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14239000000029

第29章 大众传媒(1)

第一节 报纸

一、报纸的概念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

二、报纸的分类

1.按照出版时间

可以分为日报、晚报、早报、周报。

日报:是指每天发行的报纸,通常是上午发行,有别于晚报,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

晚报:是指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城市报纸,例如《羊城晚报》、《北京晚报》。

早报:也叫晨报,是早上发行的报纸,例如《东方早报》、《天府早报》。

周报:是指每周发行一次的报纸,如:《南方周末》、《体坛周报》。

2.按照办报方针

可以分为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行业报。

政治性报纸:是指以服务政治为主要目的的报纸,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商业性报纸:是指以获取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的报纸,例如《环球时报》、《成都商报》。

行业报:是指专门为某一行业服务的报纸,例如《中国纺织报》、《中国交通报》。

3.按照报纸内容

可以分为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综合类报纸:是指内容涵盖各个领域的报纸,一般包括时政、经济、文化等内容,例如《参考消息》、《新京报》。

专业性报纸:是指以报道某一内容为主的报纸,例如《健康时报》、《足球报》。

4.按照收费与否

可以分为收费报纸、免费报纸。

收费报纸:是指发行时收取费用的报纸,目前,绝大多数报纸都属于收费报纸。

免费报纸:是指免费赠送的报纸,这种报纸主要依靠广告和其他方式赢利。

三、报纸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1)选择性强。读者可以随意选择自己要阅读的版面或者内容,电视和广播则不具备这一优势,它们需要按照播出时间顺序接收。

(2)可储存性强。报纸是有形的实物,保留和收藏比较方便。

(3)信息数次传播。报纸可以供多人传阅,信息可数次传播。

(4)有深度。报纸是最能深度挖掘新闻的媒体,由于报纸的纸张具有可扩展性,报纸能够对新闻事件展开充分细致的报道。

(5)权威度高。报纸稿件的审查相对比较严格,因此报纸消息可靠性高,是值得信赖的媒体。

2.劣势

(1)时效性稍差。纸一般以天和周为周期传播信息,相对于广播、电视,时效性较差。

(2)感染力不强。相比广播、电视的视听语言,报纸主要以文字传播信息,形象性较差,感染力不强。

(3)易造成浪费与污染。读者阅读报纸后,容易带来纸张的污染,相比数字报纸,大量的纸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第二节 互联网

一、互联网的概念

英文名称为Internet,泛指通过网关连接起来的网络集合,即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与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

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1954年,随着收发器的终端研制成功,人们实现了将数据通过电话线路发送到远程的计算机。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69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产生。用户不仅可以共享主机资源,而且可以共享其他用户的软硬件资源。

(3)20世纪80年代

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提出了一个各种计算机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4)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21世纪初期,互联网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其中宽带网和无线局域网成为发展的热点,相关的技术标准和产品不断推出,成为网络发展的主要动力。

2.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萌芽时期:1986年至1993年

这一时期是电子邮件使用阶段,包括直接利用国外互联网阶段和国外为中国代理网点阶段。

(2)初创时期:1994年至1995年

这一时期是教育科研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已正式与互联网连接,能够提供互联网的全部功能和服务,主要是为教育和科研服务。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教育和科研网、中国公用计算机网、中国金桥信息网四大网络相继建立。

(3)低速发展时期:1996年至1997年

这一时期是商业应用阶段。此阶段四大网络全面开通并全面提供互联网服务,管理进入专业化,并应用于商业领域。

(4)高速发展时期:1998年—这一时期是普及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互联网沿着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一是商业网络迅速发展,二是政府上网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开始启动。

三、互联网的优势与弊端

1.优势

(1)视听合一。互联网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多媒体媒介。

(2)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

(3)传播内容多,传播范围广。

(4)传播方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视频格式、音频格式。

(5)选择性强,受众可以随意选择自己要阅读的内容。

(6)互动性强。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界限愈加模糊,接收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信息。

(7)受众可视性。互联网的读者可以通过访问率、点击率等进行科学统计出来。

(8)感官性。网络更加直观、形象,可以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9)实时灵活。网络媒体可以实时播报,比广播电视媒体更具灵活性。

2.弊端

(1)缺乏严谨性、深刻性。快捷报道、海量信息,使网络传播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具有深度,受众不便于展开深度阅读。

(2)缺乏权威性,可信度较低。网络媒体数量多而杂,受众很难从这些信息发布平台中辨别出信源的真实性。

(3)成本高,不容易携带。受众接收信息,必须通过联网的电脑或手机。

(4)管理难度大。由于互联网的自身属性以及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管理难度更大。

四、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具有全球性、多媒体、快速迅捷、互动性、个性化、内容丰富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它是对传统媒体的解放与变革,方便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言论表达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的发展与进步。受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影响,受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空前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交互性的特点,大众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主张、观点,而不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同时,又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从而为大众发表观点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消极影响

在现实中,缺乏相应制约的网络传播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比如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黑客、网络病毒、垃圾信息等。这些危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安全、健康发展和繁荣、稳定。

同时,对互联网的过于依赖使人们对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边界认识逐步淡化,对现实和“拟态环境”的认识发生混淆。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将会使人孤僻自闭、不与外界沟通交流,甚至会对虚拟社会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模仿,从而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