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14238900000026

第26章 J(3)

间不容发(jiān)

“间”字,名词,表中间、空间义。1959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二次审音和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都有这个规定。

“间不容发”的意思是: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枚乘《上书谏吴王》中曰:“系绝天下,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草菅人命(jiān)

意为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害人民。“菅”字,指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认为是茅草。《诗经·陈风·东门之池》有“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句。“菅”字容易误写成“管”,也容易误读成guǎn。

便笺(jiān)

“笺”字,极易误读成qiān。指篇幅较小、较精美的纸片,也可以理解为便条,一般用来书写题词或写信(留言)。相关汉语词还有“信笺”、“花笺”、“锦笺”、“手笺”、“笺札”等。另外,“笺”在古代也可以指对古书注解的一种形式或公文中的一种体裁。

渐染(jiān)

浸染、习染。指因接触久了而渐渐受到影响,逐渐改变其本性。如《论衡·率性》中就有“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句。《楚辞·七谏·沈江》有句:“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渐”字,从《广韵》的子廉切,中古平声字。在“渐染”里容易误读成去声。

西学东渐(jiān)

指西方的理论、思潮、影响渐渐流入、传入东方。又书名,清末容闳著。原名是《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该书写于20世纪初,时作者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而逃亡美国。自述作者1828年至1901年历经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运动等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和平生从事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活动。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被译为中文版,改名为《西学东渐记》。“渐”字,在古代还指“流入”,有“东渐于海”句(见《尚书·禹贡》)。

犍牛(jiān)

阉割过的公牛,比较驯顺,容易驾驭且易于育肥。“犍”字,也指阉割其他牲畜。《齐民要术·养猪》中说:“其子三日便掐尾,六十日后犍。”

湔雪(jiān)

洗雪、洗刷耻辱和冤屈。《后汉书·段熲(jiǒng)传》有“湔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句。《金史·循吏传·张特立》中有“近降赦恩,谋反大逆,皆蒙湔雪”句。

缄默(jiān)

闭上口沉默不说话。《宋史·郑侠传》有“御史缄默不言,而君上书不已”句。

“缄”字,原指封闭,常用在写完信后将信封好,然后在信封的寄信人后面写上“某某缄”的字样。汉语词另有“缄口”一词。

缣帛(jiān)

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在纸发明以前,古人常在缣帛上书写文字。有一种说法指双丝的细绢。如《释名·释采帛》中说:“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染兼五色,细致不漏水也。”《淮南子·齐俗训》中说:“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缣帛,又叫“缣素”,指供书画用的白色细绢。

鹣鲽(jiāndié)

“鹣”,为古代传说中的比翼鸟;“鲽”,为比目鱼。《尔雅·释地》说:“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旧时也多用“鹣鲽”来比喻感情很好的恩爱夫妻,举案齐眉,比翼双飞。

鞍鞯(jiān)

“鞯”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规定“统读”为jiān。指马鞍子或衬托马鞍子的垫子。如《木兰诗》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前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老茧(jiǎn)

同“老趼”,指手或脚上因长期劳动、走路等磨成的硬皮。“茧”与“趼”字均读作jiǎn。

趼子(jiǎn)

“趼”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为“统读”jiǎn。足久行生硬皮曰趼。过去一般指脚掌上生的硬皮,现通指手脚上生出的硬皮。又作“茧子”。

眼睑(jiǎn)

眼球外圈起保护作用的能够开合的皮,边缘长着睫毛。通称“眼皮”。

杀手锏(jiǎn)

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金属制成,长条型的,像鞭子,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杀手锏”又作“撒手锏”,旧小说中指的是交战双方厮杀时一方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在最为关键的时候使出来了最拿手的本领。“杀手锏”,容易误读成shāshǒujiàn。

谫陋(jiǎn)

浅陋。如“学识谫陋”。《史记·李斯列传》载胡亥之语:“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

戬灭(jiǎn)

剪除;消灭。“戬”字,也指福。

乖蹇(guāijiǎn)

指时运不好,不顺利。汉语词另有“蹇涩”、“蹇钝”、“时乖命蹇”、“命运多蹇”等。元代严济忠的小令《天净沙》写道:“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随愿,赛田文养客三千。”“蹇”字的本义是指跛脚,行动不便。据《史记·晋世家》载,晋景公“八年,使郤克於齐。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所以然者,郤克偻,而鲁使蹇,卫使眇,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

间隙(jiàn)

表空隙、隔阂、隔开、拔除等义。汉语词有“间谍”、“间断”、“间隔”、“间伐”、“间接”、“间或”、“间作”、“间苗”、“间隙”、“间歇”、“间杂”、“间作”、“反间计”、“挑拨离间”、“动静相间”、“红白相间”、“晴间多云”、“亲密无间”等,多为动词或动词词素。

饯行(jiàn)

设酒食送行。《诗经·大雅·韩奕》中有“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句。汉语词还有“饯别”等词。另外“饯”字也指以蜜、浓糖浆等浸渍果品。后也用以指代这类果品,如“蜜饯”。

监利(jiàn)

地名。在湖北南部,长江北岸,邻接湖南。汉时为华容县地,三国吴置监利县。现为荆州市所辖。

1962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三次审音时审“监利”为jiànlì。容易误读成jiānlì。

监生(jiàn)

“监”字,容易误读为阴平。明清时代在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里肄业的,统称为“监生”。有举监、贡监、恩监、生监等名目。后则仅存虚名,不被重视。清乾隆以后一般的监生都可以以捐纳而取得。比如有欲应乡试,而又未入府、州、县学的,或没有取得科名欲入仕的,都要先捐监生,作为出身或名义,并不一定在监读书。相关汉语词还有“监本(国子监刻印的书)”、“钦天监(古代掌管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署名)”等。

