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骑车游台湾
14112400000003

第3章 基础篇(3)

以下情况不适合摇车:

沙石路面或路面比较窄的时候摇车,若重心控制不好容易摔跤。

半米内有车友时摇车,两车发生轻微碰撞都可能导致摔倒。

摇车时超车,不要离车友太近。

控制车速

“十次事故九次快,还有一次是意外。”绝大多数摔车都是由于速度快造成的。在城市内比较复杂的路段以及放坡时,切忌太快。

将速度控制在可快速反应的安全范围内,这点需要摸索。如骑行速度达到20千米/小时,紧急刹车后,车子还要滑行约5米才能停住。如果遇到危险,你应该在至少5米前紧急刹车,才能避开危险。那么你就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前方5米外所发生的事情,有没有车辆和行人,路边的汽车会不会忽然打开车门,前方路况如何,有没有各种障碍物,甚至包括行人。

还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要记住:遵守交通规则。

学会刹闸

前后闸都要刹

下坡或车速过快时,一定要同时前后闸制动,捏后闸的力度要大于捏前闸的力度。将自行车前后闸调整一下,前闸的行程大于后闸,这样,在你无意识地进行紧急制动时,虽然你同时使劲捏闸,但是由于行程不同,前后闸的先后制动与力度还是会有分别,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地刹闸制动。

点刹

如果车闸太灵敏,使劲制动会造成车轮抱死现象,这就需要点刹。简单地说,就是在放坡过程中,不断地捏紧刹车,又马上松开,再捏紧。这样反复循环,即可有效降低车速。

放坡时重心后移,上坡时重心前移

放坡时除了刹车之外,还要格外注意重心后移。即放坡时,臀部要尽量向车座后面移动。向后多少呢?坡越陡,向后的幅度越大。上坡时如果失去重心,也会摔车。上坡时与放坡刚好相反,身体向车座前部移动,向前多少,同样取决于坡的斜度。

此外,还要注意放坡时里侧脚高,外侧脚低。

这些“小事儿”不要做

不要并骑或打闹。

不要双手离把。

不要在骑行中接打电话;接打电话时,用骑行手势示意后面的车友,再下车接打。

骑行中不要用耳机听音乐。

了解自己的体力极限与骑行的能力,千万不要盲目攀比。累了应就近休息或住宿。如果时间太紧,来不及完成骑行环岛,就选择坐环岛火车等方式完成。

当别人对你喊“加油”时,你要量力而行。

学会摔车

向前飞出去时,尽量将四肢缩在一起,将头尽量低下,团身,然后让身体肉厚的地方着陆,如肩膀、后背或臀部同时侧身翻滚,这样摔车的力量会随着滚动而大大减小。这种摔法取源武术动作,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缓冲自高处下落的力量方面。

摔车时千万不要试图用手、手腕或胳膊来支撑身体。

有时需要主动去摔!在骑行中,当发现有危险障碍物或处于山路急转弯处,外面是悬崖峭壁,而你已经无法在安全距离内停下来时,就需要你主动去摔,用较小的损伤换取生命安全。方法很简单,捏紧后闸的同时,将车把向你打算要倒的一侧急转弯。这时自行车会按照你指定的方向倒在你的前方,你会和车一样侧躺着向前滑行。这时如果你能顺势蹬一下自行车,使它加速滑行,而你得到的将是一个反作用的力,这个力度一般足以配合身体的摩擦力,让你迅速停下来,而不至于撞到危险的障碍物上或飞出悬崖。

骑行前、中、后应注意拉伸

在谢正宽校长撰写的《单车学校教你的52堂课》中有详细的教学,我们可以边学习边做。

上半身拉伸。

下半身拉伸。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青蛙蹲”。

利用自行车拉伸。

骑行中注意补水

少量多次地补水。每15~20分钟,补水一次。气喘吁吁地爬陡坡时,不要立刻大口补水,应含一口水缓缓咽下。方便又安全的方法是使用水袋。骑行中喝水时,水壶应侧举,正面举水壶会挡住视线。

在台湾的铁马驿站中可以免费补水,沿途的便利店也能方便地补水。

“放水”(上厕所)

环台湾骑行时,“放水”很方便,如“铁马驿站”、便利店和景区的公厕等,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些公厕不仅非常卫生,还提供免费的卫生纸!

