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世界极致之美100地
14111900000007

第7章 快乐追逐No.1一生向往的美丽之城(4)

除了领略东京的繁华魅力之外,日本大部分宗教建筑地都是很值得一看的,包括日枝神社、护国寺和浅草的神庙及“红宝塔”。尤其是供奉京都守护神的日枝神社,它经过多次重建,却依然保持了原本风貌的日本文化。

江户时代的皇宫苑囿以及护城河上著名的二重桥,在月色和雪光的映衬下极富日本特色。据说这张照片所反映的正是江户城最具代表性的角度。

最美中的最美

从东京驱车30分钟,就能到达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的东京迪斯尼乐园。东京迪斯尼乐园是由美国迪斯尼公司和日本梓设计公司合作建造的,在构想之初就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和受到世界性的关注。工程耗资1500亿日元,以美国迪斯尼乐园为参照修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迪斯尼乐园。它的主题乐园面积为七八十公顷。比美国本土的两个迪斯尼乐园还要大。乐园从1983年4月15日开放以来已成为男女老少各享其乐的旅游胜地,1994年~2000年连续6年的游园人次超越美国本土的迪斯尼乐园,并一度引发日本的“迪斯尼热现象”,如迪斯尼服装热、迪斯尼游乐热等,荣居东京最热门的旅游点。

繁华的东京到处高楼林立,比埃菲尔铁塔约要高出4米的东京铁塔直刺天空。

慕尼黑啤酒城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最美理由

倚靠在阿尔卑斯山的倩影里,徜徉在伊萨河的柔波中,近千年来文化变迁在建筑上留下的痕迹,和那幽幽的宗教情节,再加上奔放的啤酒和音乐,德国现代化的工业,以及欧洲前卫艺术思潮,这些变化多端的组合,呈现出一个宁静古朴又奔放时尚的慕尼黑,就像阳光下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不同角度都给人以惊喜。

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长期被作为王朝统治的中心,但它的名字,却和宗教有着深远的联系。慕尼黑在德语中意为“修道士之家”。早在8世纪,就有爱尔兰的修道士来到这里传道,因为此地处在夏夫特拉恩修道院附近,所以就有了慕尼黑之名。而慕尼黑最早见于史料文献的年份却是1158年,这一年被认定为慕尼黑建市的年份。12世纪当它在巴巴罗萨王朝统治之下时,已是一个很繁华的小市镇,当时的王室成员也曾长期居住于此。后来,果不负其名,慕尼黑成为了德国的宗教集中地。

慕尼黑位于多瑙河的支流伊萨河畔,和穿越了欧洲的多瑙河一样,这里的建筑风格也兼容并蓄,从古罗马式、哥特式到巴洛克式,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一应俱全,人们也把慕尼黑誉为“伊萨河畔的雅典”。

漫步于慕尼黑旧城,扑面而来的是几百年的气息,擦肩而过的是各大洲的人群。城区中心是慕尼黑的广场,各条交通路线都从这里辐射出去,也是游客必到之地。在16世纪的欧洲,各国纷纷卷入战争,虽然德国也卷入其中,但慕尼黑却幸免于难,马克西里安王子为了表示纪念,在广场上修建了纪念柱。圣母怀抱圣子站在高高的柱顶,几百年来一直静静俯看着脚畔的人群走过。广场北面的新市政大厅建成于1908年,为新哥特式建筑,有着高达85米的钟楼塔尖。每天11∶00和下午17∶00时,人偶会出来报时,12个人偶们会伴着音乐重现1568年威廉五世公爵和罗琳婚礼的盛大场面。广场西北面就是有着意大利式洋葱头顶的圣母大教堂, 500多年来,蓝色的圆顶都在天际下闪着迷人的光泽。

城南,则是慕尼黑最纯朴的市井与乡土气息所在。这里有人称“老彼得”的圣彼得教堂,当年无数的黑衣修道士在这里祈祷,聆听碧色大理石钟楼上悠远的钟声,让自己的灵魂与慕尼黑融为一体。 “老彼得”对面的塔尔街上有圣灵教堂,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筑。它竣工于1441年,外表比较朴素,内部肃穆,彩绘玻璃在流光溢彩之中也显出庄严来。祭坛上的壁画是米开朗基罗的《耶稣受难图》 ,这里还安葬着历代的王储,一切似乎都浸淫着宗教氛围。而走出这两座教堂,走上青石街巷,却又全流动着世俗的欢乐。食品市场上的啤酒,各色鲜艳的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悦目的颜色,还有玫瑰、草莓、香兰,这些馨香也弥漫在小巷中——这是最乡野的慕尼黑。孩子的嬉闹,大人把双脚浸入流淌的清泉;红白格花棉布上金色的啤酒,还有老人皱纹中的慈祥,似乎几百年来一切都欢乐如往。

而慕尼黑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之一,它的出版业仅次于纽约;还有雄厚的电气工业,像宝马的总部就在此地;此外,它还拥有71家剧院、50座博物馆、 21个贸易市场和11所大学;欧洲专利局、德意志财政委员会、歌德学院也都在此设立总部。这一切的风景,还有什么你没有想到的吗?

