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14232600000020

第20章 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小资产阶级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2)

二、中国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当时所存在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类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这些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中的中农的地位有一些相像的地方,都要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正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的境地。它们主要包括:第一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并不是一个阶级或阶层。但是从他们的家庭出身看,从他们的生活条件看,从他们的政治立场看,其大多数是可以归入小资产阶级范畴的。在他们当中,除去一部分是为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服务并反对民众的之外,一般都要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遭受着失业和失学的威胁。因此,他们具有很大的革命性。第二是小商人。他们一般不雇店员,或者只雇少数店员,开设小规模的商店。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和高利贷者的剥削,使他们处在破产的威胁中。第三是手工业者。这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人数众多,他们自有生产手段,不雇工,或者只雇一两个学徒或助手,他们的地位类似中农。第四是自由职业者。有各种业务的自由职业者,医生即是其中之一。他们不剥削人,或对别人只有轻微剥削,他们的地位类似手工业者。所有这些小资产阶级一般都能参加和拥护革命,是革命很好的同盟者,所以无产阶级必须争取和保护他们,使之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结成巩固的同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要素之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了三次“左”倾错误。“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因某些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参加到资产阶级反对派的阵营,就错误地认为全体小资产阶级都背叛了革命,因而把包括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统统排斥在统一战线之外。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邓演达,不仅赞成土地革命,而且积极主张摧毁封建势力。1930年,他曾找共产党谈判合作反对蒋介石的问题,占据当时党的领导机关的“左”倾机会主义者没有理睬他,对其采取了“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左”倾关门主义政策。党内的“左”倾错误,造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范围十分广泛,它除了有工人、农民参加以外,还包括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拥护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爱国分子。正是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因而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同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反对集团的斗争迅速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合工农商学兵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政策,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不仅包括了工人、农民,也包括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它一切可能团结争取的力量,这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总之,我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证明,无产阶级与城市小资产阶级团结联合,组成巩固的革命联盟,是保障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统战政策及实践

一、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团结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必须把他们团结在无产阶级的周围。马克思主义认为,把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争取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和巩固革命成果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中,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支持资产阶级还是支持无产阶级,这对革命的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无产阶级能否把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对巩固无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并团结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来共同对付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小资产阶级实行团结教育的原则,对于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和国家对小资产阶级仍然坚持团结教育的原则,这对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城市小资产阶级实行团结教育的原则,这是由他们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小私有者,即小业主(这一类型的社会阶层在欧洲许多国家中都十分普遍地大量存在着),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常受到压迫,生活往往急剧地、迅速地恶化,以至于破产,所以容易转向极端的革命性,而不能表现出坚韧性、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性。被资本主义摧残得‘发狂’的小资产者,也和无政府主义一样,都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革命性动摇不定,华而不实,它的特性是很快会转为俯首听命、消沉颓丧、耽于幻想,甚至转为‘疯狂地’醉心于这种或那种资产阶级的‘时髦’思潮,——这一切都是人所共知的”。153列宁的这一段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使其必然存在着不少的弱点。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革命教育,教育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团结他们,加强统一战线,夺取并巩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

城市小资产阶级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他们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同时,在建国初期,我国的手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经济力量,也是进行货物流通和贸易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1952年手工业产值在工农业产值中占13%左右,在农民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中,手工业产品占80%左右。但他们也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缺点,如经营分散、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等,所以只有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使之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产的需要。与此同时,手工业与农业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手工业者主要凭手艺吃饭,其是个体经济,又是商品经济,经营灵活,生产活动离不开市场,兼跨城乡之间,并以城镇为主,手工业者有行会、帮会等等。针对这些特点,党和国家对手工业制定了对其实施合作化的具体政策。

首先,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提高手工业劳动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然后,国家再提供优惠政策,给予援助,逐步引导他们走上合作化道路。其次,根据我国手工行业的现状,先从组织形式上建立起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它是由个体手工业者通过向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购置原料,推销产品,或者接受加工定货而组织起来的;然后过渡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这是由许多个体手工业者和手工生产小组,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的;最后过渡到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社,逐步改变手工业的生产关系,逐步将其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通过这些措施,我国在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当然,任何一项伟大的社会改革总不免会有缺点和偏差,我国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改造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主要是: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同时,没有把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同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区别开来。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实践证明,我们党和国家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