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14232600000030

第30章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3)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加紧对民盟及其他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施以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实行高压政策,迫使其停止与中共合作反蒋。1947年5月,国民党中央社伪造的《中共地下斗争路线纲领》和所谓政治观察家的评论,公然诬蔑民盟、民建、民进等民主团体已为共产党所控制,成为共产党发动暴乱的工具。7月,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发布所谓“戡乱动员令”,更变本加厉地对国统区民主人士进行迫害和屠杀。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今后各地治安机关对于该盟及其分子一切活动自应依据‘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及‘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严加取缔”。221同年11月6日,民盟总部被迫在上海发表公告,通知盟员停止一切政治活动,总部负责人全体辞职,总部宣告解散。在民盟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给予了他们政治上的有力声援和热情帮助,并协助民盟成员赴港恢复民盟总部。1948年1月5日至19日,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召开。会议号召全体盟员“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为彻底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222同时,民盟还承认中国共产党“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表示“今后要与他们协手合作”。223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正如民盟领导人史良所说,它“以民盟历史上的政治转折点而载入史册。从此,民盟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全面合作的光明大道,在实际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24由于民盟组织的联合性和广泛性,民盟政治路线的转变,也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已经开始实现了由中间路线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转变,从此走上与共产党全面合作的道路。

第四,政治协商,合作建国———从中共“五一”口号发布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为了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25。这一号召迅速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响应。1949年1月22日,已经达到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章伯均、章乃器等55人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表示“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人民民主革命,在中共领导下有了今天的成就,决非轻易得来。在今天,谁如要苟安纵敌,而使革命大业功亏一篑,谁就成为中国革命的罪人,民族的罪人了”。226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证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27两天后即4月23日,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了支持拥护毛、朱命令,联合声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常务委员会沈钧儒、章伯均、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务理事黄炎培、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马叙伦、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同志常务委员谭平山、中国农工民主党监察委员会主席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主席蔡延锴和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陈其尤等在联合声明中共同一致的态度是:完全表示赞同,并竭诚拥护,以求迅速彻底消灭一切负隅抵抗之反动力量,完成解放全中国之任务。

为在革命成功后做好召开新政协的准备,从1949年6月份起,在民盟中央的倡议下,以香港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新政协运动,举行讨论会、座谈会,撰写文章,贡献意见,研究办法,草拟各种方案,形成了一个为召开新政协献计献策的热潮。民盟的《光明报》、民革的《自由》、致公党的《公论》等机关刊物还连续发表短评,开辟专栏,阐述新旧政协的异同,从理论上、思想上为新政协召开扫除障碍。在新政协运动中,各民主党派接受了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明确承认了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新中国建立前夕,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突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陆续进入解放区,为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历史贡献。

1949年6月15-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人。筹备会议之任务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经过与会者的充分讨论,会议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和《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常务委员会。各项工作就绪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30日在北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人民解放军和特邀人士的代表共46个单位662人。毛泽东宣布会议开幕并致开幕词。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周恩来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政治协商会组织法、协商会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等项工作向大会作了报告。经充分讨论,全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等四项决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琛、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六个副主席中,民主党派有三人。

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它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从此,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

§§§第二节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作用

一、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变化与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国内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我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们原来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人们,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还有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各民主党派已转变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主体、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

对于新时期已发生根本变化的各民主党派的性质问题,邓小平在1979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的开幕词中作出了初步的回答。他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作了重要的贡献”,“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228这说明,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从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发展成为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从过去主要是代表和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的政党,转变为代表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要求的政党。这是符合我国各民主党派的现实情况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定位有了新的发展。1989年12月30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4号文件)中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229这个纲领性文件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作了新的概括,明确规范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党际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是平等协商的关系。特别是它首次肯定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丰富了人们的政党观念,赋予政党功能以新的内涵,突破了人们以往非执政党即在野党的思维定势,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范畴”。23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坚持原有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性质的诠释。2005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的纲领性文件。该《意见》完善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即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以往相比,这次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有两个明显的新发展:一是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构成中,为各民主党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表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为原有阶层,也为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新的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表达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二是将各民主党派作为了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完成“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明确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二、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民主党派不仅是参政党,更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中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全体劳动人民在经济上共同对生产资料享有不同形式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在政治上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切权力。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实质上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行使政权权力的一种具体的政治途径和民主形式。

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积极参政议政,就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执政党进行协商,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执政党和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实现。事实证明,决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要能够正常地、有效地运行和发展,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策指导,而正确决策的产生只能来源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党派是一部分人民群众的政治代表,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在作出重大决策前与他们进行认真的政治协商,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本身就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决策上的失误,使决策的正确性得到保证,而且还直接促进了政治民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