骑行时的摄影指导

如何在骑行中玩摄影,想必是广大车友,特别是爱好摄影的车友迫切想了解的。它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风光、人像、人文、建筑和微距摄影等门类,我们分别简要介绍一下。

风光摄影

风光片是骑行时最常见的拍摄主题,通常9:00之前或17:00前后光线最适。晨昏时分因光线柔和,可收获优美的影像。取景时,想象显示屏的画面上一个“井”字形的九宫格,被摄主体不要放在画面的中央,而应落在横线与纵的交点之一上。若画面中有地平线和海平线,一般它不要放在画面的中线上,视空与陆地(或海洋)谁作为主体,让地平线或海平线落在“井”字线的横线上。

人像摄影

骑行时经常会拍摄人带景的照片。拍摄人物时,可采用半身像或全身像形式。不要将人物放在画面中心位置,稍微偏移中心较好。如采用低角度,由下向上拍摄,可使被摄者显得高大。追求特殊效果时,可改变角度,特殊的机位产生的非常规构图,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文摄影

骑行时,难免会拍摄一些风土人情。人文摄影,可以使用各种拍摄技巧,角度,抓拍与摆拍相结合。最重要的是真实表现当地人的生活,包括骑友在内另外,还要注意画面的故事性,使照片具有陌生感与内涵。

建筑摄影

建筑摄影可以归入风光摄影之中,但它具有独特的个性。无论古代的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具有独特的美。古代建筑大多追求对称均衡的风格,可将被摄建筑放在画面的中央体现庄严肃穆的氛围,还可以加入一些树木花草,以增添古韵情趣。现代建筑则要表现出现代与潮流的韵味,拍摄时可采用多种构图方式,建议开启相机内置的网格线辅助,以免拍出歪斜的失败作品。拍摄建筑时,最好采用侧光,能突出建筑的立体感,令造型美跃然图片上。

微距摄影

骑行途中,骑友们经常会流连于路边的小花,潜水中鱼儿,花蕊间的昆虫……拍摄这类照片时,应将光圈开至最大,被摄主体不要放在画面正中。

当然,摄影还有其他门类型,不一一介绍。只要怀着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的心态,就能拍出好的照片来。

为了防止相机和摄像机淋雨受损,建议为相机和摄像机配备防雨套。防雨套尽量选择正品,这样在台湾有下海游泳或泡温泉的安排,使用相机和摄像机会更方便。

骑行手势

解读骑行手势

编队骑行时,由于有领骑队员挡风,跟随的队员能减少30%的体能消耗,轻松达到较高的平均速度。

应在确保自己可以安全驾驶自行车的前提下,打骑行手势。如果为了打手势,让自己摔倒或车子危险摇晃,则得不偿失。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在骑行中,用“喊”来通知队友,而不是打手势的原因。如果实在不能单手控车,可骑在队伍的最后面。

使用约定俗成的手势,不要自创。骑行队伍中每个人都要练习打手势,手势要做得正确到位,以免误导他人。

骑行手势

为了便于车友掌握并在骑行中使用,我们简化了骑行手势。

通知路况之一

当领队发现路面有坑洼或井盖等影响正常骑行的情况,通知后面的队友。右手指向非正常路面,摆动或划圈指示。如有需要可同时大声提示,以提醒后面的车友。

以左手做动作则反之。

通知路况之二

右手向后伸出,掌心和地面垂直,左右摆动,通知后面的队友:前方路面右侧有大型障碍或大型车辆无法通过,需靠左侧停车。

以左手做动作则反之。

停车

右手握拳,高举过头。或左手握拳,高举过头。

转弯

在路口,右手侧平伸出与地面平行,掌心向前,通知后面的车友向右转。

以左手做动作则反之。

前进

右手手掌朝前,高举过头,并前后摆动,通知后面的车友继续前

减速

右手手掌朝前,手臂弯曲,高举过头,通知后面车友减速,同时队伍不要跟得太紧密。

换位

向下伸出右/左手,前后摆动,并渐靠路边,通知后面的队友超过自己。后面的队友迅速补上,领队慢慢移至队伍的最后面。

单列骑行

一手高举过头,伸出一指,表示单列骑行。一般在比较复杂的路况时多以单列骑行。

双列骑行

一手高举过头,伸出两指,表示双列骑行。在路况较好时多采用双列骑行。

台湾和大陆自行车相关用语之不同

台湾用语——大陆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