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研究
14114700000013

第13章 企业文化精神及价值观的创新体现(1)

唐华建(成都市邮政局)

[摘要]体现企业文化精神主要特征和基本特性创新,促进对文化精神价值观的创意和利用丰富的文化形态提升精神质量,以及用动态性促进精神创新的认知与把握,对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精神建设创新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关键词] 企业文化精神 创新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2013—700711—05

企业文化,即企业的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精神、使命、环境、理念、价值观、文化仪式、相关符号、文化网络、处事方式等关联性极强的要素所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与延伸性。

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三大基本元素构成了企业最基本的发展基础,不仅是现代企业资本的基本形态,也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所在。此中,企业文化精神及价值观的建设与创新,被视为上述三个基本构成的“第一元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灵魂。

作为现代企业智力、体力和物力总和的一种基本体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及价值观的创新,对企业文化建设事业的持续性开发、综合利用,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亦日趋明显。

一、企业文化精神的创新体现

企业文化精神,即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经营和管理活动等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会集中体现出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文化、经营和管理的实质,展示企业的鲜明色彩和个性风格,反映出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以及企业群体意识、企业生存质量、企业未来发展等具体内涵,是企业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企业文化精神包含着包括企业哲学与精神体现、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作风、企业伦理准则等不同内容,也是企业精神在意识形态总和表象下的一种形象化浓缩。企业文化精神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文化精神的特征创新、企业文化的特点创意等几个方面。

(一) 企业文化精神的主要特征创新

企业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内涵与个性,决定了它的形态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企业文化精神的特征创新,对于完美企业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和内涵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1.突出企业文化精神的独特性

企业经营理念、人文和谐、管理手段、群体意识、文化质量、组织构架、凝聚力特性等,无不显示着企业文化精神内涵及关联极强的综合性和企业文化精神的独特性。在文化精神独特性作用下,不同的企业具有个性各异的特征表现,形成自身文化精神的精髓,驱动企业文化精神不断创新。依据独特性创新,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实现新的超越,继而达到精神形态的独特与新颖。

当前,突出企业文化精神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文化精神的独特性会加深对文化中人本精神的理解,促进人本文化的繁衍,运用深刻的人本精神作用于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使人本效应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精神,达到文化精神的高度人性化、理念化与科学化,以高度自觉的凝聚力实现企业全面和谐;二是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会进一步得到更为广泛的创新、理解和认同,会加大在精神层面的探索与改革,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且动力十足;三是在价值观指导下,精神独特性的空间表现可以更为宽泛,理论与实践的验证性互动会更加直观。企业可以在这样的运作之中,获得更多的新思维、新理念,以更新的企业思想和企业行为来壮大自身文化精神的独特性,使之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四是促使企业不辱使命,敢于创新,产生持续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先人一步,以不断领先的独特性优化企业文化,使之步入强势企业之列;六是注重开拓企业文化的经济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必须要突出自身的经济绩效。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宝贵资源,必须充分组织,认真开发,务实求真地进行文化的生产、制造、经营和服务。对这种文化的投入和产出,特别注意文化精神推动企业经济效应的潜能作用,以企业文化的不断建设来加强积累,壮大规模,用整体效益促进企业强势发展;七是以企业文化的集体文化优势提升企业与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体系,搞好氛围,协调行动,抓好模式,规划远景,以文化精神作用于企业各项的综合指标,使企业真正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八是突出独特性的价值特征,面对企业自身和社会两个环境,善于吸收企业文化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思想,新行为,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体式,不断改变文化建设互动关系和突出文化个性,使企业文化精神的优势更为个性化、动态化、体系化、经典化,进而构建出新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的更新换代。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精神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在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上,其未来的表现将更为明显。凭借贯穿企业文化精神的独特性创新,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作用、引力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才有可能形成特色十足的整体的文化效应,在企业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目标中实现一流精神、一流人本、一流思维、一流创新,达到一流经营、一流管理、一流技术和一流服务。

2.彰显企业文化精神的普遍性

企业文化源于社会与民族文化两个普遍环境,是两个文化体系的再现形式。在两个文化深刻影响下,企业文化精神必然要受到社会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刻影响、渲染、约束和规范。企业文化精神的层次、结构都会表现出一种特定性,即主动去影响企业自身成员的思想与行为,这是文化精神普遍性的基本表现。来自我国邮政行业的企业文化研究表明,突出精神的普遍性以彰显文化精神的丰富性,对于文化精神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奠基作用,会紧紧依靠普遍性原理来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实质与质量水准。

