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论道中国发展:金帝雅论坛实录
14220900000007

第7章 论坛: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边界与效应分析(4)

民营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国际化程度已比较高了。在金融危机中,有的去收购品牌、市场,有的已经从外销转到内销,内销以后对国内其他原来搞内销的冲击很大,因为它的观念和理念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民营企业真的开始调结构了,而且方法和路径都很好。前一阵我们到温州去,有几个搞服装的,都是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里收购了意大利和国外的品牌,通过这种方式成长起来。另外,我们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原来是贴牌,应该说它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这种例子都比较多。危机期间收购国际品牌有两个好处,一是品牌价格比较低,二是容易购买到技术。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如果进行技术改造,和正常状态下相比成本要降低50%以上。去年发改委和工信部一起,费了很大的劲,才有200亿的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财政方面才有100亿的扶持。所以,我觉得4万亿的结构也好,整个信贷资金的结构也好,都流向哪里,值得关注。这对于政策非常有意义的,对经济提升非常有意义。

曹文炼:地方政府虽然没有明确的补贴,最大的支持就是土地使用,土地可以迟交款或者不交款,这就是最大的支持。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民营企业也干不起来,所以民营企业和银行一样,也都围着地方,这些行为带有中国特色。

吴义国:看看市场如何推动企业的结构调整,有助于我们思考推动结构调整的手段、方式。因为企业有钱去赚,就自然会进行结构调整。电视机上没有任何政策上的调整,它就是通过市场力量实现了结构调整。甚至像钢铁这类行业也是同一个道理。随着像钢这样大的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去研发技术,将来在重组的过程中,就不用行政机构管了。反过来讲,在发展钢铁上,政府有关机构用了很大的精力,或抑制它,或鼓励它,效果都不行。你抑制钢铁项目,但是还有很多的项目在上马。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判断,没钱可挣,企业会做这个事吗。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行政管制,我不同意,你就不能干。但市场经济嘛,在这个地方不能干,它可以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干。从宏观层面上促进结构调整的一些方式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导向的作用。

还有一点,我也想在这里跟各位专家交流一下,就是现在我们中央企业的投资,也是一个要关注的问题。前两天有一个省往各地报,说央企对接去投资,加起来有七八千亿,这类企业的投资钱从哪儿来?不依赖于银行肯定不行,它没有那么多钱。而且有很多的项目,尤其是竞争领域的项目,不一定需要它去做,不一定央企去做,从央企现在的利润指标来看,央企还要进行那么大规模的投资,风险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民间的金融,本来政策要在这个问题上有重大突破,难度不小,但是我觉得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和金融问题,应该可以在这方面有一些突破。有份文件,网上全文发了,有很多的亮点。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民生和社会的两个大战略,这是国务院两个新的提法。

夏光:过去讲宏观经济调控问题,不大讲环保问题,把它看作是经济之外的另一件事儿。现在看来越来越融合起来,就是说环保工作并不是独立于经济发展之外的事儿,它就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一部分了。这次国庆游行环保方队的阵容非常大,表现出环保更受重视了。我讲三个观点:

第一,环境形势企稳向好。评价环保的形势,可以用今天会上的词。我们前一段时间做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探讨了环境形势,也用了同样的词。但是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不少同志认为环保的形势有三种趋势,一种是环境还在不断恶化,没有遏制住;第二是基本稳定,没有改善,也没有恶化;第三是企稳向好,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这三个认识都有各自的数据和情况支持,问题比较复杂。从2008年环境状况公报来看,局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江大河流域总体上是持平,有好多地方比过去有所改善,空气质量的总体状况是良好,有所提升。以北京为代表的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从数据指标上来讲,都是在好转的,达到一级、二级的天数增多。说明这几年各个城市在环保投入上力度很大,而且,确实这几年政府比较有钱,所以干了一些环保工程,节能减排是有硬指标的,要上一些污水处理设施等等。这些东西搞完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地方改善的比较快,很多地方像江苏、浙江、山西、河南等等都在总体上反映有所好转。这是总体环境形势的评价。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做过一些实际的调研,也参观了很多环保工程,看到效果还是不错的。这是一个总体判断。我们是这样看待的,当前环保的形势有一种逆向变化的格局,怎么个逆向?一些原来环境问题比较重的城市,特别是工业地区,由于实施了重大的环保设施,特别是节能减排,加大了投入,也搞了基础设施建设,像山西过去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现在都退出这个行列了,这是一种正面的变化。反过来由于一些原来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农村地区反而因为城市化过程,没有环保力量,反而出现了退化,一正一负的变化合起来就是逆向变化。正面和负面对冲一下,咱们怎么总体判断呢?总体来看目前的趋势是正面的变化大于负面的变化,所以我国环境形势的总体判断应该是企稳向好,前景可待。但是也有不少同志持另外的看法,认为农村环境恶化很厉害,没有足够的信息反映它,信息收集不上来。

但是下结论必须谨慎,为什么?当前特殊环境下的结果,不一定代表未来可以乐观。因为去年以来,经济受到很大冲击,有些中小企业临时停产歇业,减少了一些排放。但环保部对40个城市进行了调研,发现还是有很多问题的,一个是为了拉动经济,在投资结构方面,现在有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情况,还有污染产业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转移,还有环保政策法规落实受到影响,这些问题让大家有些担心,担心以后环境问题会有所反复。最近爆发了几个污染事件,铅中毒,反映出了环保潜在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就是说,大家对环保形势的总体判断,说企稳向好,也要说风险仍然很大,不稳定。可以说跟经济形势判断一样,不稳定、不平衡、不稳固,还是很脆弱的。