国子监(guózǐjiàn)

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宋代以后朝廷设立的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明清时代皆有。宋朝的国子学学生须七品以上官员之子弟。明朝国子学学生取消了品级待遇,并且用钱可以捐国子监生的资格和身份。清代更宽,封建地主阶级的子弟均可贡监入学。清朝时的国子监,是顺治元年修葺明朝北监建成的,又称“太学”。在北京安定门内成贤街孔庙西侧,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在国子监入学的有各省荐举的“贡生”、输银捐纳的“监生”即八旗的官学生。国子监生所习学科有《五经》、《四书》、性理、习字等。在祭孔典礼上,主要由国子监官员任各执事官,皇帝“临雍视学”,由国子监祭酒讲经,皇帝作“御论”。其“御论”由国子监刊刻后颁发在京各衙门官学及各省儒学学习。雍正后设特简大臣总理监事。1905年裁撤,并入学部。现今已辟为首都图书馆。“监”字,音jiàn。极易误读为阴平。

进谏(jiàn)

指用言语规劝(君王、尊长或朋友)改正其失误,一般用于下对上。直言规劝叫“谏诤”。臣子对皇帝的奏章叫“谏书”。如秦朝李斯给秦始皇的《谏逐客书》、齐人邹忌讽齐威王纳谏、唐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汉代设有谏议大夫。隋唐以后,朝廷曾设有“谏院”,谏院设知谏官,对朝政得失、大臣以至百官的过错都可以提出谏言,称“进谏”;朝廷接受意见称“纳谏”。这些对朝廷和官员都有很大的监督作用。

槛车(jiàn)

古代押送囚犯的木车。也指关禽兽的“兽槛”。在古代,“槛”字还多指栏杆。如王勃《滕王阁序》的结尾:“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槛”字也通读kǎn,用在“门槛”一词里。

僭越(jiàn)

指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名义、职权、礼仪、器物等。如“僭号(冒用帝王的尊号)”、“僭妄(超越本分,大胆妄为)”、“僭差(超越等级)”等。

将养(jiāng)

原指奉养和抚育。后多指休息和调养。如《墨子·非命上》有“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句。

豇豆(jiāng)

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荚是常见蔬菜。亦指这种植物的荚果或种子。

浆洗(jiāng)

洗涤后用米汤或粉浆等浸揉,使其干后发硬发挺。如“浆床单”、“浆衣裳”、“浆衣领”等。“浆”字,不读去声。读阴平音“浆”的汉语词还有指比较浓的液体义,如“浆液”、“粉浆”、“泥浆”、“纸浆”、“豆浆”、“血浆”、“灌浆”、“脑浆”、“琼浆”、“翻浆”、“灰浆”等。

耩子(jiǎng)

方言词,指耧。用耧播种,叫“耩地”,也叫“耧播”。

降解(jiàng)

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特指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犟嘴(jiàng)

顶嘴、强辩。也称强(音jiàng)嘴。“犟”字,义为固执、执拗,不服劝导。有“倔犟”、“犟脾气”、“犟种”、“死犟”等词。

教学(jiāo/jiào)

两读两义。“教”字,既读阴平的jiāo(《广韵》作古肴切,中古平声字),也读去声的jiào(《广韵》作古孝切,中古去声字)。

读阴平jiāo音的“教学”,是教学生学习功课,其中的“教”字具有动词的性质,指将知识、技能等传授给他人。如“王老师一直在一中教学”。由阴平音“教”字组成的汉语词还有“教给”、“教课”、“教唱”、“教书”、“教书匠”、“不会教”、“教得不好”、“教语文的”、“教书育人”、“把孩子教坏了”、“教了一辈子书”等。

读去声jiào音的“教学”,是“教导”、“教育”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其中的“教”是与“学”平等并列的名词词素。如“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能手”、“教学方案”、“教学经验”、“汉语教学”、“军事教学”、“组织教学”等。

读阴平的“教”都是动词或动宾结构的,这一类词尽管为数不多,但误读率却不低。《礼记·学记》里“教学相长”的“教”字,应该按阴平的jiāo音读。因为这里的“教”和“学”在古代都是单独使用的单音词(不像现代的“教学”已由两个动词词素联合成了一个新词了),它表示的是一般学习过程中“师”与“生”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提高。

“教授”、“教会”中的“教”字也都可以两读,读音不同,词性和词义也完全迥异。“教授”作名词时,“教”读去声jiào,指高等学府里职别最高的一类教师;作动词时,“教”字读阴平jiāo,指将知识、学问、技能等传授给学生,这里的“教”和“授”是同义联合式复合词根,以其相同的职能构成“教授”这个双音节词。

“教会”用作名词时,“教”读去声jiào,指的是宗教信徒们的组织;作动词时,读阴平jiāo,“教”和“会”是动补式复合词的两个词根,“会”具有补语性质,意思是:教给你,使你学会。如“我有信心把你教会”。

矫情(jiáoqing/jiǎoqíng)

两读两义。“矫情”读jiáo qing(轻读)的,作形容词,指强词夺理或无理取闹,如“这个人真矫情”。“矫情”读jiǎoqíng的,在书面语中表故意违反常情,以示与众不同。如“矫情自饰”。

佼佼(jiǎojiǎo)

“佼”字,表示体态美好的样子。“佼佼”,指超出一般水平的、出类拔萃的。往往与“者”合用为“佼佼者”。由于三个字都是上声字,所以按照上声音变规律,前两个字,即“佼佼”要变为近似于阳平音。“佼佼”,极易误读成阴平。

铰接(jiǎo)

用铰链连接。“铰链”是连接机器、车辆、门窗、器物的两个部分的装置或零件,所连接的两个部分或其中的一部分能绕着铰链的轴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