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姆鲁特山实质上是公元前1世纪的科马吉尼地区的国王安提俄克斯一世的陵墓,这座人造高山建于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34年。在众多的神话中,诸神都将山顶作为其传统的居住地,所以安提俄克斯一世建造了这座高山作为自己最后的栖息地,并建造了众多神像与他自己的雕像,以示他自己与天神有着一样的荣耀,而且传说安提俄克斯一世长得十分英俊,个性高傲而强势,正如纪念碑上的碑文所记: “如此我就将我万能的神们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我年轻的脸的同龄伴侣。 ”正是为了与神同在,安提俄克斯一世才命人在这里雕塑了很多巨型的神像,内姆鲁特山成为了许多巨大的神像之家。
安提俄克斯一世所统治的王国,位于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着贸易上的地理优势,而作为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后代,又让他们在叙利亚与波斯的贸易中大为受益,使得国力日渐强盛。科马吉尼最初是塞琉西王国的一部分,公元前2世纪中叶该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安提俄克斯一世时,科马吉尼与罗马帝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成为当时小亚细亚最为光辉的中心之一,不仅经济发达,各种文明也在这里交融碰撞,绽放出异常耀眼的光彩。
在远离人们视线几个世纪后,在公元1881年,一个叫卡尔赛斯特的德国工程师发现了内姆鲁特山。虽然他们非常渴望找到安提俄克斯一世的墓,但遗憾的是在之后的挖掘当中,人们并没有发现,但是,人们肯定它就在此地无疑。其实有没有遗骸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这些保存下来的巨大雕像中,人们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安提俄克斯一世傲慢自大、睥睨天地众神的灵魂,也感觉到了他那如炬的目光曾经是如何的巡视着这块地中海与黑海碧波间的钟爱之地。时至今日,内姆鲁特山上的一切与他那辉煌的王国一起,都未真正消失在历史洪流中,而是愈发让人目眩神迷。
最美中的最美
安提俄克斯一世的陵墓高达49米,直径152米,由狮子和鹰充当守护。神话中鹰是神的信使,狮子则是神和国王的看护,象征着国家的守卫者。陵墓东西两侧的布置基本相同,但处在东面坡地上的雕像要明显保存得更为完好些。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一层又一层的石块堆砌而成,而不是从整块的石块中雕出的。经过了数个世纪的沧桑,这些神像的头部与身体已经分离,零落地散在四周,但从巨大的石像头部上,仍清晰可辩希腊人的头顶被饰以了波斯人的发式,透露出当时这里人们血统的信息。
陵墓西侧的雕像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所有的雕像都被移出了原来的位置。它们原来的顺序与东边的雕像一致,不同的只是多出一个国王与众神握手的雕像。这里有一座石雕狮子很值得一提,它长约2.4米,宽达1.75米,显得威武无比。它的姿态是正向右边缓步走来,脖子上有一弯半月,身上与腿上则有16颗星星同时闪耀,星星身上带着8道光柱,光芒四射,狮身上还有3颗带着16光柱的星星。这只众星环绕的狮子记载了公元前62年7 月7日当天的星相,显示出了当时木星、水星以及火星的位置。为什么要特别记载这个日期现在还在研究当中,猜测之一是它也许表示的是建筑的动工日期。正因有未解之谜,内姆鲁特山变得越发具有魅力。
安提俄克斯一世的陵墓和陵墓前的石雕像。
迈泰奥拉修道院天空之城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希腊特里卡拉州色萨利区,是该地区众多修道院的总称。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从11世纪起,在几乎都是砂岩峰的地区,修士们选定了这些“天空之柱”。在15世纪隐士思想大复兴的时代,修建了24座隐修院,尽管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16世纪的湿壁画艺术是早期拜占廷绘画发展的一个基础阶段。
迈泰奥拉其实是众多修道院的总称,但不是所有修道院都可以冠以此名,只有位于希腊特里卡拉州色萨利区的修道院,才可以叫做迈泰奥拉。在色萨利区有着两个闻名于世的景点,一个是众神曾经居住的地方奥林匹亚山,另一个,就是多座迈泰奥拉修道院。奥林匹亚山代表着欧洲文明早期所向往的奔放,天上众神的力与美把它尽情渲染;而迈泰奥拉则代表了中世纪欧洲的清欲与自我思考,它就是人们在繁华尘世中开辟出的一块净土,被人们用心灵来世世守护。