彰显企业文化精神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企业文化必须要强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铺垫与社会文化的熏染来丰富企业文化精神。通过企业文化的精神来反映民族语社会的普遍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思想修养和行为趋向,从中吸取精华,丰富企业文化精神库藏,酝酿更多精神的延伸产品;其二,企业文化精神必须要充分利用文化精神的普遍性来树立形象,影响大众,利用社会舞台来演绎蕴藏在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行为等优势要素,突出企业文化的精神所在,形象所在,先进所在,对社会文化施之积极影响,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其三,利用企业文化精神的普遍性扩大文化精神的辐射。这样的辐射对企业自身或社会都极具创新意义,作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精神的几个层面之上:通过辐射企业与员工意志状况、思想境界、一致利益、共同取向等,可以反映引发更多积极的精神元素,开发更多的精神产品;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辐射出企业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人与人、人与物的多种关系,形成优质的自我意识形态,进一步完善企业哲学,巩固和深化企业蕴含的道德与哲学水准;可以扩大企业在追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推崇的普遍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深刻反映企业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极大地表现企业和员工的普遍价值,优化出更好的价值观体系;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精神始终要体现的社会期望、公平竞争、形象塑造、公共关系、社会责任、自我优化等多方面的行为准则,固化企业的自我伦理和自我行为规范,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可以表现企业的生存价值、社会责任、生产进程、发展方针、管理战略、经营思想和营销手段等,企业特有的自我经营理念和经营宗旨。同样,文化精神的普遍性更多会辐射到通企业员工的状态、情绪、信心、责任,以及员工群体习惯、特征、处事、行为等各种形态表现,由此优化精神风貌,展现企业的整体形象。凡此种种,企业文化精神的普遍性客观上铸造了企业文化的精神,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涵,使企业文化可以尽快成为社会文化的精华或典范,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之中更有作为。

(二)创新文化精神的三大基本特性

既定性、可塑性和再造性是企业文化的三个基本特性。同样,它也是企业文化精神创新体现的三个依托所在。企业文化精神一旦形成,三个基本特性的互动将更加紧密,关联更为深厚,作用则更为明显。

8.注重更新企业文化精神的既定性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文化精神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的连续性,就是企业文化精神的既定性。既定性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延续企业文化精神传统,演绎精神的创新,展示精神最新成果,为不断创新奠定新的基础。源于企业文化的代代积累和不断提炼,既定性的稳定持久,传承性极强,这种既定的,成型的文化体式总会集中反映在文化精神的构架与内涵上,形成企业文化精神的特有氛围、范畴和环境。企业文化精神的既定性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稳定发展,但也比较平面单一,注重求稳,因固定而拒绝超越,因传统而忽视创新,自身的“既定特性”常常会影响企业文化的不断深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单一和平面的判断比较明显,成了当今不少企业文化发展实现自我超越的一大瓶颈。

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注重更新企业文化精神的既定性,就要十分重视精神既定性的相对性属性,看到企业文化在基本信念和基本价值观相对稳定条件下必然存在的创造性变革,对企业文化精神予以及时修正、补充和完善。在保持既定性前提下,当前企业文化精神的更新主要存在三个层面:一要注意更新既定性观念,深化理解既定性的基本属性及功能,防止对既定性选择的进行简单的二元判断,即以非此即彼作出简单取舍,割裂其相对性而固守既定的精神宗旨或行为,使既定性模式化,公式化,成为僵化的信条,极不利于企业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二要注意克服既定性带来的照搬照抄,简单移植,一切按既有模式、规矩进行文化精神提炼、继承或弘扬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这样,精神实质与内涵的易被被虚化或架空,成了口号和标语的代名词;三要在既定性中注意增加可选要素,随时广纳吸收,积极引进新模式,新概念,新设计和新举措,对文化精神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创造,在稳定和传承中积极推进精神体系的“更新换代”以适应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及时用新理论、新实践来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优化精神核心,扩大外延,真正提升出企业文化的整体质量与综合绩效。

9.注重扩展企业文化精神的可塑性

企业文化精神的既定性可以延续企业文化精神的延续,不断推进文化历史,那么,企业文化精神的可塑性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则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可塑性针对企业文化精神的相对稳定性而言。任何企业文化一旦形成,总是要依靠相对的稳定性来保证期延续性,在一定时期内以相对稳定的形态,为员工提供执行的对象与遵循的依据。企业文化精神存在着极大的既定性,但它也是可塑造、可改变、可创新的。企业文化精神要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到企业的传统,即要企业文化的既定性,更要考虑到企业文化精神的可塑性,即顺应时代潮流,注意时势变迁,与时俱进。

依据不少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扩展企业文化的可塑性应当在四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要充分利用可塑性原理对企业文化精神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提高,围绕精神内涵,增加创新元素,对文化精神的范畴进行必要的调整与置配,及时利用文化精神的可塑性创造来增加精神建设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创意性,联系实际展示企业文化精神的个性,反映企业文化的崭新面貌,突出企业文化特色。如运用阐述法,依据现实要求与改革发展前景,可以从自我实际出发,增加一些文化精神的人本内涵、价值转换、观念替补等元素,丰富精神现有的内涵或定义,增加精神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创新力;其次,充分利用可塑性特征对企业文化结构、层次、运作等进行干预,以不断创新的模式为文化精神的提炼与普及提供更多的舞台。充分利用对比、例举、借代手段,培养企业自身文化精神的个性、特色和形象,增加文化精神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再次,看重尤其文化精神建设的体系化构建工作,以符合时代特色、反映企业实质、体现社会文化内涵等元素不断充实文化精神,以能适应变化、做出积极反映的开放与动态的文化体系来提高文化的整体质量;最后,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精神的扩张力、动态性推动可塑性的进步,在既定性和可塑性之上确立创新性的“互动点”,以持续的可塑性创新,克服一切按步就班,或按上级相关文化建设的条款、指示来全面统领企业文化建设的倾向,防止千人一面的文化形态,杜绝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对企业文化精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