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吃对食物养好肾
14112200000001

第1章 肾为命之根,食为养之本(1)

肾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民间也素有“养生以肾为本”的说法。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饮食养生,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曾经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肾脏作为藏精纳气最重要的处所,更离不开饮食的滋养。

本章介绍了中西医对于肾脏的不同认识,为什么要养肾,养肾有哪些重要性,以及肝心脾肺和肾脏的关系,人为什么会肾虚,饮食上要如何养肾等。希望通过阅读本章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肾是先天之本,养生必先养肾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我们身体的“老本”。肾主藏精,肾脏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生长发育的良好与否。肾气足则人体健康、延年益寿;肾气虚则百病丛生、容易衰老。因此,养肾是健康的根本。

关于肾的中西之分

肾脏作为一个实体器官,位于人体的腰部,脊柱的两旁。虽然西医和中医所说的肾脏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实体,但对肾脏功能的理解却各有千秋。

西医的肾

西医的肾,就是人体解剖所呈现出的实体器官,是具体的、肉眼可见的,位于人体胸椎第12节与腰椎第2节间,腰部两侧的后方,宛如一对超级大蚕豆。在西医眼里,肾脏是一个能够产生尿液和排泄废物的器官。肾通过产生尿液,可以排出人体内100多种因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氮等。在尿液排泄过程中,肾脏还会借由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排出量比例,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西医中的肾脏只是一个身体器官,它就像一个24小时不停工作的“清洗工厂”,有三方面的功能。第一,肾脏相当于人体的“净水机”。肾脏一天大概要过滤血浆200升,相当于人体血浆量的 6倍。第二,肾脏在人体中起到“筛子”的功能。肾脏可以利用筛孔大小的过滤结构,把有用的东西留在血液中,同时把代谢的废物排到尿液中。第三,肾脏是“生命工厂”。肾脏能够生产很多与内分泌、代谢有关的激素,与调节血压、生成红细胞、骨骼代谢等密切相关。

◎我们的肾脏有左右两个,是一对蚕豆形的实质性内脏。

中医的肾

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的肾不同,在中医的理论里,“肾”是个功能单位,不单纯指西医实实在在的实体器官,它的功能范围涉及到西医学里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骨骼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

中医认为,“肾”是主宰身体所有的动力源泉,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遗传能力、水液代谢、呼吸功能调节等。肾气足,则人的呼吸深沉绵长,毛发乌黑亮泽,性功能正常,精神面貌好。

肾具有“主骨、生髓、通于脑”的功能,所以它还关系到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黄帝内经》认为“肾生骨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可以化生骨髓,脑髓为骨髓的集中营,所以,一个人的肾气充足,他的骨质便坚固,脑力也会非常灵敏。如果一个人的骨质疏松,走路没有力量,非常健忘,容易失眠,那就说明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因此,中医临床常以补肾法来治疗内科的神经衰弱等病症。

为什么养肾这么重要

肾主藏精:肾是储存生命基本物质的“宝库”

中医认为,肾藏精,具有贮藏、封存精气的功能。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藏于肾中,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后天没有办法改变;后天之精是从外界获得的,需要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从饮食水谷中摄取,所以后天之精可以通过脾胃运化而得到不断充盈,有限的先天之精也需要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总之,肾是人体精华的藏宝库,宝库中储存的物质越多,人体便越强壮。

肾主生长发育:肾精是推动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等几个阶段,而每一阶段机体的生长发育或衰退情况,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人自出生之后,肾精及肾气逐渐充盛,到幼年期,在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头发生长较快并逐渐稠密,更换乳牙,同时骨骼逐渐生长而身体增高;青年期,肾精及肾气更加充盈,表现为长出智齿,骨骼生长,开始有生育能力;壮年期,肾精及肾气最盛,表现为筋骨强壮,头发黑亮,精力充沛;老年期,随着肾精及肾气的逐渐衰减,表现为面色憔悴,头发脱落及生殖能力丧失等现象。

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能力等,都与肾精及肾气盛衰密切相关。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期,体内就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中医学称之为“天癸”。它来源于男女之肾精,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和充盈。天癸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当天癸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男子则出现排精现象,女子则按时排泄月经,男女性机能开始成熟,并已具备生殖能力。此后,随着年龄的变化,肾精由充盛而逐渐衰减,天癸也逐渐减少,生殖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肾主骨:肾若不好,骨骼就不会好

在人的一生中,骨的生长、发育、衰老皆与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这样生动描述了肾气盛衰与骨骼发育的关系:女子七岁“齿更”(换牙),三七“真牙生而长极”(智齿开始生长,身高达到极限),四七“筋骨坚,身体盛壮”,男子八岁“齿更”,三八“筋骨劲强,故真牙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随着肾气衰落,女子七七则“形坏”,男子五八“齿槁”,八八“形体皆极”,最后都免不了“五脏皆衰,筋骨懈堕”。只有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滋养,才能坚固有力;若肾精不足,骨髓生化无源,不能营养骨骼,特别是在小儿时期,就会出现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等;对于成年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对于老年人,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皆由肾精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肾精充足,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则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反之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见“脑转耳鸣”,小儿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成年人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严重者,则可发展成为健忘症。

齿与骨同出一源,所谓“齿为骨之余”,也由肾精充养。牙齿的好坏能反映骨骼的好坏,也表现出肾气的盛衰。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若肾精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这就是很多老年人牙齿脱落的原因。

肾主水:肾是人体水液代谢的“总开关”