第二个问题,谈一谈下一步在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环保能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我们为了保增长,就要把环保这个事儿放松一点,别管得太严了,环评要松懈一些。要对环保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新的看法。现在这种形势下,环保有两个重大的作用,一个是加强环保方面的力度,有利于拉动内需,提振经济,满足民生需要。因为现在国内拉动经济增长的、一般性的消费基本达到相对饱和了,比如说服装、食品消费,让民众再怎么增加也很难。但是民众缺什么呢?缺环保方面的消费,就是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包括空气的改善,包括饮用水的改善,还有居住环境、绿化等等,要求很高,可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公共产品提供不足。节能减排本身就是拉动消费的一个驱动力,是一个增长极。现在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又恢复比较快呢?到了8%、9%,其中有一部分是政府在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修河道等等,这些都是环境投资,所以它本身就是经济的驱动力。第二个重大的作用是环保有利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说很粗放、很落后、结构很不合理?就是因为我们过去在很多该加强的方面太松了,比如说环保的要求水平一直比较松,过去汽车排放要求很低,都是冒着黑烟在跑,那就是环保要求很低,现在逐步提高了,所以落后汽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清洁、效率更高的汽车。所以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一个促进和推动作用。关于这一点,国际上的研究也反映了,有名的“波特假说”就说了,加强环保要求,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因为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改善资源利用,甚至转产改变结构。因此,在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继续走出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这些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逐步加强,提高它的要求,这样是对我们的宏观经济有好处的。

李晓西:是不是能增加一条,环保产业呢?

夏光:环保产业本身就是拉动内需的一部分,环保产业就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它本身就是增加GDP,它就是增长极。一共有七条好处,我这里浓缩为两大条,叫做“双重使命”,当然可以再展开把它拿出来另外分析也可以。

最后一条是建议,就是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建议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高度融合作为我们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环保计划核心的思想,不再过多地强调到底要多少经济、要多少环保,不是这么个关系,而是融合起来,有多少环保就会促进多少经济,要改成这么一种关系,两者促进的关系,这里当然有许多具体的事情要做。

第二个建议,提出一个概念,叫环境保护的综合国力,或者叫环境保护的国力。现在看来咱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方面逐渐成为世界大国,人家也认,但是环保方面我们在世界上是弱国。根据韩国的报告,咱们综合国力在世界上排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可是我们环保方面的能力在世界上排在第十八位,远远达不到第二位的程度。咱们确实也是这样,经济上快超过日本了,但是我们环保的力量,比如说环保的法律法规,每年投资的环保队伍的管理能力、资金的支持能力都差得很远。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环境保护国力,要极大地增强,从“十二五”开始要增强,包括政策领导力、科技支撑力、环境管理能力、执法力度和老百姓的环境权利,这些都统称为国力。

杨正位:产、学、研相结合,非常好。因为我自己从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找理论依据,提升对经济问题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创新性的经济学家,多数都是既懂理论也懂实际的,比较典型的是凯恩斯,一直到死,都为他的国家经济政策做贡献。关于经济形势分析,根据题目要求,我想谈三点。

第一,关于中国经济大的判断问题,我觉得企稳向好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是短期的问题;眼光放长远一点,中国的经济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高增长趋势,到2040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城市化的需求,一年几万亿,对我们国家经济增长拉动7%、8%应该没有问题大,且需要若干年。当前只是小的经济波动,我们自己的市场完全有容纳能力。当前虽然外部的需求不太好,但是我们自己还有空间,完全可以支撑高增长,是有历史依据的。从经济发展史来看,比如说美国,当时发展主要靠内部市场,那个年代国际市场还不是太重要的。咱们的市场空间比美国、欧洲都还大,所以我们国家的增长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我不太赞成说政府干预得比较多的话有些周期就延缓了,因为经济是有周期的,有些时候甚至造成了长期的危害,像房地产市场,现在担心房价降下来对经济造成很不好的冲击,但是我们持续的把地方利益和房地产价格勾在一起,像美国用地产泡沫吃饭,这种后果是非常值得担忧的。

第二,简单谈一下外需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有幸跟着国研室去美国,对美国的金融危机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总的感觉是在三、四季度,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会实现正增长。但是对前景普遍是非常担忧的,我们当时归纳了几个方面,第一个是金融风险,这是他们担心的最大问题、最大变数;第二个是消费,它的消费是不太可能起来的,因为它的收入因素、各个方面的因素,借用彼得森国际研究所所长的一句话,下一步有可能储蓄率会提高得比较高,但是消费率会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这对它经济影响比较大;第三个是失业的问题,普遍预计要到明年底或者后年有可能才到底;第四个是经济增长的支撑好多是靠短期的政策刺激,比如说买首套房给8000美元的支持;第五个靠外需和内需,内需已经没什么戏了,美国人特别盼望外需来推动它的经济,但是外需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很难起来的。总统经济顾问、很多政府官员说,美国要从消费主导转为出口主导,我认为这是比较可笑的。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个人觉得,外需它已经持续下降十年左右了,一两年之内是不可能好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