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14219900000040

第40章 模拟景点导游(30)

出了墓群,前面便是梓潼宫。梓潼宫又名文昌祠,是为纪念被称为“文昌帝君”、“文曲星”的晋代张亚子而建的。梓潼宫的建造是完全按照鲁班的建筑思想构建的,整个建筑没有一个铁钉。站在梓潼宫前远望,朋友们可以看到山丘之下,府河、南河的汇合处,激流澎湃、波涛汹涌。据传,那里就是明末农民运动领袖张献忠千船坠银处。当年,张献忠刚刚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农民政权,便陷入清军、南明军、地主武装的重围中。他率军沿府河南下,在江口遭遇到沿岸的重兵伏击,数百艘装有金银财宝的船只沉入江中,张献忠也中箭身亡。清朝建立后,川督孙士毅曾派兵到江口捞得白银万两及珠宝玉器数箱。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彭山打鱼捞沙者也曾捞过明代元宝、金杯、银碗、玉器等。到目前为止,尚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金银财宝依然沉溺于江水之中呢。

梓潼宫内,收藏了众多汉崖墓出土文物,除了重达2吨之多的“王莽、三国、两晋、唐、宋”历朝历代钱币外,还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珍品的摇钱树,以及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天下第一吻的石雕等。朋友们请看,前面便是传说中的摇钱树了。摇钱树又称“神树”、“福寿树”,相传得之可以长生不老,用之可以财源滚滚,经久不竭。这棵摇钱树,高144厘米,由铜树和陶座两部分组成,在主干上分杈枝五层,主干上的顶端立一朱雀,在朱雀的正前方为伏羲,人首蛇身,曲尾下垂,双手高举一轮满月。朱雀之下为五层枝干,从上到下的四层是相同的八组图案。画面的上部为头戴方胜的西王母,下有牛郎、织女。在此出土的汉代“摇钱树”是一件灵光灿烂,充满灵气的稀世珍宝,曾多次赴日本、美国等地巡展而引起轰动。而崖墓里最可爱的要数《密戏图》,此砖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石刻中,一对男女赤裸并坐、闭目专注相拥热吻。画面动感强烈,动作造型准确,感情在瞬间被表露淋漓尽致。这对幸福的人儿,浓情蜜意到彼此相互融合,郭沫若称之为“天下第一吻”。汉代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将民间狂野热烈的气息,真实而又写意地留在了瞬间的美好时光里。

进入雕像厅,朋友们是否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感觉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其中最具代表的几幅浮雕作品。一是伏羲女娲画像砖。朋友们请看,该浮雕分为上下两格,伏羲、女娲正面相对,一执规一执矩,人身蛇肢,两尾相交;左边为祀庙,庙内有一个跪拜者,作祈祷状;庙外一树,檐下一高髻、长服、执板者,作求拜状。伏羲女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尤如西方古代传说中的亚当、夏娃。其中伏羲氏是掌治春秋、司婚制乐的男神;女娲氏是炼石补天的女神。二是西王母画像砖:西王母是我国很早就流行的神话人物。画像也分上下两格,砖边饰方格纹,上部正中,只见西王母端坐龙虎座上,他的左侧有九尾狐,是祥瑞的象征,两侧各一人,可能是待者,下部右侧一神兽正抚琴,左侧一神兽侧面吹笙,正中一仙人翩翩起舞,其下一九尾狐伏卧于地,狐后半身省去。

一般而言,能够成为古代贵族墓葬之处的地方,其风水都极佳。因此,崖山汉墓所处之地还是聚财的宝地,据说,有位道教人士认为这里“藏风聚气,风水好,财气旺,古今之财,天地之气尽聚于此。”因此,这里的聚财宝殿汇聚了中国的四大财神:比干、范蠡、赵公明、关圣帝君。而玄妙之处就在于四位财神所处的位置暗合阴阳,分别占居东、西、南、北四方财,分属金、木、水、火四相财。这四大财神都是利于财运的,拜之则可聚四方之财。朋友们如果感兴趣,不妨拜上一拜。

