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世界极致之美100地
14111900000014

第14章 炫耀美丽No.1建筑艺术惊艳上演(3)

歌剧厅拥有1547个座位,通常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的表演。歌剧厅的内部陈设新颖而华丽, 200回路完全由电脑控制的舞台灯光能营造如梦如幻的豪华场面,为避免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舞台上的两幅巨型幕布也别出心裁,由法国毛料织造,一幅用红、黄、粉红三色构成的图案,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称“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图案,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两幅幕布交替拉起,昭示演出的开始。此外还有一个小型戏剧厅和剧场,分别可以容纳544、398名观众。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用来上演实验剧目的微型剧场,华丽之极。

音乐厅是一个可以容纳2679名观众的地方,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的表演。音乐厅特别之处在于它拥有一架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风琴由10500个风管组成。

贝尼朗餐厅可以同时接纳6000名以上的游客,作为歌剧院的配套设施,完全有能力与歌剧院的庞大客流量相配。

灯光映衬下的悉尼歌剧院,美丽得无以复加。

悉尼歌剧院使用了数以万计的白色瓷砖,如同白色风帆一般,在这三面环海的位置上,人们总是要为这壮丽的艺术品感动震撼。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非洲奇迹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距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北部300多公里。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最美理由

这里几乎没有一座教堂高出地平面,都处在深坑之中,难道是为了苦修以显对主的忠诚?可了解它后,也许你会认为这才是人类最原始纯朴的表达,和人类祖先最早的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完全凿出来的教堂里聆听布告,仿佛也远离了尘世,只余宁静的四壁,也许会让人真正用心去感受世上的种种事物。黑非洲的土地上,文化的交融碰撞出这样一处别致的建筑,令人大开眼界,而又若有所思。

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是基督教徒,传说神在梦中给他旨意,要他在埃塞俄比亚建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在整块岩石中开凿出教堂。虔诚的信徒不敢怠慢,立刻在国内广招贤人,日以继夜地工作了24年,终于在北部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被称为“非洲奇迹”。

拉利贝拉的11座岩石教堂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一个群体由耶稣基督教堂、圣玛利亚教堂、圣弥额尔教堂、加尔瓦略教堂和三位一体教堂等组成,另一个群体由墨丘利教堂、加俾厄耳教堂、辣法厄耳教堂以及圣乔治教堂等组成。沿着一条大部分干涸的溪流,它们分布在一层层的岩坡上,每一座都陷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往往从一个教堂出来便到了下面一个教堂的屋顶,实在令人称奇。

凡是亲眼见到过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人,无不惊叹它的鬼斧神工。11座教堂中有4座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的,其余的要小一些,用半块石头凿成,它们像浮雕一般出现在赭红色的火山岩上。这里没有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每一根柱子,每一级台阶,以至于每一个窗户格都是掏空岩石而成型的,建造教堂的工程之艰巨是难以想象的。首先,要在层层山坡上寻找到大小合适、造型完整的巨石,把覆盖在岩层上的软土除净,然后垂直往下把四周开凿出15米深的沟槽,当中形成一块矩形的巨石,这巨石便是后来教堂的粗略轮廓。然后石匠就对这“粗坯”一点点地进行内部镂空,将预先设计的墙体、屋顶、祭坛、廊柱、门和窗打造出来,最后是精雕细刻。想必埃塞俄比亚人都是极其虔诚的信徒,不然不会有如此顽强的毅力创造出这般非凡的杰作。

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建成后,迅速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朝圣之地。每年的1月7日,即埃塞俄比亚圣诞节当天,都会有众多的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亲吻赭红色的岩石墙,赤脚走进教堂听牧师诵经、讲道。那整齐而庄重的诵经声,穿过薄雾在山谷里回荡,向世人展现着这个非洲国家独特的宗教文化。

最美中的最美

拉利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支撑。 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座有5个中殿的教堂,根据基督教的惯例,来这里的信徒都要先到耶稣基督教堂朝拜。它有三个分别面向东、北和南的门通向教堂内部。这是按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基督教堂修建的。呈东西向,隔成八间,28根支撑半圆形拱顶的支柱成行排列其间。

与耶稣基督教堂相邻的是圣玛利亚教堂,它曾是拉里贝拉国王的宫廷教堂,因此在教堂的西边设有他的专属房间。这座高9米的教堂略小于耶稣基督教堂,内部以色泽艳丽的绘画装饰,一根总是被遮蔽的柱子象征了信仰的统一性,柱上有铭文,但肉眼很不容易发现,只有用手触摸时才能清晰地感觉到。

