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游戏篇
14222300000022

第22章 出游安全与节庆游戏(2)

二、应对交通事故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增加,交通事故明显增多。车祸已构成现场急救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生命安全,我们首先必须得了解车祸致伤的一些基本现象和原理。根据中国安全健康网的有关介绍,交通事故致伤的因素有撞伤、挤压、碾挫、烧伤和烫伤等,这些因素可单独发生,也可几个因素同时作用于伤员。交通伤的特点为:暴力大,伤情严重;内脏器官损伤多见;脊柱骨折、脱位、截瘫多见;颅脑损伤、血气胸、肝脾破裂多见;开放骨折多见;致残、死亡率高。对交通伤严重程度的判断一般为,交通伤伤员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同一个伤员可能同时有多处受伤。现场急救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以先救命、后救伤为原则。一是判断生命体征变化:神志不清表明有颅脑损伤或休克,病情危重;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呼吸停止表明有颅脑损伤或高位颈椎损伤、胸部外伤、呼吸道梗阻;脉搏弱,或摸不到脉搏表明出血多,损伤严重,处于休克状态;瞳孔不等大,或扩大表明有严重颅脑损伤。二是对重要内脏器官损伤的判断:颅脑损伤表现为头部出血或血肿,意识不清,瞳孔改变;胸部损伤表现为胸部有伤口或擦伤,胸廓变形,呼吸困难;腹部损伤表现为腹痛,压痛,肝区、脾区叩击痛,休克;脊柱骨折表现为脊柱畸形,四肢瘫痪(颈椎)或双下肢瘫痪(胸腰椎);四肢骨折表现为肢体肿胀、畸形,活动受限。交通伤现场急救程序为:①正确判断伤情和受伤部位;②注意正确的搬动伤员方法,保护脊柱和骨折肢体;③按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先心肺复苏,后处理受伤部位;④迅速止血,包扎伤口,固定骨折;⑤尽快转送医院。

(一)交通事故中的自救措施

车辆遇险时,乘客要尽量使身体固定,全身肌肉保持紧张状态。若遇翻车或坠车,应迅速蹲下身体,紧紧抓住前排座位的椅脚,身体尽量固定在两排座位之间,随车翻转。船发生火灾时,乘客应听从指挥向上风方向有序撤离。撤离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弯腰快跑。当需要弃船时,应立即穿好救生衣,按各船舱中的紧急撤离图示方向离船。弃船后尽快远离船舶,防止下沉的船舶造成漩涡把人卷入。在地铁里遭遇火灾时,首先要有逃生意识。乘客要熟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火灾的烟雾和毒气会令人窒息,不要作深呼吸,可用随身携带的手帕、口罩等捂住口鼻。逃生时,应采取低姿势前进,但不可匍匐前进,以免贻误逃生时机。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服扑盖。空难的自救方法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空中常见的紧急情况有密封增压舱突然低落、失火或机械故障等。一般机长和乘务长会简明地向乘客宣布紧急迫降的决定,并指导乘客如何采取应急处理。水上迫降时,空中小姐会讲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紧急脱离前,乘客仍应系好安全带。若飞机高度在3660~4000m,旅客头顶上的氧气面罩会自动下垂,此时应立即吸氧,绝对禁止吸烟。如果机舱内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瓶和药粉灭火瓶(驾驶舱禁用);非电器和非油类失火,应用水灭火瓶。乘客要听从指挥,尽量蹲下,处于低水平位,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人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但升降时飞机失事通常十分突然,来不及向旅客发出警告,乘客应懂得飞机失事的各种预兆:机身颠簸;飞机急剧下降;舱内出现烟雾;舱外出现黑烟;发动机关闭,一直伴随着的飞机轰鸣声消失;在高空飞行时一声巨响,舱内尘土飞扬,这是由于机身破裂,舱内突然减压。避免遇到空难的措施有:选择一条中转最少的航空线,减少黑色13分钟的次数。登机后认准自己的座位与最近的应急出口的距离和路线。必须知道如何打开“应急出口”。若头顶部有重而硬的行李必须挪至脚旁。在遇到空难时的应急措施有:当飞机发生事故时,保持最稳定的安全体位,弯腰,双手握住膝盖下,把头放在膝盖上,两脚前伸紧贴地板。舱内出现烟雾时,一定要使头部处于可能的最低位置,因为烟雾总是向上的,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绢,捂住口鼻后才呼吸,弯腰或爬行至出口。当机舱“破裂减压”时,要立即戴上氧气面罩,并且必须戴严实,否则呼吸道肺泡内的氧气会被“吸出”体外。为了增加舱内的压力和氧浓度,飞机会立即下降至3000m高空以下,这时必须系紧安全带。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要立即换上救生衣。当飞机撞地轰响的一瞬间,要飞速解开安全带系扣,猛然冲向机舱尾部朝着外界光亮的裂口,在油箱爆炸之前逃出飞机残骸。因为飞机坠地通常是机头朝下,油箱在十几秒钟后爆炸,大火蔓延也会在几十秒钟之后,而且总是由机头向机尾蔓延。

