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论道中国发展:金帝雅论坛实录
14220900000009

第9章 论坛: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边界与效应分析(6)

第五是农民收入的变化,上半年,农民的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比增长8.1%,超过我们年初的预计,年初已经考虑到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对农民就业等等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当时做过最悲观的估计,平均收入增长也就只有3%。上半年现金收入增长8.1%,而且总体形势在向好,今年我们制定了增收的目标是6%,从现在来看问题应该不大。年初的投资工作会上提出来两个目标,保供给、保增收,从这两个方面来说问题不大,保增收的目标可以实现,保供给有可能今年的粮食会实现6年的增长,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所以从总体上来讲形势是不错的。

在这样好的形势下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关注的:

第一个是经济走势对农业的影响。我很赞同刚才许多专家提出来的,中国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表现出非常好的向上的活力,但是中间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好的解决。金融危机这个事儿可能马上就会过去,我们只是打了一场胜利的战役,就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来讲,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现在还真不好说。一个是从经济结构来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再考虑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话,就更复杂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对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应对措施,可能还是要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些办法,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吸取在金融危机形势判断中的教训。对来年的走势我们两手准备都要有,一个是过热,一个是过冷。农业投资上,不管是过冷,还是过热,对农业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农业发生问题,同时和宏观经济问题结合到一起,那这个事情就麻烦了。

第二方面,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我们农产品近几年产量的数据画一张图看一看,我们的棉花、油料、醣料等这样一些作物年度间的走势,这个图非常难看,高低年度之间可以差30%的产量差距,就是说我们整个农业稳定发展格局并没有形成,应该更多地从宏观市场调控上想一些办法。粮食和畜产品过去几年还可以,但是如果从较长的周期来看也是这样的趋势,怎么样平抑过大的波动,政策上还需要进一步思量。

第三方面,工业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问题。我们现在讲城市化的问题比较多,但是我觉得现在讲城市化的时候,城市化制度性的障碍怎么突破,现在这层纸还是没捅不破,说明体制上的障碍太大了。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看一看几个主要的指标。单纯看数据的话,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我们城市化的水平,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数据都非常好看,跟我们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吻合的。其中最不吻合就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对称的问题,过去很多年,农业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化的制度障碍突破不了的话,就应该从工业化的角度想一些办法。2000年以后开始进行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怎么样适应整个劳动力的结构,来调整我们工业化的战略,使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多地有利于促进就业,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很大的文章可以做。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简单点一下题目。一个是区域发展的问题,第五是农村金融的问题,第六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第七是农村的土地制度调整问题,第八是农村收入保障问题,第九是关于农村公共服务问题,这些讲起来都有很多的话要说。下一步从刺激内需的角度来讲,让农民增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怎么样稳定农村社会,让农民对他们的生老病死不用担心可能是更重要的,可能比他收入增长还要重要。

张昌彩:首先感谢李晓西司长,他是我们的前辈,也是大名鼎鼎的宏观经济学家,对我们的研究影响很大。我在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工作,主要是给国务院领导反馈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所以我今天从头到尾坐在这儿听,看看有没有一些好的观点、建议,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呈送上去。我们现在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在他们交来的材料发现好的观点,加工整理摘编上报。还有一种方式是约稿,就是领导关心什么问题,通过会议也好,通过主任给我们传达也好,再去约专家学者。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供信息,我们也尽可能地把好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议反馈给领导。

此外,有个建议,今天我们是首次金帝雅论坛,综合性的讨论是可以的。以后是否还可以提出更专业的题目进行深入交流,把一个问题谈透、谈深。对一个问题提出更独到的见解,既把理论问题讲出来,又讲出现实能够做什么,这样可能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本来我想讲一下当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谈谈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时间问题就不展开了。这次国庆大典之所以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感觉震撼,其中很重要的是市场化的推进,调动了方方面面的主动性、能动性,所以我们在体制改革上必须要加大步伐。还有银行信贷的规模总量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它的投向结构。

樊纲治:首先感谢李院长安排这样的机会让我参加这样一个很特别的论坛,我觉得受益匪浅。我是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结合我的研究,谈一下感受。

