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14219900000037

第37章 模拟景点导游(27)

请大家跟我一起进"感遇厅",厅中有陈子昂青年时代的汉白玉全身塑像,他手持书卷,气宇轩昂,俨然一代文豪。陈子昂塑像后有木刻陈子昂三十八首《感遇诗》和子昂好友卢藏用撰写的《陈伯玉先生别传》。陈子昂不仅在诗歌创作理论上有自己明确的主张,而且在诗歌创作上也是实践了自己的主张的。陈子昂的《感遇诗》抨击了武则天时的弊政,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间疾苦,诗风雄健朴实,言简意深。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颂扬陈子昂继屈原、杨雄和司马相如之后,在我国群星灿烂的文学史上所占有的崇高地位。韩愈也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别传》对陈子昂一生记述详实,评价公正。尤其可贵的是,《别传》收录了陈子昂从戎北征时的《上建安王武攸宜书》,书中陈子昂精辟地论述了治军经武、克敌制胜之理,是研究陈子昂的重要史料。

穿过感遇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明远亭。大家请看,亭内这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约一立方米,用石头敲打它,就立即发出臭气,俗称?“臭石头”。相传射洪县令段简,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谋害诗人陈子昂触怒了天神。天神为了惩恶扬善,正当陈子昂遇害百天,段简也暴病身亡。当天晚上雷雨交加,一声霹雳炸开了装殓段简尸体的棺材,熊熊天火,霎时把段简的尸骨熔化成臭石一块,长留人间。

站在山顶向东眺望,那就是金华电航工程。此处原是“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观钱江潮”的险滩,航运环境十分险恶。射洪县人民政府决定变“险”为“宝”,利用这有利的地形兴建金华电航工程。该工程1996年10月开工,1999年12月18日竣工,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总装机4.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1亿千瓦时,回水长14.6公里,形成的水库正常水位高353米,库容3400万立方米。金华电航工程所形成的人工湖,不仅可以发展水上种养殖业,而且还可以开发旅游业。目前,"金湖水上游乐园"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曲桥、石龙船等旅游设施己具雏形。

各位游客,剩下的时间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两小时后我们在飞虹桥边的山门前集合,希望大家玩得愉快!(作者熊梅)

18.宋瓷博物馆

各位朋友:

欢迎来到观音故里美丽的遂宁,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遂宁市明月花园小区西山路的四川宋瓷博物馆。

大家看看博物馆的大门,它的外观像什么呢?对了,像一个长颈的瓶子,它是以馆藏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南宋青釉鼓腹瓶为模型来设计的,青釉般的玉色在春日的阳光下,泛着微光,鼓腹状的穹形构筑隐含“有容乃大”的包容理念,不失为同类博物馆的经典设计。

宋瓷博物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国内唯一以宋瓷为中心的主题博物馆,并于2003年9月28日开馆展出,馆内现有藏品11454件,以书画和宋瓷为大宗藏品。共有大小展厅6个,陈列面积3300平方米,由“读瓷篇、听瓷篇、赏瓷篇、制瓷篇、鉴瓷篇”五大部分组成,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展览的宋代瓷器,主要是产于南宋后期浙江龙泉青瓷和江西景德镇青白瓷,另外有少量定窑白瓷,有炉、罐、瓶、杯、碗、盘等40多个品种。其中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200余件、三级文物500余件。宋瓷一直是收藏领域坚挺的“硬通货”,已故陶瓷鉴赏专家冯先铭先生论说:宋代龙泉窑青瓷,是中国青瓷的历史高峰,是巧夺天工的人工美玉,它的每一块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美所倾倒。遂宁窖藏的宋瓷正是该时期龙泉窑的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而且窖藏物件数量之大,保存之完整,为全国之最!

如此大型的国家宝藏是怎么发现的呢?宝藏发现于遂宁城郊的金鱼村,1991年9月18日,农民王世伦在为本乡病故的亲友挖墓坑时偶然发现的。经文物部门抢救发掘,共出土了985件宋代瓷器、18件宋代铜器。这些瓷器造型精美,胎骨敦厚,釉色明丽。其中,青白釉梅瓶、鬲鼎式炉、三足蟾形水盂、荷叶盖罐等文物更是稀世之珍,被誉为“国之瑰宝”。这是我国陶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最大一宗宋瓷窖藏。

