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14219900000018

第18章 模拟景点导游(8)

今天的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的,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道教学者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有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3、索道

进山门,我们将右行沿这条林间山道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

现在进人眼帘的是山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亭、桥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雨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因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亭子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4、上清宫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

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卦井。两井一方一圆,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殿右侧厅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宫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建了“老君阁”。

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婉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么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情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到“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5、祖师殿

访宁桥往左约1000米就到祖师殿了。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

1982年祖师殿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受到保护。

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6、天师殿

这里是天师殿,天师洞景区是指以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此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于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来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先看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祠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7、三清殿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殿前通廊以9级石阶接托,前檐以6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镂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整体建筑风格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

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光头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挡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石雕就《天籁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相当于10层楼房的高度),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8、下山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就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居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祠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都多。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文化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在这里我介绍四种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最后祝大家好运,再见!(作者陈柏树李华堂)

九、永陵博物馆(王建墓)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永陵访古。

成都永陵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10号,是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发现于1940年,并于1942年发掘,它是我国首次科学发掘的大型地面皇陵,196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更名为永陵博物馆。

永陵的主人王建,河南舞阳县人,早年为唐朝禁军将领,唐末战乱时随唐僖宗逃亡四川,后任利州(今广元市)刺史。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公元907-925年),918年,71岁的王建病故,安葬于此,距今已有1100年历史。

在发掘之初,郭沫若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建墓的发掘,的确是件值得注意的事件,这件事如是在和平时代,如是在欧美,想必早已轰动全世界了。”早在上世纪60年代,永陵与武侯祠、杜甫草堂并列为成都的三大国保单位,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给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增添了沉甸甸的含金量。

1。经典建筑

永陵是我国目前所知唯一的墓室建筑于地面之上的帝王陵墓。墓室为纵列式券拱顶砖石结构,修建时采用平地起券,呈穹窿状,墓室一共由14道券拱构架而成,长23.4米,分前、中、后三室,中有木门间隔。王建棺木置于中室,这些券拱上铺有石板,接着为14层厚重的青砖护拱,护拱外再层层夯土形成圆形陵冢。整个陵冢呈半圆形,高约15米,直径约80米,一眼望去,颇显宏伟壮观的气势。

2。国宝精品

说起永陵石刻,首先要提到该墓中室棺床周围石壁上的浮雕“二十四伎乐”。这是一组由2个舞伎和22个乐伎组成的大型宫廷乐队。她们分别在演奏琵琶、筝、鼓、钹等20种23件乐器,有中国传统乐器,更有当时引进的外来乐器,经过改造,演变成了唐人乐器,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音乐。从这组乐舞的混成编制体系,可以领会到大唐社会兼收并蓄、容山涵海的包容精神。就艺术造诣而言,永陵石刻乐舞亦颇为人称道,其雕造手法极为写实,刻画细致入微,神行兼备、精美绝伦,生动再现了唐五代时期的宫廷乐舞场面。经考证,石刻二十四伎乐浮雕所展示的正是早已失传的唐代著名乐舞《霓裳羽衣曲舞》,整幅石刻伎乐图,宛若一部流动的史诗,吟颂着生命之歌,余音袅袅,前年不绝。永陵石刻乐舞,一部凝固了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千年前历史的瞬间,成为了艺术的永恒。

永陵石刻的另一杰作是国宝级文物王建石雕像。放置在墓后室御床上,王建像为红砂石圆雕,通高86厘米。身着锦袍,头戴幞头,腰束玉带,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广颧,状貌伟然,神态睿智神勇,端庄安详,与史书记载的王建样子颇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写实逼真,雕刻技艺精湛传神,人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已知我国历代帝陵中仅见的帝王写真石雕肖像,全国出土帝陵中仅此一尊,为稀世国宝。

3.其他重宝

永陵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是“玉大带”,由革带两段、银扣一对、玉銙七方、玉铊一块构成,是少见的完整的成套玉带,材质为珍贵的和田玉。其玉质温润洁白、光亮澄澈、做工优良、镂刻精微。玉銙上雕刻三趾飞龙,造型矫健生动,銙尾除龙纹外,另刻有大段文字,记述了此玉之来源等,补正了文献中有关的史实错误。作为五代皇帝身佩之物鲜见的遗存,永陵玉大带闻名遐迩,而大带上的龙形图案,亦具有考古学上所称的标准器之意义。

谥宝是封建帝王生前传国玉玺的象征,随葬于永陵,表示墓主人在阴间也如人世一般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永陵谥宝高、宽均在10厘米左右,印文刻有“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谥宝”14字,中间8字为王建的谥号。其印玺为兔头龙身之怪异造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何以如此呢?原来,王建生于丁卯年,按照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丁卯年属兔,王建又于60岁丁卯年即皇帝位,当时就广为流传所谓“兔子上金床”之谣言,意即属兔的人要当皇帝,在今天看来,这实际上不过是王建为自己登基称帝制造理论根据施用的一种政治手段罢了。封建帝王当初怪异奇特的想法,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一件十分难得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