第一个是关于刚才说的经济已经企稳向好,这点无论是学界、企业界、还是政府都是公认的。我自己比较关心边界与效应分析。从经济学来讲有一个边界、效应递减的问题。有专家提到,我们的出口对经济增长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个帮助不可能是持续的20%,是要逐渐递减的。在递减的过程中怎么样培养新的增长点?这是我关心的问题。我提这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思考。我认为,我们今天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候,首先要发掘究竟点在哪里,然后注重人才储备。

以美国为例。美国这次的次贷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金融行业,但是这个金融行业是美国发展当中一个没有办法的选择,因为他的制造业加工成本越来越高,所以要逐渐退出来。所以他经济增长的引擎就是金融行业。过分依赖金融行业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可以看到,他们金融行业还是有很成功的地方,就是它促进了美国经济在危机之前很长一段的时间的发展,实际上也是美国经济重要的引擎。它为什么能够培养出这样重要的引擎?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金融界里储备了全球最多的人才。美国这次危机之后,高盛和摩根史丹利就开始转成传统的银行业,以前他只是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督,现在他转成银行业,还要受美联储监督。所以在危机没发现之前,美国是有意识的帮助金融业发展,培养金融业的发展,很多的政策不去监管,他有很深刻的产业发展战略考量,并不是说无缘无故的就放松了监管。

第二个比较深的感受,就是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国门,要走向世界,这个我很认同,但是我很不看好。为什么这样说?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很大的难题是在语言上面。我为什么这样说?中国的企业家去美国转一圈回来以后发觉到美国投资不是那么容易,最大的难度就是语言难度。前一段时间有不少的温州企业家去了美国,也投资了不少地产。因为美国的环境是讲英文,中国的企业家一看都是英文的,企业家都回来了。买的地产都让给韩国人了。我们在英文的人才储备上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到新加坡、香港这些地方你会发现,扫大街的人英文都讲的很好。这些地方的企业到国际上竞争很容易,但是我们这方面人才远远不够。

王宇:大家的讨论对我很有启发,我再补充几点想法。

第一、关于美国扩大外需。刚才有专家说了美国要扩大外需,很不容易。美国扩大外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短期内确实不是好事。各经济增长需要有一个货币增量,世界经济的增长也需要一个货币增量,这个货币增量就是美元。其他国家怎么来获得美元呢?主要是靠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第二,关于中美经济刺激计划比较。中国和美国尽管都叫经济刺激计划,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计划。美国的刺激计划是中央银行直接把资金投放到金融市场,财政部直接减税。他是用减税的办法,他的七千亿不是真正投拨,很多是减税。因为咱们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所以中国只有通过商业银行投贷,所以,商业银行贷款增长很快,这样就会出现不良资产问题和投向问题,投向了国有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这样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业问题都有影响。

第三个问题就是危机后世界会不会重新选择政府干预。我觉得不会。我刚刚从英国回来,英国正在进行大选前的决战,从现在的民调来看,85%以上的人支持保守党,而保守党的口号就是“撒切尔主义”。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经济新增长点。有专家提到,90年代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是互联网革命,2001—2007年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是房地产市场。从奥巴马政府现在公布的经济刺激计划,下一步他们要搞低碳经济,就是咱们说的绿色经济,节能减排,新能源。主要靠这个作为它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这个事非常重要,怎样强调重要性都不过分,但是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个事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是因为中国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二是因为如果人民币要国际化,就要承受贸易逆差。中国现在还是需要有外贸顺差的。

李晓西:谢谢各位精彩的发言,信息量很大,观点很有启发。感谢大家对今后办好这个论坛的建议,我们会做得更好。最后请西南财经大学边校长致谢词。

边慧敏: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的光临,这是对我们地处西部的高校的关怀。今天我们是第一次,以后可能就制度化了。今年我们要做两次论坛,12月份还有一次。接受大家的建议,到明年就可能一个季度做一次。刚才有领导建议很好,说一个月的15号以后开,我们也采纳。说到官产学,我们这里没有产,所以以后能不能考虑请一两家企业参加。我们学校的海归教师以后可能会多一点。我们以后的专题可能稍微集中一点,针对性更强。我们希望能越办越好,还请各位领导继续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