肾主水,主要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机能。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虽然与肺、脾、肝、肾等多个脏腑有关,但起主导作用的是肾,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贯穿在水液代谢过程的始终。

如果肾的固摄功能正常,当人体需要把水排出体外时,肾这个“总开关”就会打开,如排尿;当需要把水留在体内时,这个“总开关”就会关上。一旦肾的固摄功能失常,“总开关”该打开的时候打不开,多余的水留存在体内,人就会出现水肿等问题。相反,该关上的时候关不上,就会出现遗尿、尿失禁等问题。

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离不开肾的参与

中医认为,人体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正常的呼吸运动是肺肾相互胁调的结果,所以《类证治裁》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在呼吸的过程中,呼气是肺的功能,吸气是肾的功能。气虽然是由肺吸进来的,但是呼吸的深度却和肾纳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如果肾主纳气的功能失常,呼吸便会变得不正常。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果久病咳喘,劳伤肺肾之气,以致肾虚,肾气不固,肾失摄纳,吸入之气不能摄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多吸少、短气、动则喘甚等肾不纳气的表现。

肾开窍于耳:肾精足,耳朵才听得更清楚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官九窍与脏腑相对应,如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而肾则开窍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肾“在窍为耳”,《灵枢·脉度篇》又指出:“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为肾之官,肾精足则听觉聪敏,肾精虚则两耳失聪。耳听觉的变化,可以作为推断肾气盛衰的一方面,如果人的肾精不足,耳窍得不到充分的滋养,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耳聋。老年人之所以听力下降或耳聋,主要原因就是肾虚。

肾之华在发:头发需要肾精的滋养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肾者……其华在发。”华,有荣华外露之意。头发的生长要靠肾精的滋养,故发为肾之华,即头发是肾精是否充足的外在征象。头发浓密、乌黑、有光泽,表明肾气旺盛;相反,头发稀疏、焦黄,表明肾气不足。

头发的生长与脱落,荣润与枯槁,不仅和肾中精气的充盛程度有关,而且和血液的濡养有关。所以,中医又有“发为血之余”的说法。但头发的生长,根本在于肾,这是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而充养头发。从幼年时期开始,肾的精气开始充盛,头发开始生长;青壮年时期,肾的精气旺盛,因而头发乌黑发亮,到了老年,肾中精气渐衰,故头发变白,枯槁少华,容易断落。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在临床所见,凡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或早脱早白者,多与肾中精气亏损有关。

◎“肾之华在发” ,肾气充足的人,头发通常比较茂密而且有光泽。

肝心脾肺,个个都离不开肾的滋养

人体五脏涵盖了肝、心、脾、肺、肾等五个脏器,贮藏着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五脏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肾脏作为藏纳精气的“大总管” ,地位更是非同一般。

肝肾同源:肾精充盈,肝血就不容易虚

“肝肾同源”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是肝肾精血能够相互化生: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转化的关系。

根据五行理论,肾属水,肝属木,滋水可以涵木,补肾的同时也能起到养肝的作用,肝血的化生实有赖于肾精的充盈。《张氏医通》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清血。”就是说肾精如果足够充盈,那么肝血自然就能得到很好的补养。如果没有很好地养肾藏精,肾水不足就会直接导致肝气不足,肝气就起不到升发的作用,人便容易出现疲劳等症状。

◎“肝为罢极之本” (罢极,耐受疲劳之意) 。肝血不足则人易出现疲劳、思睡等症状。

心肾相交:肾阴上济,便能够降下心火

在中医的理论里,五脏分属于上中下三焦,心属火,位于上焦,肾属水,位于下焦。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心火能够下降于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能够上济于心,资助心阴,制约心火,使心火不亢,这种良性状态称为“心肾相交”,也叫“水火既济”,是心肾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重要保证。

虽然心肾相交是心与肾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从五行的角度来看,水能灭火,肾水能够制约心火,肾水处于主导地位,心火更加依赖于肾水。当肾水不足,即肾精、肾阴虚乏时,心火便容易出现亢盛的状况,外在的表现多为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临床上治疗这种肾精(阴)不足型的失眠常常通过滋补肾精(阴)而取效。

脾肾互助:温补肾阳,就可以温暖脾土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充养人体,为后天之本。两者相互滋生,相互促进,为人体生命活动之保证。在中医的理论中,肾与脾除了相互为用外,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体现在脾气与肾阳上,即脾气的运化功能需要得到肾阳的温煦才能健运。

如果把脾比作煮饭的锅,那么肾就好比是锅底的火,如果火不够旺,锅里的饭自然不容易煮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吃了很多补脾的药,但是依然消化不良,拉肚子,根源就在于肾火没有得到充养,只要肾阳旺盛,自然脾气充足。

◎肾阳不足,难以温暖脾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

肺肾相生:肾气固密,更有助于肺气潜纳

根据五行理论,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肺金和肾水是“母子关系”。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协同,能够保证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在生理功能中,肺和肾互相配合、互相影响,叫做“金水相生”;在病理方面,肺气虚损可以导致肾气衰弱,称之为“母病及子”;相反,肾气衰弱也可以导致肺虚,称之为“子病累母”。

从养气的角度来看,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当肾气充足时,能够充分发挥对气的摄纳作用,也就是说能够保证人体底气的稳固,从而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功能,也就能够维持一定的呼吸深度。因此,肾气强的人往往呼吸深长而有力,而肾气弱的人则常常呼吸浅短,甚至动则气喘,对于此类患者,便需要通过养肾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