在希腊语里,迈泰奥拉意为“悬在空中”,这也就点出了它与其他修道院的不同之处。几百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使这里从海洋中抬升起来,形成了一片石林,这些巨大的山岩从广阔的塞萨里亚平原拔地而起,最高的距地面400多米,有些岩壁几乎是直落而下的,它们形状各异,色彩不一,迈泰奥拉的修道院就是雄踞于这些高耸的岩石顶点。自11世纪以来,僧侣们开始在这如同通天柱般险峻的山峰上修行。迈泰奥拉也逐渐成为了希腊东正教的另一重要中心。在这里的第一个教堂,科里亚空教堂,也因此很快成为了这里的修道院的中心。在14世纪中叶,著名的阿塔那西奥修士来到了这里,并且选择在一座高岩上新修了一座修道院,而他最后也被教徒们称为圣人,正是他为此处取了迈泰奥拉的名字。在之后的数个世纪中,这里成为了帕萨里亚地区最具权威的宗教中心,在最辉煌的时候,它拥有24座修道完,分散在大大小小的山岭之上,而修士的人数逾千,这些修士在之后抵挡土耳其人带来的伊斯兰教时,成为了主要力量。这里的交通十分不便,出入只能依靠强索、藤篮和滑车,进入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很少有人能够到达这里。一直到20世纪修建了石级,才让这里的交通有所改观。现在矗立在山岩上的修道院仍然庄严肃穆,平和而安详,与相距仅有数公里的现代都城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些对比,本身就是对人心灵的一种震撼,因而这里也被人称为“天空之城”,不仅由于它建立在高岩上,也因为它带给人的震撼。
最美中的最美
在1370年,梅加罗·梅泰奥拉修道院在此修建成,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一直是最大的一座修道院,到这里参观的人都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它要首先登上百余级石梯,它们全部都在山崖上凿出。走过这段宛若朝拜前奏的艰辛之路后,就能到达修道院博物馆,在那里珍藏有历史悠久的手稿和圣像,全都反映了东正教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其内部的壁画色彩鲜艳而不流俗,极具艺术价值。人们推测,这很可能是著名的阿索斯圣像画家卡坦拉诺斯的真迹。它的不远处则是华尔拉姆修道院。
迈泰奥拉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埃其乌斯尼古拉斯修道院,在当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这里却少有人来。修道院的主体用石料建成,房顶用红瓦铺就,木质的走廊在深渊之中延伸出去,令人眩目惊叹。修道院内部有餐厅、厨房、医院和塔楼,结构和布局都考虑到了采光和空气流通的因素,并以壁画装饰,修道院内部的空气条件也十分利于壁画的保存。这里有很多16世纪流传下来的壁画,因为保存完好,至今仍十分精美,据说这些精美的壁画出自克里特画家西奥非尼斯之手。修道院中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就是主圣显容教堂,它有着一个高大圆顶结构,是根据16世纪的拜占庭方十字形式而修建的,内部的饭厅有5根立柱支撑着拱形屋顶,布置以圆形石桌为主,十分古朴。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蓄水池,由于这里岩高坡陡,没有水源且缺少建筑材料,所以人们才想到在岩石上凿出水池用于积蓄雨水,这是多么巧妙的构思啊。
在这里修行的修士们都要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奉行严格的禁欲生活。瓦拉姆修道院有着大量的的圣经作坊,从印刷到装订,工序一应俱全,还有着很多珍贵的东正教圣像,甚至有古老的绣像和手绘像,十分少见。修道院中珍藏的众多手抄本《圣经》 ,则是这里修道士们的骄傲。
迈泰奥拉修道院中的一座,处在高高的柱形山岩的顶部。在这样的地方修行,才是真正的远离尘世。
耸立于岩石峭壁之上的迈泰奥拉修道院,有着遗世独立的气质。
桑给巴尔的石头城黑人海岸的白色建筑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温古贾岛(桑给巴尔岛)西海岸的中部,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现在是桑给巴尔首府桑给巴尔市的老城区。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桑给巴尔的石头城是东非地区斯瓦希里人建造的诸多海滨商业城市中的一个杰出范例。石头城完好保留了古代的城镇建筑物及其优美的城镇风光,城中还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反映了其别具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非洲、阿拉伯地区、印度和欧洲等地区的各种不同文化的汇集,这些文化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持续发展长达1000年之久。
在琥珀般碧绿透明的海水中,在赤道附近中南部的黑非洲,赫然出现了一片白色的石头建筑,就像误闯进了童话,一千零一夜中的神秘国度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位于桑给巴尔的石头城。
