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14219900000033

第33章 模拟景点导游(23)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张飞庙了,它与云阳张飞庙齐名。关于我们阆中张飞庙的由来是这样的: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冀州涿郡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河北的涿县人。人们形容他的外貌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势如奔马、性如烈火”。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三结义,张飞居老三,人称“张三爷”。张飞、关羽追随刘备转战南北,为刘备入主四川、三分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张飞被任命为巴西太守,拥兵镇守阆中达七年之久。镇守期间,张飞堪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至今阆中人民仍缅怀他的文治、武功,敬之如神。张飞死后“巴人捧土埋忠骨”,后来被蜀汉追谥为“桓侯”,因此阆中张飞庙的官方名称便是桓侯庙。这桓侯庙就是为了纪念张飞而修建的。

唐初,人们在他的墓前建阙立庙,后来由于战争以及人为的破坏,明清时进行了重新修建。改革开放后,为发展阆中旅游业,1987年对张飞庙进行了大规模维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张飞庙是经过1987年重新维修过的一组三进三出的多重四合院式的明清古建筑群。张飞庙占地30亩,规模宏大,建造精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请看庙门前的这一对大石狮,有谁知道怎样来分辨雄雌呢?对了,这位朋友说的非常正确。其中左边这只脚下踩一个球,象征统一寰宇的是雄狮;右边这只脚下抱一个小狮子,象征子孙延绵是雌狮。从我国的古建筑传统来看,狮子一般放在官府门口或墓葬门口,象征权利、庄严、威武。据说这里的狮子已有了灵气,在我们本地有一种说法:摸摸狮子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狮子背一辈子不受累。摸头头聪明;摸眼眼明亮。大家不防也来摸一摸吧!

好了,大家再来看看门前的这两块石碑,一块是记叙历代修缮庙宇的石碑,另一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写的《桓侯庙记》碑,碑文是:“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废”。庙门正上方是著名书法名家赵朴初题写的“汉桓侯祠”匾额,字迹浑厚刚劲。在正门两侧,站立着一白一黑两匹战马。据传,白马是张飞夜战马超向刘备调换的千里马,黑马则是张飞常骑的骓乌。

跨进庙门矗立在眼前的是敌万楼,楼曰敌万,这是因为张飞勇猛威武,仅次于关羽,被曹操的谋臣程昱等称为“万人敌”,就是说张飞能力敌万军、气吞山河。

穿过敌万楼的木牌坊入内,便是庄严的正殿。正殿气势雄伟,用以讴歌张飞德高功大,既是“熊虎之将”,又是政绩卓著的地方官,人称“虎臣良牧”。正殿上方这“灵澳无边”的巨幅匾额更让人陡增敬畏。正殿中堂塑的是张飞的文身像,他身高2米多,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端坐堂上,威而不怒。塑像两侧的木栅内,陈列着蛇矛和铁锏各一支,相传是张飞用过的兵器。蛇矛约重36公斤,铁锏至少也有20多公斤,张飞能使用这么粗重的兵器,真可谓力拔山兮,豪气盖世。大家再来看一下在张飞像前这座镂刻精细的圆形图腾兽面石头窝,这叫“长明灯”,在一些农村有人去逝时可能就要点长明灯,为的是给死去的人指明道路。关于长明灯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驻守阆中被曹操看成一颗眼中钉,想要拔了它,就派大将张郃领兵前来攻打,要把阆中人掳到汉中去,双方在阆中瓦口关相遇,大战50多天,张郃胆怯,紧守瓦口关隘不出来。张飞攻又攻不上去,退又退不出来,急得心里毛焦火辣的,但又没有办法,只有天天与部将雷铜坐在山下下棋。一边下棋一边喝酒不觉渐渐有了醉意。雷铜看在眼里,举起棋子连续进攻,张飞看出对方心意,乘机装醉趁雷铜大意轻敌连赢了数盘。张飞从中想出了把对方引出来的方法。第二天,他一面找熟悉山路的人引路,派魏延带一支精兵抄小路从背后去偷袭敌营,自己则在山前饮酒装醉引诱张郃。张郃果然中计,打开关门与张飞交战,被张飞两面攻击,杀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张飞死后,阆中人感激他,就选瓦口隘关山上的石头精工细作,做成了一盏“长明灯”,放在张飞庙中的张飞塑像面前。千百年来,阆中人民每当清明时节都要来为张飞扫墓,并往长明灯里献油。

绕过曲径幽道的游廊,我们便来到了张飞的墓。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墓亭,亭柱上嵌着一幅对联“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两川称帝业;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对联反映了张飞一身的丰功伟绩和后人的悼念之情。

