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研究
14114700000034

第34章 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形态、现状及思考(3)

(五)网络化管理存在不足

企业实现网络化管理被视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标志,是企业管理的一大进步。网络化管理对于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这样的现代管理方式,如果一味地按什么程序办事,按点与线的简单链接进行管理,是难以取得管理效果的。这样的管理不足比较集中在两个层面上:第一,管理程序人为复杂化影响着管理效率。企业实现网络管理运作,减轻了人员体力性的付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企业管理的压力。但过于依赖网络运作,没有实用的管理程序做支撑,反而会影响企业管理的实际效果。相关调查表明,机械地运用网络管理必然会出现僵化的管理结果。如涉及到相关领导签字的相关文本,只要到领导办公室签字即可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在网上进行链接,首先要相关领导过目,然后返回,再链接相关管理部门悉数存档,再打印,从A领导到B领导等过目返回。这样还没完,最后要拿着文本再找相关领导一一签字方可生效。管理过程冗长,程序繁琐,但这样的网络管理形式还必须坚持,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现代管理”了。另一方面,现在不少企业实行领导“一支笔”制度,一旦领导外出,没有领导的批示或签字,网络管理相关的运行程序就常常被终止,工作因而被耽误。此外,企业的网络管理历来是薄弱环节,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经常因为保密不够而出现泄密情况。为了加对网络的监管,一企业人员认为地设置一些网络或管理的“措施”,在不必要的环节上人为地设置运行障碍,加什么“工作密码”,使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简单的一件事情,几分钟可以搞定的,却经常被“画蛇添足”似的拖延下去,非常影响管理的实际效率。第二,企业管理的网络资源隐形浪费严重。管理只要脱节,丧失监管,失去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就必然会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实现网络化管理后,相应的配套管理用品必然增加。对这些用品的利用,管理的“大手大脚”现象随处可见。还有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实际上不仅仅是管理人员)上班就开机上网,可以随意浏览信息,随意去上挂网站的情况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的炒股票,有的去聊天,有的看新闻,有的去猎奇等,严重地浪费着企业的网络管理资源。

(六)管理机构、人员等配置不合理

企业管理如何进行有效工作,其机构、人员的配备非常重要。但在不少企业中,管理机构不全和人员配备不到位或人浮于事的现象出现鲜明反差。从企业管理机构、专业人员等配备不到位看,企业经改制后,为抓好一线生产、经营,这些企业的管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特别是企业管理几经整合,机构精简,人员交叉,互为兼职的比较多,出现了一套人马几个牌子的运作状况,明显干扰和混淆了管理的固有概念和内涵,影响了管理的实际效率。同时,一些企业,对现代管理认识不清,观念陈旧,管理没有充分到位,导致机构不全,人员配置不齐,人员的使用、培养、任用出现偏差,使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明显失调。在相当多的企业中,领导者对现代管理认知不深,没有看到现代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意愿在管理工作上投入太多,也是影响管理效率的一个因素。从企业管理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看,一些企业人员过剩,凡不便进行裁员的、因各种关系需要进行照顾性安排的,一般去向就是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就成了安排富裕人员的好去处,使管理队伍人浮于事,难以进行有效裁减。相对而言,企业管理工作比具体生产性工作要轻松许多,表面看来工作难度不大,被不少人认为是企业工作的最佳岗位,是个人走向成功的一种契机,于是趋之若鹜者不少,客观上容易助长机了管理构臃肿,人员过多的现象发生。

(七)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企业管理是涉及到人的综合素质应用,常常要涉及到管理人员的精神内在、文化底蕴、公关能力、个性特征等多项综合要素的运用。但仍有不少企业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是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个人素质、能力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二是一些管理人员习惯于某些管理模式,观念落后,工作保守,安于现状,惟命是从,没有创新性的精神,没有危机感;三是因为企业领导者变更,随之继任者常常便“改换门庭”,人员来往频繁,出现管理的断层。加上平时用人时多,培养时少,管理人员又经常陷于日常事务,个人缺少培养提高的机会和时间,难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四是一些企业领导者更多的是看人缘,看关系。这样一来,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力便被忽略,一些平庸者便进入了管理机构;五是企业缺少现代管理的中长期培养与用人计划,影响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据资料:有相当企业管理人员具备的相应管理知识不够,专业不力,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实践和新技能;企业相当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或培养,现代管理技能不完善,更多的是靠指挥,靠领导者似的“命令”来进行管理工作。另外,管理领导者变动性大,也经常影响到整个机构的行政管理运作,等等。

三、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中,现代企业管理同样经历着管理更加知识化、专业化和人本化的深刻变革过程。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的巨大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和改革。提高企业现代管理的质量,创新管理工作必须要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将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展示出新的管理风貌。

(一)管理措施要充分到位

管理措施即管理的方式或方法。管理到位,是管理先行的重要一步。它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理念和行为到位,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到位,管理资源和置配的到位,管理的绩效和创新到位。具化在具体的管理中,则表现在管理资源、组织、人员、方式、手段、对象、问题、运行、总结等的充分到位。形态措,是日常管理常用的管理手段。这就要求在具体的管理中必须考虑管理的全面性和适用性,即管理资源的开发、资源的综合配置与合理使用、宏观管理及管理目标的实施、管理必须准确、规范,符合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到位,有可行的具体计划、步骤与方法,等等。此外,还要在到位上力求达到:管理的措施要科学、严谨、操作性好,借鉴性强,应用可靠;管理队伍建设要注重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的一些现代管理的技能、方式,注重对新观念、新技术的理解与把握;管理要进行形象化管理,突出管理的人性化与科学化特征,在管理中见实绩,在管理中见效率,在管理中学科学,在管理中做好人;管理要建立激励与监督机制,要褒贬鲜明,奖罚得当,有效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必须要注意对管理工作的考评、总结,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度用人,制度出效益的原则,真正解决目前一些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的各项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注意随时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二)管理要做好阶段性分析