博物馆的一楼由几个部分组成,首先是遂宁名胜古迹展、遂宁历代名人展、陶瓷制作艺术等几个常设的展览。大家用半小时的时间自行参观,15点30分,我们在博物馆二楼的楼梯口集合。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宋瓷博物馆的二楼,这里的每一件美轮美奂的瓷器都散发着幽光,似乎叙述着几百年前的往事。顺便告知大家,下面我们将看到的每件文物都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只能看不能摸。请大家配合一下,自觉爱护和保护这些国宝。

大家请看这对景德镇窑青白釉缠枝花卉纹梅瓶,瓶体修长,造型端庄,釉色晶莹,白中泛青,肩、腹部满饰缠枝牡丹纹,刻工精细。梅瓶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是古代的酒器,也可以用来作为插花的装饰器,瓶体较大。由于梅瓶体积大、盖子却很小,所以在发掘的中很难发现完整有盖子的梅瓶,就连故宫博物院的馆藏都很少有盖梅瓶,而这一对瓶子在出土时都有盖子,极大的增加了它的艺术和收藏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是景德镇青白釉凸雕花卉纹鬲鼎式炉,直口,立耳,短颈,圆肩,三鬲状实心足。此炉造型很有意思,整体像铜鼎,三足又似鬲,因此被称为“鬲鼎式炉”。施青白釉,温润典雅。在装饰上,这件炉纹饰精致,凸雕花卉具有鲜明的立体效果。颈部饰刻划花回纹,最具特色的是,炉的肩、足部,分别饰有莲花、兰草和牡丹三种不同的花纹,分别象征纯洁,高尚和富贵。

大家请看这对三足蟾蜍水盂,圆圆的大眼睛,昂首而立,憨态可掬,它是做什么用的呢?蟾蜍背部开口,可以用水勺淘水,对了,它是文房用具,大点的这支叫青白釉蟾行水盂,用来盛注砚水,小的这支叫青白釉蟾行水丞(cheng),用来调墨。有趣的是,大家看它们的腿,四只脚的蟾蜍到处都能看见,三只脚的蟾蜍就只有我们这里有了。两只蟾蜍昂首而立,前面两足,后面一足,背部塑以乳钉纹,眼部褐釉点彩,富有神韵,可谓匠心独具。

我们现在来到展厅中央,这是遂宁宋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釉荷叶形盖罐,是宋瓷当中惟一一件荷叶形盖罐,通高31.3厘米、宽23.8厘米、最大的腹围接近1米,造型为短颈、圆肩、鼓腹、圆足,是南宋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罐身施以梅子青釉,一般的瓷器施普通釉两三遍即可,而荷叶盖罐施高级梅子青釉10遍以上,颜色和质感都称得上“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盖子的边沿起伏成荷叶卷曲状,给人流动的韵律感。

值得一提的是,现存荷叶盖罐多见于元代,而这件宋代的荷叶盖罐的出土.改写了荷叶盖罐只存在于元代以后的历史。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件出土于宋代的荷叶罐,全球仅此一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只罐在出土的时候,工作人员揭开荷叶盖,罐里面竟有许多排列整齐的青瓷小碟子,一数,一共有99只,而罐身却有空隙可以放更多的碟子,为什么只放99只呢?大概是表现了主人九九归一,希望长治久安的愿望。

宋瓷博物馆的馆长何瀛中告诉我们:青釉荷叶盖罐价值多少,至今无人敢枉然估价,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件镇馆之宝还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

参观完博物馆,大家还沉浸在宋瓷的魅力中吧,南宋时期只有贡窑,如龙泉窑和景德镇,但四川无名窑,因而瓷比金贵。而这些价值不菲又极易损坏的宋瓷,却被直接挖坑掩埋土中,而非砖砌或石砌的窖穴,专家们因此推断,这必是突发事件引起的匆匆掩埋。这批“天赐宝物”从何而来,它的主人是谁?为何会草草埋藏在金鱼村?这些胎薄釉嫩、极其脆弱的瓷器,在当时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下,是怎样飞渡万里关山运到这里,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在这片土地里沉睡了千年呢?有人猜测是当时一家有钱人,为了逃避战乱,临时掩埋的;有人说瓷器的主人是一个瓷器商人,专门从事瓷器买卖,为防止家中宝物被盗而把它埋藏于屋后的;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与遂宁是观音故里,广德寺11次被敕封有关。宋真宗信仰观音,据说观音曾在广德寺显灵,便赐“敕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一枚,这批质地上乘的宋瓷,是不是皇帝赐给广德寺的宝贝呢?还有一个巧合就是,农民王世伦发现国宝的当天竟是农历9月19观音得道之日,这些薄如蝉翼的国宝在长途运送、长时间保存和发现的过程中极少受损,绝大部分相当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些是不是受到观音庇佑呢?这些就留给大家去猜想吧……(作者曹婉莉)

