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14220200000068

第68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18)

四、高校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开放性

高校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开放性是指师生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师生在开放共处的教学互动中相互交流、沟通与进步。生成于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师生共同体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开放共同体,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和开放包容的气度,能够充分吸纳教师与学生的智慧和智识,随着教学交往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师生共同体的共识与规范。基于相互承认而生成的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既保留有师生双方的个性,同时又与对方个性交互融合。在对等交往中,师生双方的看法、意见和观点都得到了同等的对待和尊重,师生个体都超越种族中心式的“自我”,主动实现“去中心化”,彼此对对方的思想与观点保持长久的开放,而且双方都设身处地主动理解对方的立场、想法和观点。

在开放的师生共同体中,师生基于教与学的交往平台能够广泛地商谈、交流教学环节与过程的所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发散收敛、探索批评,正面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与实践。师生共同体的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的各个方面:诸如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其中之一的重要问题是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和商讨,以教师与学生都认可和接受的方式并由双方在交流中共同完成知识传承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选定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具体涉及教学内容的难度、范围与层次既要考虑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如此一来,就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态度和状况来传授知识。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简化教学流程,增进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主要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合作,其中如何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知识的传承是传与承的统一,所以教学方法的重点就在于知识的传与承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相互对接起来,达到传与承的有效融合。教学手段是展示教师知识结构与授课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重要差别在于手段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智识结构与所传授知识类型的对接过程的具体化;教学方法是根据所传授知识的性质、范围与层次并结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而推行的授予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师的知识结构、表达能力紧密关联,教学方法主要与所传授知识的类型、传授对象的思维能力与接受能力密切相关。可见,在师生共同体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在教学内容与环节上师生之间对等开放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与持续发展。

五、高校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实践性

高校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实践性是指师生在教学交往中,基于实际的教学实践来承载知识的传授,即通过师生相互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使得知识的传承成为现实。在师生共同体的教学交往中,由于教师与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具体处境不同,故无法事先就制定出统一的交往规则。在此情况下,师生个体在选择其行为时,必先估量个体行为的处境,然后再根据相互性原则来行事,随着双方交往的深入和拓展,彼此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商议、相互尊重对方的愿意和情感而逐步形成双方皆能认同和接受的规范与规则。因此,交互主体师生关系的生成与实现只能建基于师生教学互动的交往实践之中,脱离教学实践的交往行为无法获得师生互认的有效性交往规范与行动规则,师生交互关系终因缺乏坚实的现实基础与实践来源而徙具虚假的外表了。

思政课教学实践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并与时推移不断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和超越;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以了解社会实践的变迁对学生身心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有效化解各种思想冲突和身心矛盾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解决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惑与难题。这些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师德修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接受和输入教育对象和社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吸收、消化和处理,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思潮与情势,使其自身进一步完善和超越原有的智识结构以实现自身的跨跃发展,并保持长久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基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师生互动是生成和发展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本质要求和实践基础,是增进师生共识与友谊的现实路径,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又一可行性的基本途径和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深度解析基于相互承认而交往的高校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并重点审视这一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以推进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提高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9页。

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考析

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系 彭焕才

【摘 要】教学目标是影响教学全局的根本问题。影响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模糊。明晰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必须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使教学目标与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内在统一,并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与行为等方面建构框架体系。

【关键词】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湘教通(2005)280号]。

作者简介:彭焕才(1963—),男,湖南汉寿人,法学硕士,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与教育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等学校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与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商科院校自不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高校各学科门类学生中,商科学生所占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即是说全国高校在校学生2000多万人中,商科学生达近700万。怎样把如此众多的商科学生培养和造就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商科院校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加强和改进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中,建设和实现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教学目标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控性,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决定着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方向以及教学的进程,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它是影响教学全局的根本问题,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多年来,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反复强调,要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然而,在商科院校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乃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其工作与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模糊,则是直接原因之一。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不清晰,必然影响到如何具体落实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如何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如何根据目标找准理论联系实际的关节点以及制定措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也是在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上没有客观标准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明晰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怎样明晰并确立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从商科院校的实际出发,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独有的特性,应确立以下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精神为指导

《意见》指示要求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①这是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确立的核心思想内容。

二、与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内在统一

所谓商科,主要是指与商业管理直接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商科人才培养,主要是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②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1世纪要求年轻一代有广阔的胸怀,要知天下大事,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有较高的素质。③立足于商科院校的实际,21世纪高等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总的来说就是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生理心理素质健康、思想道德正直高尚的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从事现代商务活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既要重视业务、文化、身体心理素质因素,更要关注思想道德素养因素。培养商科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正是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要实现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统一,就必须在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中凸显商科人才的培养特色,在商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的商业道德、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与国际意识,并养成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善于沟通与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 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等方面建构框架体系

也即是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中,构建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等四个素质性教学分目标。知识性教学目标主要解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事实与学科知识结构。只有解决这个“知”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了解达到理论化和系统化,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精神实质,并做到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对于商科院校大学生来说,尤其需要在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与义利观。能力性教学目标则是着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社会、明辨是非、解决矛盾。联系商科院校学生的实际,必须注重培养他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引领他们围绕现代企业尤其是商贸企业经营管理深层次问题开展社会调研,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中树立创新与创业意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思想品德性教学目标体现为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这一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在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利益价值观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与法纪教育等等,使学生既会经营管理、更懂得做人,既“精明”、更“厚德”。行为性教学目标指向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接受内化与外化践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外在表现的规定。在商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学好经营管理专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M].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