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
考题解读
今年全国卷Ⅱ(供云南、贵州、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区用)的作文题,很容易让人想起2006年全国卷Ⅱ的试题。当年考题的供料为: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显然,两道题关注的都是国民图书阅读问题。事实上,这是个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的大问题,因为读书对于个体是一种滋养,对于国家亦是一种贡献。2010年2月27日******总理在线与网友交流时就表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高考语文卷再一次聚焦“阅读”,针对“浅阅读”与“深阅读”设题,现实性很强而不乏深度,充分体现出关注民族素养提升的良苦用心。
从材料看,提供的是一段网络讨论,大体涉及五层意思:(1)“什么是浅阅读?”“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这两句解释了什么是“浅阅读”并指出“浅阅读”很流行的现状。(2)“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这是说明“浅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备受冷落的主客观原因。(3)“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这两句意在提示考生思考“浅阅读”之不足与消极影响。(4)“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这是另一种观点:“浅阅读”无可非议,它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生活。(5)“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这一句说的是读书可以是非功利的,是可以让人为之着迷的(可惜这是“过去的日子”中的情景);同时,它也有意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与体验来构思作文。
经过以上一番分析,就该考虑文章的立意问题了,在这一点上考生的认识可以是多元化的:
一、你可以推崇“深阅读”。
二、你也可以用宽容的心态看待“浅阅读”,甚至予以某种程度上的支持。
三、你还可以用辩证的眼光审视“浅阅读”和“深阅读”。
满分作文赏读1
深阅读之美
甘肃一考生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生活的节奏加快了,零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当守住内心的深度,心灵的深度。
也曾在浅阅读的潮流里随性,但面对那一幅幅装帧精美的图集时,仍不免叹息,怀念那蝉鸣蛙声里的往昔流年。浅阅读的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吸引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了自己的心灵之旅,再融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深阅读,更喜欢在深层次的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深阅读似茗,需细品,需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需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需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阅读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深阅读,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
浅阅读,可能是仅仅与作者有个会面,还未深交,便已走远,未免让人遗憾;阅读得深,让我们获得更多。很多人怀念过去在书店读书,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在小小的书店里,人人都可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人生有味是清欢”,深阅读的清明淡雅,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心灵的净化和感悟!
【阅卷感受】
文章既有思想深度,又挥洒得神采飞扬,读来令人击节叹赏。该考生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语言进行论述分析,无论是排比还是化用,是抒情还是举例,始终围绕题旨来拓展,且频频设喻,形象生动。更可贵的是,作者在极力展示“深阅读之美”的同时,对“浅阅读”也不是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辩证地分析。
目前高考作文中,不少考生陷入误区,总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成文,试图掩盖思想的苍白,难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弊。而这篇作文情感与哲理兼备(如“生活的节奏加快了,零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当守住内心的深度,心灵的深度”。“在小小的书店里,人人都可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语言精致而有韵味(如“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满分理由】
情理兼备,词采飞扬。
满分作文赏读2
小议“浅阅读”
甘肃一考生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激发人的志趣;阅读,可以活跃人的思维……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的格言都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要求我们必须“细嚼慢咽”,品尝其味道。这就势必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前程,时间就是未来。因而学生都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久而久之,“浅阅读”便在学生之中流传甚广。那么,“浅阅读”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就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对于一个身在考场的人来说,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深阅读;对于一个身在高三的人来说,时间不允许你去深阅读。因而在时间紧迫时,我们只能浅阅读,只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虽说“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追求一种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对于“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看法,主要取决于你个人的态度和需要。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泡茶的过程。
在酷热的夏季,满头大汗的你最需要的就是一杯清凉的食盐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消暑降温,还可以补充你体内缺少的盐分。这就像是考场中的“浅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自己所需的答案。然而在严寒的冬季,瑟瑟发抖的你最需要的则是一杯温热的茶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祛寒升温,还可以驱除你体内的寒气。这就像是闲暇时的“深阅读”,慢慢品尝作者的思想,方能获益。因而在阅读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到底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其实,阅读就是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的志趣,活跃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知识。虽然我们的目标相同,但我们达成目标的方法却不计其数,因而在阅读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的方式,比如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黄金屋”和“颜如玉”需要我们根据各自的需求来追求,因人而异。
【阅卷感受】
在高考作文日趋“散文化”的时尚中,能读到一篇注重“说理”的典范的议论文已属不易。这篇《小议“浅阅读”》让人颇感欣慰。说理是议论文的根本。此文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提出了“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的方式,比如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的见解,其认识入情入理,让人信服。文中一系列比喻论证(如“‘浅阅读’就像吃快餐”、“清凉的食盐水与温热的茶水”),生动而有味。
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简洁、晓畅、率真的审美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写作的真实价值。
【满分理由】
语言朴实自然,论证生动形象
佳作解析1
与品读相拥
甘肃一考生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近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过: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走近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读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读,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去靠近书,才能感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到一字千金的价值。
张溥幼时好学,他的传奇在人们心中永不倒下,“七录斋”的光华熠熠生辉,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后又手自笔录,再化为灰烬,总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学功底。
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为后人传颂,七录之名何等雄浑。学习是需要严谨态度的,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在当代,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被沈从文清丽隽永的笔调以及他笔下美丽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竟由一位只读过小学的人来完成,其困难之大,不言而喻。沈从文也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读,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自己认真地品读中成就了不朽的《边城》,我们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味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同一个道理,与品读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乐观。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升华自己的灵魂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