好了,各位朋友,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告一个段落了,下面是朋友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半小时后,我们将在博物馆的入口处集合。请朋友们遵守时间。

(作者:陈倩)

二、乐山市

5.乐山大佛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顺着平缓的江水,我们的游轮已经来到乐山三江交汇处,大渡河、青衣江在此交汇后注入岷江。我们的正前方就是千年古佛——乐山大佛了。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乐山大佛。你看它,端坐山崖,头齐山顶,脚踏江岸,何等的雄伟壮观!难怪它被世人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人们不禁要问,是谁修造的大佛?为何要在此修造呢?话说唐初海通法师结茅于凌云山中,此地因三江汇流,水量大增,每年夏汛时期江水如万马奔腾,直捣山壁,漩涡深急,船毁人亡惨剧不断。海通慈悲大发,乃四处化缘筹款,建佛镇水,填江平水,以解水患。于是,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动工修造,名曰镇水佛。可以说,乐山大佛的修造实际上是一项伟大的治水工程,所以也得到政府支持。海通圆寂以后,两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主持进行续建,历时三代90年方才竣工。施工过程中“石可改而下,江或积而平”,大约6万石块坠入江底,漩涡减少了,水势平缓了。达到了“夺天险以慈利,易暴浪为安流”的目的。所以,我们的游轮也才可能在此风平浪静的江面上欣赏体会大佛与三江汇合的完美组合。

看到乐山大佛,不禁让我想到四个字——“大”、“佛”、“妙”、“长”。

怎么一个“大”呢?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来归纳一下大佛。

“1”是世界第一。乐山大佛通高71米,足足有24层楼那么高,比站着自称是世界第一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高18米。

“2”是乐山大佛肩宽24米,足足可以让11个穿11号球衣的姚明在上面躺着睡大觉,而不嫌地方小。

“3”是大佛眼睛和嘴巴3米多长。

“4”是大佛修建经历了四代帝王。

“5”是大佛的眉毛5米多长。

“6”是大佛的鼻子近6米长。能与之媲美的恐怕只有大象的鼻子了啊!

“7”是大佛的耳朵有7米长。

“8”是大佛的脚背宽8.5米,可容纳100多号人在上面围坐聊天。

或许现在大家心里会有一个疑问,说无论怎么看,乐山大佛都不像有71米高嘛?那为什么小李要给大家说是71米呢?其实答案就在大家脚下,实际上在修建之初呢!大佛包括佛身和我们脚下的莲花台两个部分,在饱尝了1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流水侵蚀过后呢,莲花台的样子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它作为大佛的一部分,犹如宝岛台湾一样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说乐山大佛,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说完“大”,我们来谈谈这个“佛”字。乐山大佛地理位置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正好处于1989年发现的巨型睡佛的心脏处,这暗合了“心即是佛,佛在心中”的佛理,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更为神奇的是,1999年在大佛的胸口位置还发现了一个小佛。这样,睡佛、大佛、小佛,一佛套一佛,“佛中有佛,佛中还有佛”。你说神奇不神奇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品味乐山大佛之“妙”。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崖壁上的岩石,这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红色砂岩,乐山大佛正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为什么乐山大佛能够在此矗立1200多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是乐山大佛地理位置之妙,乐山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部的阴坡上,加上佛体周围有稠密的林木保护,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湾地段,隐于山体之中,这样减少了风雨和流水对它的侵蚀,因此岩石风化较为缓慢。其次之妙在于,大佛竣工之时,主持者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不惜斥资数万,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覆盖,根据史料记载,其高至少70米以上,宽50米左右。名曰“大像阁”,遗憾的是毁于战火,现在我们不能欣赏到它的辉煌壮阔,如今只能看到两侧崖壁上遗存的很多洞穴,但不管怎么说,它也像母亲一般呵护了大佛至少450年左右。最后就是乐山大佛排水系统之妙了,大佛发髻的第4层、第9层、第18层都各有一条排水功能,与大佛衣褶的排水渠道共同形成排水渠道网。再加上耳背、正胸、手臂巧妙的排水功能,这样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浑然一体,怎一个“妙”字了得,不说不知道,一说真奇妙。