圣乔治教堂在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中最为醒目,因为它是唯一一座被凿成十字架的教堂。圣乔治教堂坐落在一个近乎方形的竖井状通道底部,地基很高,与其他教堂相分离。它崇尚和谐而简单的理念,认为过多额外的点缀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堂四壁既无绘画,也无雕塑,只在天花板和窗户上略作装饰。圣乔治教堂的天花板有十字架,十字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半圆拱相交。圣乔治教堂的低层窗户属阿克苏姆风格,但高层窗户上却有着与其他教堂相类似的带花饰的尖拱。

唯一被雕凿成“十字状”的圣乔治教堂。

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都建在地平面以下,要进入首先要下到其所在的深坑中。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俄罗斯的象征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绝美季节

克里姆林宫并不是每天开放,而是在每周四休息一天,不对外开放。在另外六天里,按规定则是上午10点钟开始开放。

最美理由

全世界最大国家的心脏的中心,这里跃动的也许是全世界最强劲的心跳,现代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脚步,毛边军帽下有坚毅的眼神,还有史上俄罗斯帝国征战的号令也在这里的克里姆林宫发出。红场上的东正教风格教堂,圆圆的穹窿顶又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想到俄罗斯人日常爱吃的巴列面包、红菜汤和鱼子酱。美丽的广场,悠闲而过的人们脚步声踩出的节奏,与悠扬欢快的俄罗斯手风琴声融在了一起。

来到莫斯科,最不可错过的当然就是克里姆林宫和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与宽敞开阔的红场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最具历史价值、最具地标意义的建筑。

克里姆林宫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俄罗斯的象征。以前,在当地的很多城市都有“克里姆林”, 但从1547年后,只有莫斯科的城堡才享有使用“克里姆林”的特权,可见它的地位。克里姆林宫的雏形诞生于11、12世纪之交,当时是博罗维茨基山岗上的一个斯拉夫居民点,发展到15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代已初具规模。之后又历经几次扩建,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其功能也随之由最初的防御一项扩充到更多领域,最终形成了一座宏大壮丽的皇宫建筑群,成为历代沙皇的宫堡。1703年,政治权力中心向圣彼得堡转移,克里姆林宫以宗教中心的地位继续其不可或缺的“角色”,直至1918年的到来。 1918年莫斯科再度成为首都,克里姆林宫重新成为苏维埃政权政府部门的所在地,是俄罗斯民族极负盛名的历史丰碑。

克里姆林宫即“城垒”或“内城”的意思,位于莫斯科河畔,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大致呈三角形,占地28公顷,宫墙全长2235米,高度从5~19米不等。在宫墙之上,分布着5座城门塔楼和箭楼,而20多座塔楼则参差错落地坐落在三角形宫墙边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巍然矗立的堡垒。宫殿的核心部分当然还是在宫墙之内,由一系列宫殿、政府大厦和各种博物馆构成。最具特色的是一组有洋葱头圆顶的高塔,它们由著名建筑师波斯尼和巴尔马设计。不同于欧洲其他古典建筑的哥特式或罗马式的风格,它们更接近于东方的清真寺风格。红砖墙面之外用白色石头装饰,再配上色彩艳丽的外表,华美而富于变幻。

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在俄语中,“红色的”含有“美丽”之意,所以“红场”即“美丽的广场”的意思。红场与克里姆林宫一样,也代表了俄罗斯民族悠久的历史,步入红场就意味着打开了俄罗斯精神家园的大门。原来的红场也不大,它的大规模扩建主要是1812 年以后进行的。那时,莫斯科人民开始重建被拿破仑军队纵火焚烧过的家园,在这一过程中拓宽了红场。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红场又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并,再次壮大了规模,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广场。红场东西宽130米,南北长695 米,总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整个广场的地面都用赭红色方石块铺成,因年代久远而呈现自然的光泽。

一代伟人列宁的安息之地——列宁墓就在红场的西侧,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墙的中间,是一座外表镶嵌着大理石、云斑石和深红色花岗石和灰色或黑色拉长石的墓室建筑,色调凝重,庄严肃穆,墓顶上方还有一座专门供俄罗斯领导人在节庆时检阅游行队伍和军队用的观礼台。 “列宁墓”两侧,耸立着斯巴斯基塔楼和尼古拉塔楼,它们左右对称,双塔凌空,十分壮观。

夜色下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没有了平日的喧嚣,隐去了华丽的颜色,但却多了水晶般的质感,反倒更让人有种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