“桑给巴尔”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黑人海岸”,曾经是桑给巴尔帝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市区西部临海一带为古老的石城区,呈三角形布局,面积约10平方公里,城内建筑多由珊瑚石建造,因此桑给巴尔有“石头城”之誉。在这个小小的城中,有着迷宫一样回旋的胡同群,密布着大小不等的巴扎儿(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清真寺、奢华的阿拉伯房屋,可以看到阿拉伯、葡萄牙等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超过500种不同样式的阿拉伯手工艺木门,历史悠久。近200年来人们几乎毫无变化地生活在这里,桑给巴尔的石头城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世界遗产。
这座“石头城”建立的时间,推算起来应该是8世纪。那时阿拉伯人具备良好的航海技术,已经能架着独桅帆船,凭借着印度洋季风,飘洋过海来到这里。其中不少人最后在此定居,与当地人结婚生子,最终孕育出了斯瓦希里文化。之后,波斯人也来到了这里,与阿位伯人一起给这里带来了伊斯兰教。现在走在这座石头城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清真寺,它们或考究或简陋,或大或小地散落其中,成为这里的又一道独特风景。除了各色的清真寺,桑给巴尔还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印度庙等,可谓集世界各种宗教建筑之大成,让人在一城之内就可以饱览各种建筑精华。不过,这还不够,桑给巴尔的气度远远不能只用宗教建筑来概括,只要看一看它的高等法院大楼就会明白这般说法是有道理的。这座结合了阿拉伯风格与葡萄牙风格的建筑出自英国建筑大师辛克莱之手,建成于19世纪,它让人不禁联想两种文明是如何跨过了海洋结合在一起的,也让人对桑给巴尔的海洋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在依偎着碧波蓝天的海岸上,矗立的则是王宫博物馆,它呈现的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情,墙壁厚实、阳台宽敞,让人在体会文化的同时还可以随性一览海天一色的美景。
桑给巴尔城中散布的各种建筑,还表现了浓郁的斯瓦希里文化风情。斯瓦希里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它由各民族的文化融合而成,其在建筑方面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在当地的民居。当地民居通常用栲树做支柱,再以珊瑚岩和石灰浆垒墙,而屋顶的铁皮盖顶一般漆成暗红或白色。其实最独特的当属民居的大门,闻名于世的“桑给巴尔门”指的就是这种门,它用料讲究,选用当地出产的菠萝蜜树材,或是非洲和印度进口的柚木,这样木质才足够坚硬,做出的大门高大而厚重,门上还会钉上几排铜制饰钉,与我国古代官府大门十分类似。另外,门上还会有各种雕图装饰,凭主人喜好选择,每种图案都有着自己的意义。不过,几乎每个门的外圈都会刻上一条链子,据说这样可保佑全家平安。这种大门已被视为当地的“国粹”,一扇制造于1695年的门是桑给巴尔最古老的大门,现在被收藏陈列于桑给巴尔博物馆内供人观赏。
“石头城”可算是桑给巴尔的一部活历史,因为它历史久远,目睹了桑给巴尔的沧海桑田,这里的荣光与屈辱都曾被它的目光穿透过。桑给巴尔曾是黑奴交易地,充满了黑人的血泪。石头城东部靠海的一隅,保留着一座年代久远斑驳陆离的房子,当地人把它叫“奴隶洞”,它是当年囚禁黑人的地方,记录了桑给巴尔辛酸而黑暗的一页。而在桑给巴尔中央市场不远处,有一座建于1873年的英国圣公会基督教堂,它既有哥特式的风格,又兼有阿拉伯风格,据说其所在地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奴隶公开交易所上的旧址,它的建立标志着奴隶交易的结束,也掀开了当地历史新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由珊瑚石建成的白色建筑。
工艺精湛、设计精美的“桑给巴尔门”,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及重要的文物价值。
杰内尼日尔河谷的宝石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它建造在马里中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尼日尔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的左岸) ,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只有500公里。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