19.宝梵寺明代壁画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篷溪宝梵寺旅游。今天我带领大家将一起欣赏宝梵寺的明代壁画。宝梵寺位于蓬溪县宝梵镇,距蓬溪县15公里,地处狮子山中麓,座北朝南,占地5152平方米,自正山门起分别为天王殿、大雄殿和毗庐殿。

在我们游览之前,我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几点:首先,大家在参观的时候,要遵守景区参观规则,注意保护文物;其次,在我做集中讲解的过程中,请各位紧跟我的脚步;第三,我们整个参观过程为2小时,有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活动时间结束后,我们在宝梵寺天王殿前面集合。现在就请各位朋友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有小孩的旅客带好自己的小孩,随我一起走进宝梵寺。

宝梵寺建于北宋,原名罗汉院。北宋英宗赵曙敕改名为“宝梵寺”,意为“佛中之圣,禅中之宝”,后来战祸毁坏。明代正统年间,僧人海舟、清澄二人相继带领弟子在原“罗汉院”基础上,续建庙宇,重振佛事。山门鎏金三字大匾“宝梵寺”为当代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所书,“画苑仙踪”匾额为当代书画家谭建丞题写。

现在我们看到的宝梵寺建筑群,呈三进复四合院布局。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均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我们所在的大雄殿尤其出色,它重建于明景泰元年,为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三间四架椽抬梁式结构。殿成正方形,长、阔均为15.3米,通高8.5米。檐下施斗拱18朵。屋面施青瓦,砖雕龙脊,塑剑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物象。斗拱飞檐,玲珑剔透,建筑体貌庄严静穆,堪称“明代建筑佳构”。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认为:“宝梵寺大雄殿属‘另类’明代建筑,国内少见,十分珍贵”。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明代壁画就保存于大雄殿中。明成化二年,高僧清澄偕徒众扩建佛寺,延请艺工绘制《西方镜》图画十壁,分布于18罗汉金身之后,共85.32米,名曰《议赴佛会》、《罗汉补纳》、《雷音供奉》、《达摩朝佛》、《准题接引》、《南天仙子西游》、《罗汉聆经》、《公德圆满》等;大雄宝殿内穹庐则由清代匠人补绘《西游》故事64幅,共10平方米。据专家考证,宝梵寺壁画画风颇似画家吴道子笔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四川通志》称之为:“佛门仙画”。《中国绘画史》收录了其中的《罗汉聆经图》。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年(1466),僧人清澄、净元等延请画工于大雄殿泥壁图画12铺,其上拱眼绘有佛像24尊,名曰《西方镜》,共计104平方米。取材于唐玄奘译著《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等梵典,描述的是诸罗汉及众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因而《西方境》又称《罗汉图》。壁画现仅存10铺,空缺两铺,一铺为卷首,为后人毁损,一铺是卷尾,传说中为“仙人”所废。

大家现在看到的壁画,距今已有530多年历史,均采用工笔重彩,沥金挤粉等技法。壁画绘有法像103人,有的在聆经说法,有的在穿针引线,还有的在窃窃私语,栩栩如生。敦煌学专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教授称它是“不可多得的祖国绘画艺术珍品”,著名书画家、原重庆画院院长谭学楷赞其是“四川壁画之精华”。

在现存的10铺壁画中,以大家眼前这铺《地藏说法图》最为精巧。画面高3.6米,宽3.2米,曾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大家请看,此铺共造像11位,图中地藏菩萨手拈舍利宝珠,正在讲经说法。左右两尊罗汉却似在暗笑,心想明天就是如来的寿辰,诸仙诸佛都要会聚在大宝雷音寺中聆听佛祖法音,难道地藏连这个都忘了?这边这个伏虎罗汉则显得无聊,在一旁逗玩侍虎。居下的《罗汉补纳》:那位罗汉却右手拈针,左手护衲,似乎刚好补完一个补丁,正侧目收针,咬断线头。这些壁画情态动人,惟妙惟肖。

除大雄殿壁画外,宝梵寺还有从附近定静寺迁移的明代壁画《诸天朝贡》共四铺,计25平方米,陈列于观音殿内。此画作于明景泰二年(1451),晚于大雄殿壁画15年,虽其品质相略次于大雄殿壁画,但亦属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