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14222400000029

第29章 影响中印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比较(3)

应该说,中印文化的差异在当代社会已经大大缩小,在印度独立以后,印度宗教的功能就已经大大弱化,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因素也被政府一再要求民众放弃,如种姓制度,政府一再要求废除。而中国文化也在当代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尽管如此,由于很多传统文化观念已经植根于两国人民头脑中数千年,尽管现代文明已经对其进行了一番洗涤,这些观念的影响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如印度文化中宗教、种姓观念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天的印度人民,同样,中国文化中强调统一、注重伦理等也仍是当代中国人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观念。

应该说,在中印古代的传统文化观念中,都有一些对当前经济发展有利的积极因素,但也都有对经济发展不利的消极因素。相对而言,中国文化的积极因素应该多于印度。

首先,中国文化中强调入世,强调人的积极进取,鼓励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改变自身的经济社会地位。这对于起飞阶段的中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这一观念,使中国人非常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即便改革初期非常贫困的家庭一般也都会尽可能的使自家的孩子接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故而中国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速的提升,这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带来了极大的推力,这应该也正是在土地制度本身极不利于这种转化的情况下中国依然能够在这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同样,也正是这种自古以来就鼓励人生的积极进取的观念,使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能如此迅速。而印度文化由于过分重视宗教,追求人生的解脱,再加上种姓观念的作用,使印度人的进取精神普遍不如中国,特别是印度的底层、低种姓者,由于其经济社会地位在此生不可能改变,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动力去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没有多大的动力在工作、事业中积极进取。这也正是印度底层老百姓文化素质很难快速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几十年改革之后,印度劳动力整体素质与中国有明显的差距。同样由于这一原因,印度的经济发展缺乏一种来自底层的推力,故而其基本的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始终不如人意,而缺乏了作为主要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基本消费品制造业的大发展,其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太大的成绩。

其次,中国强调统一、同化的观念与印度强调包容、宽容、主张多元的观念对于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应该说各有千秋。中国强调统一、同化的观念有利于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这对于起飞阶段的中国来说应该产生了很好的作用,这一观念再加上中国相对集中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的各项经济改革与发展措施能够贯彻彻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过分重视这一点,也往往会影响单个地方、单个企业以及单个人的创造力,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差的重要原因。而印度强调包容、主张多元的观念一方面应该有利于其创造能力的发挥,印度软件业的大发展其实既有政府有意推动的因素,也与其这方面的文化观念有一定的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一观念确实也不利于印度政府各方面的方针政策的贯彻,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的整体部署,这其实也正是印度各项改革措施贯彻始终不彻底,以及印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当然,中印在这方面观念上的差异,对于处于起飞阶段的经济体而言,中国应该更多得到的是积极的影响,而印度则更多是一种不利的影响。但是在两国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之后,这种影响就可能有较大的改变。

最后,中国注重世俗的伦理,而印度则重视宗教,这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应该说也是各有千秋。重视世俗的伦理可使中国经济发展中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还不会受到宗教信仰方面的干扰,这应该说是有益的。但另一方面,这种对于世俗伦理的重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于各种社会关系的过分重视,这种过分重视导致企业的管理上很难真正做到按经济规律办事,而且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腐败。这其实正是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一直不高、经济发展中腐败一直较为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过分重视宗教的印度,一方面可能会使其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宗教的干扰,影响经济正常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也可能提升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家的道德水平,这应该也正是印度的市场经济秩序相对规范以及印度拥有较多的管理良好的私营企业的重要原因。

7.3中印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环境因素比较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所以,在当今世界,国际环境也往往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中印两国来说,近20多年来所遇到的国际环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国际环境的差异对于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7.3.1两国的总体国际地位比较

从两国的国际地位来看,中国总体来说高于印度,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而印度不是,这就决定了中国在国际政治秩序中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只要印度在综合国力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国际地位就必然高于印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本身的综合国力也较印度有明显的优势,这就进一步稳固了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优势。当然,中国的这种国际地位上的优势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使中国在国际上有更大的发言权,一定情况下更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社会责任,在经济起飞的初期也可能由此遇到更多的麻烦。相对而言,印度国际地位较低,在维护自身利益上可能有不利的因素,但也可以避免过多的国际责任,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平静的国际环境。

7.3.2两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比较

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环境,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冷战后期,应该说中印两国都是在两极之间游走的国家,都没有正式加入任何一个阵营,但都利用自身是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巧妙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来获取自身的国家利益。但是冷战结束之后,两国都失去原有的活动空间,只能独立地与世界主要大国打交道。应该说,在冷战结束之后,中印两国都较好的处理了与美国、欧洲、俄罗斯等主要大国的关系,都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国家环境。但是中印两国在世界主要大国中的战略地位是不一样的。由于苏联解体之后,中国成了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再加上中国综合国力又相对比较强大,所以中国总的来说是美国、欧洲和日本遏制的对象,这些主要大国在与中国交往时往往带着双重的心态,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等因素被迫与中国进行往来,有时甚至还与中国建立诸如战略伙伴、战略互惠等关系,另一方面则都不希望中国真正崛起,想方设法地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矛盾是很难真正避免的,在中国经济有所成就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就会出现。但是对于印度来说,一方面由于印度整个社会制度和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不会因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而产生敌意,另一方面,印度直到当前的经济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还没有达到“威胁”他们的程度,所以迄今为止印度都不是他们遏制的对象,相反,印度是他们一直支持的对象,一定程度是甚至是用来制衡中国的力量。所以除非印度过分的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基本准则,(如1998年进行核试验)否则西方国家不会对印度有诸如制裁这样的不友好举动。从这点来看,印度与大国间潜在的矛盾冲突明显小于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无端指责和非难,但这些印度很少会遇到。如果印度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环境就可能好于中国。

7.3.3两国的周边国际环境比较

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中印两国应该说各有千秋。中国由于周边国家繁多,又由于历史的因素,周边关系非常复杂,与很多国家都存在领土等方面的争议,如与日本有钓鱼岛、与东盟国家有南海诸岛等方面的争议,这些争议往往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困扰,特别是在国家的统一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之前,这些问题的存在更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应该说,中国政府通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方针暂时化解了这些争议,但这始终是中国发展中的一种不稳定的因素,随时都有可能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困扰。印度周边关系相对简单,但是也不是没有任何问题,除了与中国的边界争议外,与巴基斯坦的边界争端也往往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尽管当前暂时与巴基斯坦实现了和平,但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真正解决。

总的来说,中印两国近二十多年都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但都存在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体来说高于印度,但由于社会制度和实力对比的因素,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较印度更为复杂。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可能会遇到国际上各种各样的干扰,而印度相对较少,这就要求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要比印度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排除国际上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