最后就是个“长”字,大佛的长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建时间长,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经肃宗、代宗,最后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竣工,历时90年,共经海通法师、两个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三代人之手,才得以建成。二是大佛的岁数长,仔细一算啊,大佛已经有1200多岁,比西方的圣诞老人要老的多了啊。可谓是“笑看风云过,弹指一挥间”。

好了,到这里,大家是否记住了“大”、“佛”、“妙”、“长”四个字呢?的确,大佛妙长,让我说不完、道不尽。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雄伟壮美,千百年座守三江,香火不断,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现在,留十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自己去探个究竟吧!美景固然重要,安全不容忽视,所以我再次提醒大家拍照时务必注意安全,不要拥挤,以免跌入江中。二十分钟后在山顶平台集合,我们将沿凌云栈道去探寻那古老而神秘的东汉麻浩崖墓。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都称它“有搞头”(四川话,也就是说很有研究价值的意思)。到底有什么搞头呢?待会儿大家就会知道了啊!(作者杨朝霞)

6.麻浩崖墓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乐山麻浩崖墓参观考察。

崖墓古代的一种墓葬形式。

它的主要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挖凿一个方形的洞穴,然后将尸体和棺材、陪葬品等放人洞中。墓制的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而从外部看上去,则是一个个深邃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而称为“东汉崖墓”。在乐山范围内约有上万座这样的崖墓,而在这些崖墓群中,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墓群则是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麻浩崖墓,它长约200米,宽约25米,集中分布了544座墓。墓门毗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大家知道,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无论你是乐观的面对还是悲观的面对,生死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就只好衍生出一种祈求、一种愿望,希望死去以后,能过着比生存时好的生活。再加上当时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认为西王母、女蜗这些神仙所居的地方都是石屋,便说凿山为室可成神仙,故而这种墓制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东汉时期,乐山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地处交通要道,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阶级关系、政治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大族的形成和思想文化上受儒家的影响,“忠、孝、仁、信、节、义”观念最为突出。而在“仁孝”的思想下,生时孝养,死后厚葬,自然是不可免的了。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耗费巨资来修建崖墓便应运而生,前后流行了400年之久。

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先抬头看看这个门匾“麻浩崖墓”。麻浩是我们身后边的这条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所开凿的溢洪道。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这块匾是咱们的文坛巨匠郭沫若老先生1965年所题写的。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乐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么?也许游客朋友都会不假思索的说——乐山大佛,对吧?是的。而咱们郭老却说了,能与乐山大佛媲美的只有乐山崖墓。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有搞头”(四川话,也就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意思)。所以说,来到乐山除了观大佛,还应看崖墓。麻浩崖墓198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馆名“麻浩崖墓博物馆”,是现代学者杨超所写的。

这里是麻浩1号崖墓。我们眼前的这块空地,是仿造现实生活修建的阴间生活庭院和花园。门上面有很多的画像石刻,雕刻技艺精湛绝伦,其中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这幅“荆轲刺秦王”图。它反映的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

接下来请看“西王母赐药图”。

图上西王母端坐中间,向许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药。能获得不死之药是梦寐以求的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望。故而在许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

洞穴旁边的这幅图就是刚才大家在大门时所看到的“挽马图”复制品的蓝本。大家一定发现该图与一般的车马行列迥然不同,图里是一烈马被马夫用力拉缰,作者以非常简练的手法,刻画了马夫全神贯注控制烈马的神态和烈马桀骜不驯的雄姿,这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气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因此画气势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外大门口墙上,成为麻浩墓的标志。这幅图也许体现墓主人生前有喜爱猎骑名马的爱好吧。

大家请抬头看,这座佛的雕像是整个墓室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它通高28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现的是“安乐一切”的意思。这座小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