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14232600000017

第17章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11)

按照大陆的定义,“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11月代表大陆官方的海协会与代表台湾官方的海基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由于台湾当局在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同时坚守“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所谓“三不政策”底线,并声称“只有中共彻底放弃马列主义,认同三民主义后,两岸官方才有接触的可能”,所以大陆与台湾官方互不往来。但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并没有大的分歧,分歧在于谁是代表全中国的合法政府。也就是说,当时大陆和台湾都宣称自己才是代表包括对方在内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90年代以后,随着大陆与台湾民间和经贸交往的增多,两岸官方也开始接触,但双方在谁代表中国正统的问题上依然相持不下。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进行讨论。海协会建议,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基会提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基会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信海基会表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协会的信后还附上了海基会提供的表述方案。1992年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会,对海协会的表述没有异议。至此,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形成了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海协会和海基会继续会谈奠定了政治基础。这就是大陆与台湾泛蓝阵营所承认的“九二共识”。

但大陆与台湾泛蓝阵营对“九二共识”的理解也有差别。大陆认为,“九二共识”不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涵义,一中原则的政治涵义可以留待以后讨论;国民党则认为,“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以突出中华民国的客观存在。而台湾民进党则一直不接受“一中”原则,也不承认有所谓的“九二共识”,以坚持其“台独”的立场。

“九二共识”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大陆、台湾虽然分离长达半个多世纪,期间尽管曾有过严重的军事对立,并且在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也曾企图让台湾独立,但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国”这个原则问题上是有着明显的共识的。双方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都认为中国必须统一,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必然的。应该看到,蒋介石虽然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到了台湾后仍顽固地坚持“反共复国”的方针,但他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原则是值得肯定的。1950年6月,针对美国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军事介入台湾海峡,阴谋分裂中国,策划“划峡而治”的企图,蒋介石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台湾系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乃为各国所公认。1955年1月,在美、英两国的教唆下,新西兰向联合国提出提案,试图由联合国出面斡旋两岸停火,旨在将中国内政问题国际化,制造“两个中国”。对此,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于2月3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表示了强烈抗议。而蒋介石也不惧西方各国的压力,于同日在台北发表讲话,指出:“大陆、台湾都是中国领土,我要正告全世界人士,中国人民和政府决不容许任何人割裂我中华民国的领土。曲解台湾的地位是别有用心的,‘两个中国’的说法,真是荒谬绝伦。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统一。”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对“两个中国”问题表态。第二天蒋介石再次对中外记者发表讲话,再次抨击“两个中国”的主张,重申“台湾和大陆本是一体,骨肉相关,休戚与共,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134

蒋介石去世后,其子蒋经国主政。蒋经国在台湾执政期间,继承了蒋介石“反共但不搞分裂”的立场。在台湾前途问题上,蒋经国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二是中国必须统一”。他多次指出:台湾的出路是与祖国统一,台湾离开了祖国大陆将没有前途。135而“一个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即使是在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政府上台后,仍然为国民党所坚守。于1988年7月召开的国民党“十三大”会议就曾再次明确指出:“任何分裂国土的主张,都是民族大义所不容,国家法令所不许。只有团结一致,谋求统一,国家才有生机和出路。”强调要消除偏安思想和“台独”意识。这说明国共两党在反对分裂,坚持一个中国方面的立场是相似的,也正是有这样的认识,才会有国共再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所讲:“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136因此,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将会有更广泛的交流、沟通、接触,使国共的再次合作迈出新的步伐,谱写新的篇章。

2.再次合作的现实需求——“台独”威胁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核心和最为敏感的问题,美国一直视台湾为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舰”以及“潜水艇供应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公开支持“台独”势力,不断抛出“划峡而治”、“一中一台”、“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千方百计妄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这不仅给中美关系蒙上了阴影,也给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地位”构成了威胁,从而使国共两党面临了共同的政治对手——“台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独”势力分裂活动日渐猖獗。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公开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2000年坚持“台独”的民进党执政,不仅固守“台独”立场,而且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其于2002年8月抛出“一边一国论”;2003年10月抛出“公投新宪说”;2004年3月举行所谓“和平公投”;2006年2月废止“国统会”及“国统纲领”;2008年3月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执意举行所谓“入联公投”,严重损害两岸关系,对两岸和平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目前“台独”背后的国际支持势力进一步插手此事。台湾和大陆的和平统一是中国的内政,理所当然的应由两岸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但是,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个别国家,却把台湾问题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对台湾,时而支持其独立,使台独势力甚为嚣张;时而限制台独,要适可而止。对大陆,时而反对统一,特别反对武装统一;时而承认一个中国,可以和平统一。这种自相矛盾的两面手法,根据它的全球战略需要或者侧重使用一手,或者两手交替使用,或者两手同时使用,使海峡两岸处于不战不统、维持现状的局面。2006年4月,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欢迎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的讲话中,就传达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面性。布什提出:“要遵守美国与中国签订的‘三个公报’及美国与台湾签署的‘台湾关系法’,要保持海峡两岸的现状,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希望台湾问题和平统一。”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使中国走向统一之路更加复杂化。因此,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共两党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谁也无法推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