好了,朋友们,请大家现在跟随我穿过右边这条小路去张飞的墓地看看。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张飞的墓地。大家不防先观察一下这墓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张飞的墓呈椭圆形,正南北向,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据说葬在墓里的张飞仅存残躯而没有头,那为什么没有头,头去哪里了呢?有谁知道吗?没有的话,那小莉就告诉大家吧:章武元年(221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死在了夷陵。张飞非常恼怒,发誓要为关羽报仇,限令部下在三天之内备齐白衣白甲,要挂孝出征讨伐东吴。由于张飞平时粗暴的管教手下,部下张达和范疆误听为要在三天之内造100件孝服和100件盔甲,怕完不成任务被斩头,于是趁夜里张飞酒醉酣睡之际杀死了张飞。然后,张达、范疆二人将张飞的头颅藏入油缸中来到嘉陵江边,驾着一叶小舟连夜顺流而下,驶入长江,快到云阳渡口时,发现油缸中渗出腐臭之气,于是将头颅抛入江中。头颅后来被一老鱼翁打捞起来,他们发现已腐烂,依旧抛入江中。但是这颗头颅不但不沉没,反而还在江心旋转。当天夜里,张飞向老鱼翁托梦说:“老人家,我是张飞,我生与东吴势不两立,死亦不为东吴之鬼,前面将是东吴的土地,你就把我葬在这里吧!”老鱼翁也是个忠义之人,被张飞的忠心所感动,第二天便将他的头颅埋在了云阳飞凤山下,云阳的张飞墓便由此而生,这就是所谓的“头葬云阳,身在阆中”的故事。

大家现在发现这张飞墓上有什么独特之处了吗?其实啊,大家看,长在张飞墓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但都没有树冠而只有树干,这也是葬在阆中的张飞没有头的一个寓意。虽然张飞身首异处,但是他的英灵长存,千百年来一直呵护着阆中这块宝地。据说在抗战时期,日寇飞机三次轰炸阆中,都因张三爷显灵,在嘉陵江边布下迷惑阵,使日军飞机描靶偏差,炸弹都投入了江中,千百万阆中人民免遭了轰炸的劫难。所以至今张飞庙香火不断,阆中人世世代代敬张飞、谈张飞、爱张飞,张飞牛肉、张飞豆腐遍地有。其中张飞牛肉闻名全国。相传张飞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厨艺精湛,张飞征战获胜后,常以自己的特殊烹制牛肉犒赏将士,故而得名为张飞牛肉。该牛肉不仅如同张飞其人面黑心红,而且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可口怡人,既是宴请宾朋好友、馈赠亲友的美食;也上家庭佐餐,老少皆宜的佳肴。

我们阆中还有一种特产在全世界都有名,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对了,是保宁醋,其实保宁醋与张飞也有不解的因缘。听老人们说:保宁醋不光好吃、好闻,吃了还能够永保康宁哩!为啥这么神呢?原来张三爷在阆中被杀后,他那鲜红的血液流啊流,一直流了三天三夜,慢慢地浸入地下,竟然变成了乌黑乌黑的一片。过了不久,这个血浸的地方忽然冒出了一股清凉的泉水,人们挑去吃了不光好喝,还能长精神、去疾病,于是大家就挖了一口井,就是松华井(今保宁醋厂内)。后来,人们用井里的水酿醋,酿出来的醋颜色跟别的醋不大一样,乌黑乌黑的,人吃了能保康宁。因此,人们就把这里的醋叫做保宁醋。1915年保宁醋获得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之后远销重洋,声誉中外。

朋友们,小莉的讲解在这里就要告一个段落了,我们一起分享了张飞的义胆忠心和满腔豪气,相信大家永远忘不了这段可歌可泣的三国史诗。好了,现在给大家留下30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自由参观和拍照留念,30分钟后我们在庙门前集合。(作者:潘莉)

点评:2005年四川导游口试景点讲解评分标准为55分,包括:

1、导向性知识(9分):所处位置(3分)、游览景点的注意事项(3分)、景点的参观游览线路(3分)

2、说明性(16分):历史沿革(4分)、景点风景特色(4分)、有关景点的名家名言及后人传说(4分)、有关景点的传说故事(4分)

3、讲解重点(20分):处理好点面结合,有重点

4、景点讲解的方法技巧(10分):引经据典,多运用野史故事法、插叙法和详略得当法相结合,多运用名人对景点的评价法

本文是严格按以上评分标准撰写的导游解说词范文。

五.遂宁市

14.广德寺

各位朋友:

您们好!我是讲解员×××,欢迎大家光临遂宁广德寺。今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大家一道欣赏“西来第一禅林——广德寺”的古刹神韵。由于此地多为木制建筑,请大家在游览之时注意防火。今天我们将依次游览广德寺中的哼哈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善济塔、玉佛殿等景点。

广德寺位于遂宁市城西两公里处的卧龙山麓。建于唐代以前,原名“石佛寺”。唐宋时有“禅林寺”,“善济寺”,“再兴禅林寺”,“广利禅寺”等称谓,明武宗正德年间敕赐“广德寺”。至此,广德寺寺名沿用至今。

广德寺自唐代克幽禅师开山阐道以来,香火兴旺,高僧辈出,曾统领川、滇、黔三百余山,获唐、宋、明朝11位帝王敕封,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它的建筑面积约8350平方米,园林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宏伟规模堪称全省第一。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向大家提出:广德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能让三朝十一位帝王敕封?又有什么力量能成为统领川、滇、黔三百余山的寺庙呢?我想,待大家参观回来自然就会找出答案的。好了,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体味广德寺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有名的“广德五宝”——宋、明两枚玉印、九龙碑、圣旨坊、缅甸玉佛、善济塔。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叫做“圆觉桥”。为什么叫“圆觉桥”呢?在公元1173年,南宋孝宗乾道九年敕封“克幽禅师”为“圆觉慧应慈感大师”,这座桥就因此而命名了。关于克幽禅师,我们稍后再作介绍。圆觉桥横跨溪流,头东尾西,桥上有三间二层檐的廊亭。桥北有三角木牌坊一座,上书“古香山”,正面书“洗心亭”,背面书“问过心来”,如今原坊匾已毁多年。桥南有放生池,请大家随我看看放生池吧!

可能有朋友要问,为什么寺前都要造放生池呢?放生,本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风俗习惯,后来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相融合,进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佛事活动。对此,已圆寂的本寺住持长念法师曾经说过:“信佛的人不应该无辜杀生,应以慈悲为怀,爱护众生”。这就是在告诫人们要爱护生物、和谐共存。

现在请大家走进山门,这里是“哼哈殿”。“哼哈殿”,又名“水火金刚殿”,为明代古建筑。请看哼哈二将,相信大家从嘴型上就能猜出他们各自的名字。哼将郑伦,哈将陈奇,是我国《封神演义》上的神话人物。传说他们对外作战时,一位哼出两道白光,一位哈出一股黄气,霎时敌军方寸大乱,于是他们每次都能出奇制胜、凯旋而归。

迎面可见就是圣旨坊了,它屹立在十级台阶之上,是寺庙迎接皇帝诏书的地方。坊形如冀,由四根大红色圆柱支撑,坊正中上端竖题"圣旨"二字。寺内圣旨坊为全省独存。峨眉山奉迎圣旨,出庙门十里。广德寺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圣旨坊两侧后,各有一正方形碑亭。亭内有明代武英殿大学士遂宁人席书撰写的《广利寺记》,明朝进士及第杨名撰写的《广德寺碑阴记》、《增修广德寺记》,虽经自然风化,尚能看清标题篆文及部分字句。

登上二十八级石梯,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天王殿”了。“天王殿”,原名“祖师殿”,明洪武至宣德年间建造。殿前挂有“西来第一禅林”横匾,为明代西蜀名宦广安知州吕纯良题署。现在请大家进殿。瞧,笑容可掬、慈祥和善的大肚弥勒佛正坐在门口欢迎各位宾朋的到来!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既定继承人。他两旁的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重庆刘少林先生所撰写。

朋友们,请看殿的两侧,分别有四尊气宇轩昂的佛像相向而坐,他们很像我国古代的将军,这就是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据印度佛教传说,东方持国天王,白身,持碧玉琵琶,是帝释天的主乐神;南方增长天王白身,持有青光宝剑,相传他能令人“善根”增长;西方广目天王,红身,手绕缠龙,相传他能以“净眼”观察世界;北方多闻天王,绿身,右手撑混元珍珠伞,左手持释迦牟尼佛宝塔。四大天王的造型很像我国《封神演义》中的“魔家四将”。因此有人说“四大天王”就是“魔家四将”。他们分别是增长天王魔礼青,广目天王魔礼红,多闻天王魔礼海,持国天魔礼寿。他们既是佛法守护神,又充当着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大家不妨留意他们手中的法器,猜猜看他们各自的职责和寓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