位于旧城中心的广场,主体是新哥特式建筑市政大厅,不远处是有着“蓝色洋葱头”的圣母大教堂。

最美中的最美

说到慕尼黑,就不得不提到啤酒。慕尼黑的啤酒享誉世界,而慕尼黑人也十分钟爱啤酒,平均每人每天饮用500多毫升,一年下来每个人会饮用230多升,不愧为“啤酒之都”。慕尼黑还有一所啤酒大学,为全世界培养酿造专业的人才。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更是闻名天下,它可以追溯到1810年,当时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的储君德亲王与萨克森·希尔登豪森的黛丽丝公主的结婚典礼,人们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最终形成了慕尼黑啤酒节。这之后的100多年,每年的9~10月间,这里就变成了啤酒的海洋。开幕式上,时任的慕尼黑市长会用木槌敲开一个啤酒桶的龙头,饮下第一杯,然后长达16天的狂欢就随之开始。节日上除美酒,还有各类小吃,人们也会穿上巴伐利亚的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几百万升啤酒会在逢人就喊“干杯”中一扫而空,举城欢腾。

啤酒节上人山人海的场面。

哈瓦那加勒比海的明珠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古巴首都,坐落在古巴岛西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同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隔海相望。

绝美季节

11月至次年4月。

最美理由

关于古巴首都哈瓦那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哈瓦那所有居民却一致认同没有比它更美的城市。作为加勒比海上最富裕的城市,哈瓦那的美丽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古巴,并首次赞美了古巴的美丽。他在航海日志里写道: “这是人眼所能见到的最美的岛国。 ”哈瓦那,被誉为“加勒比海的明珠”,它是美丽中的美丽,是加勒比海浪轻快悦耳的节拍,是雪茄中弥漫的优雅蓝调,是海明威一生眷恋和沉迷的地方。

哈瓦那本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印地安女子的名字,现在,这个动人的名字被赋予了古巴的首都,这个斜倚在墨西哥沿岸的美丽城市。哈瓦那位于古巴西北部,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隔海相望,它处于热带地区,不过因为有海洋气候的调节,这里并不似人们想象的那般炎热,而是四季如春,气候温和。街道旁行行棕榈树摇曳,红的火树花、白的玉兰花、粉的夹竹桃,花瓣不期地落在如茵的草地上;海风带来了温润的气息和轻快的海浪声,又拂起阵阵花香,在海岸处徘徊留连,这里处处是信手拈来的醉人美景。

哈瓦那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面积不大,街道狭窄,但却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以西班牙统治时期的痕迹尤为明显。哈瓦那老城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回首往事,1511年时,古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那时这里兴建的大量宫殿、贸易商行及教堂,一处处都曾目睹了17、18世纪的殖民者是如何靠掠夺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当时西班牙船队满载金银财宝,在归国途中将哈瓦那当作他们的中转站。光阴荏苒,如今的哈瓦那染上了拉丁奔放的风情。另外,这里也因销售甘蔗、莱姆洒和雪茄而繁荣,现在人们一提起古巴,必会想到哈瓦那这些丰富的物产,甘蔗的甜、莱姆酒的冽、雪茄的迷醉,无一不让人向往。而新城则毗邻加勒比海,这里的建筑规划较为整齐,有豪华的旅馆、公寓、商店和漂亮的街心花园,在整个拉丁美洲,这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城市。

哈瓦那海湾狭长,是著名的良港,海底建有狭长的隧道沟通两岸。在哈瓦那海湾进口处左岸,是建于1632年的莫罗城堡。城堡有着险要的地势,峭壁陡峰,让人目眩,这里最初修建的目的是防御海盗。在1762年英国殖民者进攻哈瓦那时,就在莫罗城堡前遭到了古巴农民自卫队的英勇抗击,莫罗城堡因此在古巴历史上写下了沉重的一笔。而19世纪中叶,这里又成为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者的监狱。历史风云变幻,当一切阴霾散去,这里在1978年成为了古巴当局设立的一个旅游点。人们登上那高高的城堡,俯看潮来潮往,尽情思忆遐想。在左岸对面的卡瓦尼亚高地上,还有一座圣卡洛斯城堡,它每晚9点都要举行鸣炮仪式。这个传统可追溯到17世纪,那时哈瓦那才刚修建起城墙与城门,而当时的鸣炮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为了宣示哈瓦那城门与港口的夜间关闭,不过今天,这个仪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隆重的旅游项目,以飨在哈瓦那海风摇荡的夜色中及在环绕着香雪兰的教堂中畅游的人们。

地势险要的莫罗城堡,这里每晚都举行鸣炮仪式,宣布关闭城门和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