朴的面孔,难忘那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铸造了新中国各条战线的辉煌成就。

李瑞英此刻的人民大会堂庄严而肃穆,亦如它正静心聆听普通百姓最由衷的心声。

康辉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亲手绘制自己最向往的未来。

李瑞英56根民族团结柱分立在广场两侧,寓意共和国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同表达对新中国60华诞的深深祝福。

康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这份情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强盛所依。

李瑞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我们共同奋斗、携手并肩,就一定能构建出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盛世欢颜。

训练提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改革发展硕果累累。国庆60周年大阅兵,激动人心,振奋人心!本篇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的解说词,全文气势恢宏、令人心潮澎湃。因此,在表达时一定要贴合举国上下普天同庆的主题。本文的节奏类型为高亢型,又因是直播盛况,更应具有高亢激越的现场氛围。

五、舒缓型例稿

曼妙的温暖

苏美玲是傍晚华灯初上时分吧,漫天飘起雪花,这样紧,这样密密麻麻,它们在灯光里飞旋曼舞,轻灵而自由,浓烈而洒脱,充满着跌落凡尘的快乐。抬头看天,黑黑的天幕下,如此洁白的雪花,迫不及待地飘落,从一个点望过去,好像有无数条射线垂挂下来,那样美!屏息静气,伏在窗前,静静聆听着雪花纷落于大地的美妙乐音。那似曾相识的美丽,感动由此盈盈充溢于心间,心顷刻间柔软起来,满是辽远澄澈。

下吧,下吧,这才是我想要的雪!我的酣畅淋漓的、执著坚韧的雪!我内心里渴望的雪!

许多人关于雪的乐趣,大概都来自于童年的记忆吧。那时的雪,在该来的时候,自然会如约而至,每年的相逢是那样理所当然。那时,它也总喜欢在夜里静静地来临。那时候,我们可能是坐于炉火边,或者伏在父母的膝上,听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儿女的趣事或讨论着冬田里麦子的长势,或者我们憨顽地啃几口刚刚在炉火上烤得熟透的地瓜,满屋子里飘荡着温暖和清香,是那般悠闲惬意。忽而听见头顶的瓦楞上,有雪花“簌簌”唱歌的声音,猛地推开房门,欢快地喊叫“下雪了,下雪了!”本想着在院落里迎接雪花的,却被父母劝阻:“等明晨早早起床吧,好去堆雪人。”于是,只得钻进被窝,想象雪花的模样,一定是可爱调皮的吧。想着想着,就慢慢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第二天,沿着大人们清扫好的小路,邀上几个小伙伴,去麦场上玩耍。打雪仗、堆雪人,还有的兀自在雪地上刻画着自己的脚印,陶醉于那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脆响……通常这个时候,大人们是宽容的,有的在远远地看着,有的竟也一起帮忙堆雪人,拿了黑玻璃球做眼睛,胡萝卜当鼻子,再在它的脖子上系一条花花绿绿的围巾儿。那雪人儿即刻像一个娇羞的女孩,变得生动灵秀起来。这时候,孩子们会围了雪人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空阔的麦场上洒下一片片笑声。那些雪花呵,把时间停住,把风停住,把云停住,把人也停住。于是,拖了一地暖暖的温情,向冬天跑去。

极喜欢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一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态,将这平常物入诗,随手拈来,自然流畅,意蕴绵长。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念起这样的诗句,唇齿含香。想象小火炉的几多温馨,想象和朋友围炉夜话,把酒话尘世的风情,该是端坐于矮矮低低的茅草屋里吧。在静静的雪夜里,氤氲了怎样一段曼妙的温暖。

训练提示:曼妙纷扬的雪景,使成年的作者联想起纯净快乐的童年景象,还有比联想到童年的美好记忆更让人觉得美妙无邪的么?本文对美丽雪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爱雪、爱生活的美好心态。文章的一开篇就体现了其节奏类型为舒缓型,对美好雪景的细致描写,带领受众融入到曼妙之中。从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童年记忆的出现使舒缓的节奏略变轻快,当文章进行到“下雪了,下雪了”时,语气应在喜中带爱,声音运用不宜过于兴高采烈,应与文章整体相协成篇。堆雪人的过程也应在舒缓中带有愉悦。最后一自然段的诗将文章回归舒缓、平静,用诗点题,沉浸于曼妙的温暖之中。

周庄梦里那一处水乡

周庄,在去的时候就知道它的基本轮廓与场景了,因为周庄实在太出名了,按理这样的旅行不会给我太多的感触。然而,步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中,置身于“贞丰泽国”、“唐风孑遗”牌匾前的时候,周庄的神韵还是让人不由地心怀激荡。面对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我却不愿浸泡在历史的斑驳与时间的洪流中去赏玩周庄的美,因为周庄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洗礼后,她依然如同一个妙龄的姑娘一样,娴静、幽雅地停驻在每个经过她身旁的人面前。

柳亚子与诸友在她的臂弯题写下了数百首诗篇。“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央。尽有酒人倾自坠,独留词客赋朱颜”的诗句至今传唱。陈逸飞在她的身侧,用画笔临绘她的倩影,于是有了以周庄的双桥为素材的油画——“故乡的回忆”。陈逸飞先生的周庄角隅,在大洋彼岸引起轰动。后来这幅画上了联合国的邮票首日封。于是,“故乡的回忆”、画家陈逸飞、周庄一道在这个世界大放异彩。

余秋雨来了,怀揣着水乡的梦,走的时候还在回味——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挺而又苍老,没有比这样的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也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

吴冠中也来了,同样带着画笔,同样怀揣着水乡的梦,他看到了“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并作了一幅闻名于世的油画——《船从家中过》。他像审视自己的作品一样,认真遴选了祖国的大山名川之后,道出: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三毛一生不曾停住的脚步,曾在这里走过——周游世界的她,也不免神情激动,眼泪汪汪。

很多人,踩着前人的足迹来了,画家、摄影家、建筑学家、作家……还有更多的像我一般怀揣着水乡梦的人来了,这里开始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脚步,这里也收藏了所有人关于梦、关于美的幻想与期盼。

关于周庄曲折多变的小巷,似是清雨泽润的石阶,或曲或直的小桥,明澈清凉的流水,错落有致的人家……很多人不能言语,因为充满诗意的周庄,似乎只能用诗的言语去描绘。有人说,最美的诗在每个人心里。或许只有踏上周庄的那一刻,你或者我才真正可以体悟,但是仿佛所有的体悟又在那一刻终止了,不能言传、不能与人分享。

周庄,一个无所不美的地方,美的却是那么不可名状。在那里你才知道,有些风景只用眼睛去欣赏是多么不够,甚至是在抹杀那些诗意、那些浪漫。

(中国网2005年8月10日)

训练提示:周庄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全世界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考察周庄时欣然题笔:“周庄是国宝”。

在作者笔下,周庄如同一个妙龄的姑娘一样,娴静、幽雅。“她”给诗人泉涌般的灵感,给画家取之不尽的意象,给文人墨客万般美的幻想与期盼。这样柔美温婉的笔触决定了有声语言表达必是舒缓的节奏,在浅吟低唱中将那些诗意那些浪漫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