(二)交通事故中他救措施

1.头部伤害的救济法

据资料介绍,在交通事故死亡者中,头部外伤占半数以上,而且60%~70%死于伤后24小时以内。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有很大的可能使受伤者转危为安。

(1)发现受伤者,应尽快检查头部有无外伤,是否处于危险状态。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移动患者,并按以下程序迅速抢救:首先,取昏睡体位,即让负伤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若呼吸停止则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消失则进行心脏按摩;若头皮出血时,用纱布等干净布料直接压迫止血

(2)如果头受伤后,有血液和脑脊液从鼻、耳流出,就一定要使伤者平卧,患侧向下。即左耳、鼻流出脑脊液时左侧向下,右侧流时右侧向下。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则容易引起呼吸困难,应让受伤者取昏睡体位,以使其呼吸方便。值得注意的是:①受伤后仅有头痛头晕,说明是轻伤;除此外还有瞳孔散大,偏瘫或者抽风,那至少是中等以上的脑伤了。②脑外伤病人一旦出现频繁呕吐、头痛剧烈和神志不清等症状,那就绝不可大意,应速送医院诊治。③受伤后如有脑脊液流出时,最好不要用纱布、脱脂棉等塞在鼻腔或外耳道内,因为这样会引起感染。

2.休克的急救措施

(1)平卧位,下肢应略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和躯干抬高一点,以利于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方法是将病人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最大限度地后仰,同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人呼吸道。

(3)注意给体温过低的休克病人保暖,盖上被、毯,但伴发高烧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予降温。

(4)必要的初步治疗。因创伤骨折所致的休克给予止痛,骨折固定;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心源性休克给予吸氧等。

(5)注意病人的运送。家里抢救条件有限,需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抢救。对休克病人搬运越轻越少越好。应送到离家最近的医院为宜。在运送途中,应有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在运送中给病人采取吸氧和静脉输液等急救措施。

(三)安全转运伤者的方法

(1)背负法:多用于伤者不能自行行走,救护人员只有一人之时。对于失去意识、神志不清的伤者,可采用交叉双臂紧握手腕的背负法。这样可以使伤者紧贴救护者,减少行走时摇动可能给伤者带来的损伤。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可采用普通背负法,只要抓紧伤者的手腕使其不要左右摇晃即可。当救护者需要攀附其他物体才能保持平衡脱离险境时,可将伤者横扛在肩上,用一只手臂固定伤者,另一只手臂用于攀附。

(2)抱持法:救护者一手抱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将伤者抱起。若伤者还有意识可让其一手抱着救护者的颈部。

(3)拖拉法:如果伤者较重,一人无法背负或抱持时。救护者可从后面抱住伤者将其拖出。也可用大毛巾将伤者包好,然后拉住毛巾的一角将伤者拉走。

(4)双人搬运法:这种方法分两种,一是椅托法,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分别站在伤者两侧,各伸出一只手放于伤者大腿之下并相互握紧,另一只手彼此交替搭在对方肩上,起支持伤者背部的作用。另一种是双人拉车法,两名救护者,一个站在伤者的头部方向,两手伸于腋下,将其抱人怀中;另一人站在伤者的两腿之间,抱住双腿,两人步调一致将伤者抬起运走。

