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深度品鉴葡萄酒
14108300000032

第32章 世界葡萄酒产区与名酒(9)

5 新南威尔士州

新南威尔士州是欧洲殖民者落户澳大利亚后建立的第一个州,随后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棵葡萄藤。这个州坐落于大陆的东部沿岸,拥有一系列变化多样的气候条件,从悉尼南面肖海尔海岸(Shoalhaven Coast)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到大分水岭顶端的高山气候。大分水岭的西侧与毛兰毕吉河(Murrumbidgee)和墨累河(Murray River)沿岸的内陆地区是气候温和的滨海沿岸地区(Riverina)、佩拉库特(Perricoota)、天鹅山(Swan Hill)北部地区和墨累河岸地区(Murray Darling)。澳大利亚最广为人知的葡萄产区猎人谷(Hunter)也位于新南威尔士州。

新南威尔士州的葡萄酒风味多种多样。猎人谷出产世界一流品质的赛美容。这种酒随着年份的增长而越发芬芳清雅。有些赛美容可以存放长达20年,透着层次多样的果仁、蜂蜜、黄油和吐司的香气。霞多丽在新南威尔士州也非常流行。大部分的葡萄酒厂也生产有劲道的西拉和赤霞珠。

6 澳大利亚首都行政区

澳大利亚首都行政区位于悉尼和墨尔本之间的中间地带,19世纪20年代,由于当时全国最大的两个城市(墨尔本和悉尼)无法同意对方成为澳大利亚的首都,因此创建了这个地区。堪培拉作为联邦政府的所在地和全国的行政中心,就坐落于首都行政区中。

堪培拉地区葡萄园很自然地被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与首都行政区交界的地带,即城市的西北,从霍尔(Hall)镇到莫如贝特门(Murrumbateman)的巴顿(Barton)公路沿线地带。第二类是东北端沿邦戈尔山脊(Bungendore ridge)和乔治湖(Lake George)的西北沿岸,这是该地区的先驱者,伊格·瑞克博士(Dr Edgar Riek)在1971年种下第一棵葡萄藤的地方。堪培拉地区的地形富于变化,星罗棋布的葡萄园坐落于起伏的山峦之间,映衬着远处的雪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该地区在春天经常受到霜冻危害,在春夏干旱频繁发生,早晚温差很大,收获季节通常又很凉爽,因此,这里是澳大利亚最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的地区。由于这里的极端气候,要保持产量的稳定,灌溉水源非常重要。这里种植有雷司令、霞多丽、西拉、赤霞珠,以及黑皮诺。

7 塔斯马尼亚州

细长狭窄、风暴肆虐的巴斯海峡(Bass Strait)把塔斯马尼亚和澳大利亚大陆分割开来。这是澳大利亚最南端的州,气候非常接近欧洲较为寒冷的地区。塔斯马尼亚出产澳大利亚凉爽气候条件下的一些一流的葡萄酒精品,这里用一些经典葡萄品种,如霞多丽和黑皮诺等酿制的,带有奶油质感的葡萄汽泡酒尤其出名。

3. 智利——低调中悄然扩张的葡萄酒

智利位于南美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背靠安第斯山脉,面向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与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接壤。南北延伸超过4000公里,东西宽度不超过480公里,国土总面积756950平方公里。智利出产的葡萄酒成本低、品质好,在世界葡萄酒市场大行其道。如果说及哪个国家出产的葡萄酒出口量占总产量比例最大,那肯定是智利。

如同大多数“葡萄酒新兴国家”一样(如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等),智利葡萄种植以及葡萄酒生产没有像旧世界那样有过于严格的法律体制,生产者拥有相对广阔的空间。如可以进行人工灌溉,有的产区葡萄酒单产可达2万升每公顷;另外,我们可以在这里发现世界各地的种植与生产模式,还有来自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生产商。

专题21 智利葡萄酒小史

智利葡萄栽培起始于1518年,当时的西班牙传教士在圣地亚哥周边种植葡萄,以提供教会做弥撒用葡萄酒。1830年在法国人克劳德盖(Claude Gay)倡议下,智利政府设立了国家农业研究站,之后,引种了大量的法国、意大利葡萄品种,至1850年已有70多个葡萄品种。1851年,塞尔维特奥且嘎娃(Silvestre Ochagavia) 引入优良的欧洲酿酒品种,如赤霞珠、黑皮诺、佳美娜、美乐、霞多丽、长相思、赛美容以及雷司令等,开创了智利葡萄酿酒的新篇章。1877年,由于欧洲受根瘤蚜危害而缺乏葡萄酒供应,智利开始出口葡萄酒到欧洲。