在总体布局下,企业管理必须重视每一个阶段性的管理,以阶段支撑总体,以单一管理推动综合管理,以局部管理巩固全部管理。如按照阶段性管理的递进模式,可以凭借阶段性管理的进度、指标、过程、环节、得失等进行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才可能以局部性管理为基础,进而搞好综合性的全面管理。企业阶段性管理管理要注重对管理质量状态、运作过程以及实际效果的三大分析。在分析中要从企业 管理实际出发,方法得当,重在分析中找经验,看差距,并及时进行整改;要特别注意对搞好正在运行中的各种管理指标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分析,对管理阶段的具体各项指标的效率、发展特征、管理结果都要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三)要注重管理的实施方案

企业管理的实施方案,就是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管理目标要求、管理内容、方式方法及管理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企业管理过程就是具体的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管理方案是构成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是管理中最富有管理引力和价值的部分。实施管理方案首先要注意方案的目标、实施内容、落实步骤、具体方法、推进层次等要素的配置,具有执行方案的可行性保证。特别要注重管理的人力与物力的两个要素的运用于协调;其次,要注意方案的逐一展开,关注实施过程的运行情况,以及各项具体管理的互动情况和效果显现情况,发现问题可以进行及时处理,切忌不顾条件地匆忙实施,匆忙落实,匆忙下结论;再次。要对所执行的方案进行必要监督、考核与评价,及时总结;最后,要进行各个方案在不同时期执行的效果对比,扬长避短,为下一个方案的执行打下良好的实施基础。

(四)要注重管理方法与技巧

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艺术。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取得实效,关系到管理方法与管理技巧的充分发挥。当前,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已具有系统化优势,已形成了不同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五个环节:一要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其它先进的管理经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新自己的管理体系,优化自己的管理模式,优化自己的管理机构;二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做好管理工作,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性极强的管理项目,更要注重方法恰当,处置合宜,富有新意;三要注意管理的几个机构性的链接与互动。如在实现管理的布局之下,抓好管理的整体性、阶段性段、层次性的管理构架建设,并按宏观、中观、微观管理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管理发疯,运用不同的管理技巧,进行个力的互动,形成管理的清晰层面,保证操作的有效率与成功率;四要不断更新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做到管理不断有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新方案,并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管理模式、特征、规律,形成自身的管理风格;五要充分运用管理制度、体系、机制等优势,调动一切可配置资源,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管理的良好氛围与优势环境;六要特别注意看重各种信息,尤其是管理信息的最新动向、课题研究、发展趋向等,在积极引进与综合利用上善于借鉴,善于吸收、善于反馈。在构建自身的企业管理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管理信息进行管理的自我变革和自我发展。

(五)要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大前提。这就要切实改变管理就是简单的用人办事的陈旧陋习,调动积极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一,领导者要注重选人用人,注意管理人员的德、才、能、绩特征,用其长,避其短,要公正、公平、公开进行人才的选用,利用选人用人的激励机制,使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各显所能;其二,领导者要关心和爱护管理人员,充分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工作权利,关心他们的各种愿望与诉求,做他们的好朋友,知心人。尤其要注意突出管理的人情味和亲情感,多倾听他们的意见,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有当家作主的自豪,有自己的归属感、依靠感、信任感;其三,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特别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意在引进管理的专门人才时,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培养,或创造条件,进行专门的学历学习;其四,要以激励性管理机制进行绩效考核,注重看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责任心,突出鼓励性,看重个人长处,使管理人员在最适合的岗位干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六)领导者要切实改变管理作风

企业管理质量、走向、发展等无一不与企业领导者有极大的关联,企业领导者在其中的作用非同寻常。企业管理事关企业发展大局,作为领导者必须要切实改变作风,树立为企业全员服务的理念,不能把企业仅仅看成是获取经济效益的简单机器。从企业管理是实际看,领导者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明,坚持原则,坚持管理,特别是包括对自己的有效监督;领导者要服务热情,朴实厚道,有亲和力,有人情味,以人为本,看重现代管理的人本要素作用;领导者要亲身参与,做好企业各项管理的规划、计划等工作,发挥现代管理的最大效能,使企业领导工作也真正成为企业全面管理的有机部分,真正成为企业具有相当管理水平的领导者。领导者的管理要高效、科学,切忌有事没事发指示、有事没事就开会,将管理表面化或程式化,不搞管理的文山会海,不搞管理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同时,企业领导者也要成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真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管理中提升企业发展的档次,使企业进快步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行列。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是企业发展之魂。卓有成效的管理会深刻影响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部过程。没有管理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注重对企业管理的概念、形态、现状及管理的思考,才可能真正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把握管理的相关原则,坚持科学管理的方向,实现管理的不断变革与吸收创新,坚持管理理念、技能、调配等的充分配置与应用,也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形成企业自身的管理优势与特色。

[参考文献]

1.[美]罗宾斯.管人的真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2.[美]彼得·德鲁克.有效管理者.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3.[美]彼得斯.探索企业成功之路.上海翻译出版社,1985.

4.[美]泰罗等.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周小其.探索与改革[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6.张波.市政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