(5)脊柱损伤搬运法:对于损伤严重的患者,像头颈部骨折、脊柱骨折、大腿骨折、开放性胸腹外伤等,需要由多名救护人员协同参加并应用器械,才能防止因搬运不当而造成的伤残或死亡。对疑有脊柱骨折的伤者,均应按脊柱骨折处理。脊柱受伤后,不要随意翻身、扭曲。在进行急救时,上述方法均不得使用。因为这些方法都将增加受伤脊柱的弯曲,使失去脊柱保护的脊髓受到挤压、伸拉的损伤,轻者造成截瘫,重者可因高位颈髓损伤使呼吸功能丧失而立即死亡。正确的搬运方法是:先将伤者双下肢伸直,上肢也要伸直放在身旁,硬木板放在伤者一侧,用于搬运伤者的必须为硬木板、门板或黑板,且不能覆盖棉被、海绵等柔软物品。至少3名救护人员水平托起伤者躯干,由一人指挥整体运动,平起平放地将伤者移至木板上。在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协调以防止躯干扭转。对颈椎损伤的伤者,搬运时要有专人扶住伤者头部,使其与躯干轴线一致,防止摆动和扭转。伤者放在硬木板上后,可将衣裤装上沙土固定住伤者的颈部及躯干部,以防止在往医院转运过程中发生摆动,造成再次损伤。因为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差,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用热水袋热敷时要用厚布包好,防止烫伤皮肤。夏季要注意降温,以防止发生高热,冰袋也应用布包好。对有大腿骨折的伤者,要先将伤肢用木板固定后再行担架搬运,以防止骨折断端刺破大血管加重损伤。其他一些较严重的损伤也要使用担架搬运,以减轻伤者的痛苦。

(6)火灾现场的搬运法:在浓烟密布的火灾现场,或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内,救护人员要匍匐进入,发现被浓烟毒气熏倒的伤者后,应迅速将伤者的前臂重叠捆绑,套在救护者的颈部,迅速将伤者拖出危险之地。在火灾现场因为地表的空气温度较高处低,浓烟向高处走。而一氧化碳比空气略轻而浮于上层,距地面30cm以内的烟或毒气比较稀薄,故匍匐前进可使伤者和救护者尽可能少吸入毒气,防止中毒。但请注意,这种方法不适合有脊柱损伤的伤者。面对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案例,结合上述对交通安全基本常识的介绍,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交通事故既有必然的因素也具有偶然的突发性,所以,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从已发生的相关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时刻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井然有序的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认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旅游安全与注意事项

【旅游中的人身安全注意事项】

人身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人为的和自然环境的。其中人为因素可分为旅游者自身因素和他人因素。

一.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问题

(1)冒险、探奇。这种由于冒险、探奇造成的意外事故多发生在青壮年的旅游者身上。所以在决定冒险探奇前千万要考虑装备设施、身体条件,去冒险、探奇之前要学好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用到它们。

(2)旅游中走失。旅游者走失一般出现在游览活动中或自由活动中。在游览活动中旅游者应留意导游每天通报全天的游览日程、游览用餐点的名称和地址、在各个点的抵达时间和逗留时间。在外出自由活动时,请先告知导游或领队你将要去哪里,大概何时回来,一定要记好导游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二.自然因素带来的问题

(1)中毒。一方面要防止饮食方面的中毒,吃腐烂和不洁食物、饮用污染了的水等均可引起中毒;另一方面就是在大自然旅游中,有不少植物是有毒的,特别是到南方热带森林中去旅游更应注意有毒植物对人身的侵害。难以行走的原始次生林,旅游者不要一人走进林中。

(2)动物伤害。蛇是旅游意外伤害中最易发生和最容易遇到的小动物。为了防止被蛇咬伤,在草深林密的地方旅游时,最好穿长裤长袜,戴草帽或遮阳帽,手中最好拿一拐杖或拿一根竹竿,可以抽打草丛赶跑蛇虫。旅游中遇到了蛇,最好的办法是沉着对付,千万不要惊慌、不能跑动,也不要理会它,只要你不伤害它,离它而去,也就相安无事了。万一被蛇咬伤,千万不要着急,要沉着冷静,只要不做剧烈运动,不会马上就有生命危险。

如果被咬到应积极进行处置,首先结扎伤口上部肢体,千万不可用嘴去吸毒液,以防毒液进入口中。要用手一面挤压伤口,一面用水冲洗,涂蛇药粉于伤口处,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蛇以外的其他猛兽,在旅游风景区极少遇到,偶尔遇到也不必惊慌,悄悄地躲避开它就是了,一般这些猛兽很少主动袭击人。

雷电交加时,如在野外无处躲避,应立即蹲下,双脚井拢,双留抱膝,头部下俯,尽可能降低身体的高度。手中若有金属物,要迅速抛到较远处。千万不要扛着铁锹等劳动工具在旷野上奔跑。如在屋内躲雨,不可靠近门、宙,也不要靠近暖气管片和自来水管。电视机或收音机(尤其是使用室外天线的)要停止收看、收听,要切断电源,将室外天线与电视机脱离而与地线连接,不要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