在二战期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繁重的苛税,智利的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尤其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年期间,由于政治的不稳定、葡萄酒的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大面积的葡萄园被砍。1980年,葡萄种植面积仅有10.6万公顷,相当于1938年水平,而同期智利的人口却增长了一倍。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复苏,智利的葡萄酒产业稳步发展。1990年至1993年期间,新增葡萄种植面积10000公顷,大量的现代酿酒技术与设备得以采用,许多欧洲、北美投资者进入智利葡萄酒产业。智利葡萄酒产业进入现代化阶段。

现今,智利的葡萄种植面积高达11万公顷(其中超过半数进行人工灌溉),习惯上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区,酿酒葡萄主要位于智利中央谷地——中央谷地又被划分为五个地区:卡萨布兰卡谷地(Casablanca Valley)、麦坡谷地(Maipo Valley)、哈拜勒谷地(Rapel Valley)、曲黑羔谷地(Curico Valley)以及茂勒谷地(Maule Valley)。智利全国葡萄酒产量达5.7亿升,其中超过半数(3.1亿升)出口,在全球葡萄酒出口国位居第五;鲜食葡萄种植面积约占10%(主要位于北部温暖地区),每年鲜食葡萄出口约700万箱(每箱约8.5公斤)。

智利名庄和名酒:

①自然条件

智利北部有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中部地区为地中海性气候,南部冷凉潮湿。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葡萄的自然条件,病虫害特别少,尤其是未发现在全球所有其他葡萄种植区(包括中国)都已发现的根瘤蚜(原因至今尚未明了)。因此,所有的葡萄都未嫁接。另一方面,葡萄栽培在这个国度历史悠久,大面积的老葡萄园随处可见。这些因素,造就了智利葡萄酒的高质量,在近几年各种国际性葡萄酒评比中,智利葡萄酒大放异彩,获得许许多多的奖牌,位居各国之首。

② 主要葡萄品种

智利葡萄品种繁多,世界各地的品种在智利几乎都能见到,有些品种甚至在原产地都难以见到,比如被称为“丢失的波尔多”的佳美娜(Carmen è re),原是法国波尔多产区法定可以栽培的六个红葡萄酒品种之一,但现在已难得一见;再比如原产法国的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等品种,在智利均可见到。但是,智利目前主栽品种并不是很多,红葡萄酒品种的赤霞珠、巴依斯(Pais)、美乐三品种栽培面积占红葡萄酒品种栽培面积的81%;白葡萄品种中霞多丽、长相思、白玫瑰香三品种栽培面积占白葡萄品种栽培面积的80%。

4. 阿根廷——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葡萄园

阿根廷,南美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国土跨越南纬22°~55°,国土面积是法国四倍,近4千万人口,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拥有大草场,畜牧业很发达,也是世界上优秀的生态国家之一。

① 自然条件

阿根廷葡萄种植面积高达22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河谷以及安第斯山麓,因此葡萄园的海拔差异很大,从海拔300米到2400米,超出了通常认为适合种植葡萄的海拔900米高度,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葡萄园之一。另外阿根廷葡萄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适宜的天然条件,保证了葡萄健康生长——几乎不用化学药剂保护,葡萄也能健康生长;利用天然高山雪水人工灌溉,也可以借以调整土壤肥力的发挥;水晶般清亮的天空,是葡萄成熟的另一保障条件,阿根廷葡萄种植区大都远离城市、远离了污染。因此,阿根廷的葡萄园通常被称为“绿洲”,这些绿洲散布在不同的地区。

阿根廷亦是全世界重要的浓缩葡萄汁生产国之一。这种浓缩葡萄汁透明无色,可用以增加葡萄酒的酒精浓度。受到欧洲移民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欧洲葡萄品种在阿根廷都不难发现,如赤霞珠、美乐以及最著名的马尔贝克葡萄品种。马尔贝克这个波尔多古老的法定品种在故土几被冷落,但用马尔贝克酿制的葡萄酒却是阿根廷最富果香、最令人满意的葡萄酒。在白葡萄酒中,阿根廷的莎当妮品质优良,浓情干白葡萄酒也芳香无比。

阿根廷主要产区为:门多萨省(Mendoza)、圣胡安省(San Juan)、拉里奥哈省(La Rioja)、里奥内格罗省(Ro Negro)、萨尔塔省(Salta)。

② 主要葡萄品种

阿根廷酿酒葡萄品种主要包括:红葡萄品种:马尔贝克、赤霞珠,美乐、西拉、黑皮诺、当帕尼罗、桑娇维塞、博纳大(Bobarda);白葡萄品种:特隆帝(Torrontes)、霞多丽、白诗南、长相思、赛美容、雷司令、威欧尼、琼瑶浆。

16世纪早期,天主教牧师在教堂的周围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揭开了阿根廷酿造葡萄酒的历史。19世纪,欧洲移民带来了先进的葡萄品种以及种植、酿酒技术,他们发现,安第斯山脚以及科罗拉多河流域是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产区,在当时铁路修建等条件的促进下,葡萄酒产业在阿根廷逐步形成并获得扩展。

5. 新西兰——孤独的岛国,并不孤独的葡萄酒

新西兰位于南半球,由南到北纬度相距约有6°,对照北半球相同的位置,大约等于巴黎到非洲北部——北半球的这个区域涵盖了欧洲最富盛名的几处葡萄产区:勃艮第、隆河、波尔多、奇扬第。按理说新西兰应是南半球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国家,可是事实上由于海岛性多雨气候,使得新西兰温度较低,因而与北半球欧洲的大陆性气候有着极大的差异。新西兰距离澳大利亚约有一千六百多公里,全岛绿草如茵,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近三十年间葡萄种植逐渐发展成为重要农业之一。

① 自然条件

新西兰分为南岛与北岛两大岛屿,南岛寒冷,北岛较为炎热,温差在春夏季则约有10度以上,两岛葡萄采收期大约从每年的2月一直延续到6月才能全部完成。过度充沛的雨水是葡萄生长期最常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雨水稀释葡萄内含糖分,多少影响到葡萄含糖量与成熟度。

重要的产区有霍克斯湾(Hawkes)、奥克兰( A u c k l a n d ) 、吉斯伯恩(Gisborne)、万宝龙(Marlborough)四大产区。虽然新西兰出产的红葡萄酒品质不差,但白葡萄酒还是占了全国产量的90%,在南岛万宝龙区出产的长相思葡萄酒更以香味丰富浓郁、雅致清新闻名世界,当然价格也是不菲。

② 主要葡萄品种

新西兰最有名的白葡萄是其独特风格的长相思酒,特别是南岛北端的万宝龙出产的这种葡萄酒,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许多其他白葡萄品种也在新西兰长势良好,如霞多丽和雷司令、琼瑶浆、灰皮诺和米勒等果香浓郁的品种。

新西兰最著名的红葡萄品种是黑皮诺,尤以产自马丁堡(Martinborough)、霍克斯湾(Hawkes Bay)和中奥塔哥(Central Otago)的品质为佳。这些地区富含石灰岩成分的土壤和凉爽、干燥、漫长的生长季节是多种勃艮第红葡萄的理想种植地。而在较为温暖的北岛地区,尤其是霍克斯湾(Hawkes Bay),波尔多品种的红葡萄如赤霞珠、美乐和品丽珠都可酿造出一流的葡萄酒。

6. 南非——遥远的国度,连接欧亚的海上通路

南非目前是世界上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尽管它所产的葡萄酒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但却获得极高的国际声望。主要葡萄酒生产区分布在开普地区,开普地区处于非洲顶端地带,它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① 自然条件

在南非,葡萄栽培主要集中在南纬34°的地中海式气候区域,该区域内西部气候凉爽,有着理想的大规模种植优良葡萄品种的条件,形成了从海边向内陆近50公里沿海的葡萄种植和酿酒区域。

南非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葡萄酒产区。葡萄园主要集中在开普山脉山谷两侧和山麓的丘陵地区,使得葡萄种植能够获益于多山地形和不同地质条件所带来的多样的区域性气候。

高低不平的地势以及山谷坡地的多样性,再加上两大洋交汇,尤其是大西洋上来自南极洲水域寒冷的班格拉洋流向北流经西海岸,减缓了夏季的暑热。白天有海上吹来凉风习习,晚间则有富含湿气的微风和雾气。适度的光照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样,地形差异和区域性气候条件创造了葡萄品种和品质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