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完全咖啡知识手册
14107800000014

第14章 了解世界咖啡产地的特色(2)

翡翠庄园Hacienda la Esmeralda

波魁特地区的知名农园,同时也以艺妓品种的发源地而闻名世界。 农园主人: Peterson 所在地区:奇里基省波魁特地区农地面积:约6.5 公顷 平均海拔:约1600m 栽培品种:艺妓等 精制方法:水洗式

首度收获艺妓品种巴拿马的代表性庄园

咖啡特色

由翡翠庄园所生产的艺伎品种,带有宛如水果般的丰厚浓香。口感并不特别浓稠,却有强烈的香气,仿佛菠萝汁般的后味,相当具独特性。

波利那农园La Berlina

在波魁特地区海拔1300~1650m的农园里,帝比卡品种采取水洗式精制,之后经过日光暴晒法干燥后,最后再以烘干机做处理。

少数仍留有稀少的帝比卡品种的农园

精制Refinement

巴拿马的精制方式,是剥除果肉后,将覆有内果皮的果实放入水槽中发酵,最后再经水洗的传统水洗式精制法。并使用日光干燥法,是最一般的做法。

采取传统的水洗式

危地马拉

国家全称 危地马拉共和国

人口数量 约1368万人

首都 危地马拉市

语言 西班牙语

咖啡年产量 22.5万吨

贡献一己之力引领精品咖啡的市场成熟

已列为世界遗产的古都——安提瓜(Antigua) ,四周受高山环绕。

危地马拉在久远的历史变迁中,曾因玛雅文化而盛极一时。境内坐落大规模的农园到小规模的农家,其中不乏许多历史悠久的农园。1750年代,耶稣会的牧师将咖啡带入危地马拉,而1812 年自脱离西班牙殖民地的统治独立后,加上从德国而来的移民潮,才正式开始在危地马拉栽种咖啡树。

其后,一直到了2000—2004年,危地马拉牵动了精品咖啡的市场,并在促进市场成长上贡献了莫大的功劳,危地马拉也因而声名大噪。主要的生产地有安提瓜(Antigua) 、韦韦特南戈(Huehuetenango) 、阿蒂特兰( A t i t l a n ) 、法拉罕(Fraijanes) 、科巴(Coban) 、圣马可士(San Marcos) 、新东方(New O r i e n t e )、阿卡特南果(Acatenango)等。

香气Flavor

因产地而别具巧妙的均衡香气

危地马拉在地理环境上,本身就具有极丰富的多样性,所生产出来的咖啡也因各个地区的不同, 而有香气上的微妙差异。由于安提瓜区的地势较高,生产的咖啡带有明晰的酸味,浓稠感恰到好处,与阿蒂特兰或其他产地的咖啡相比,马上就能明白个中差异。

安提瓜是位于危地马拉南方的古都。此地是被阿瓜(Agua) 、阿卡特南果、费哥(Fuego)三座火山所围绕的高原,海拔在1500m以上。该处有圣卡塔林纳(Santa Catalina) 、乌利厄斯(Urias)等庄园,一向以高品质咖啡的生产地而闻名。此外,除了安提瓜之外,位于中西部的阿蒂特兰或北西部的韦韦特南戈拥有富含有机物质的火山灰土壤,是非常适合栽种咖啡的天然环境。

危地马拉的地理特征,在于两侧面向大西洋与太平洋,还有湖泊、墨西哥平原、高山地带等条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各地的农园都善用周遭的环境,发展独特的咖啡栽培事业。

品种Kind

此处的阿拉比卡种绝大多数都是波旁种

这里大部分生产阿拉比卡种咖啡,其中大多为波旁种,只留有少许帝比卡种。另外还有矮小型的卡杜拉或卡杜艾种,近几年来也积极栽种了巴卡马拉等品种。

等级Class

海拔较高的地区,以酸味及浓厚感的咖啡受到高度评价,而较低地区产则没有酸、浓等特色,因此农园纷纷迁移至高地。以海拔来设定的等级中,最高级品被称为“极硬豆” (Strictly Hard Bean) 。

以海拔来区别不同的品质等级

生产Production

低地的咖啡树,约在1—3月开花,收获期从9月前后开始。高地的时间则较迟一些,从次年4月开始陆续收获。精制方面,大多采取水洗式,然后在水泥地、瓷砖或屋瓦上由日光晒干。

高地和低地的收获期亦有不同

工会Association

为了防止仿冒品,实施以产地命名的对策

安提瓜地区有一个由30个农园和250个小农家所组成的安提瓜咖啡工会(APCA)组织。2000 年时,市面上出现了伪称产自安提瓜的仿冒咖啡,因此当地的咖啡实施了以原产地命名的对策。

其他Others

危地马拉咖啡研究院(ANACAFE)由生产者自身所创建经营,同时也是危地马拉最主要的咖啡相关机构,不但负责与咖啡相关的农业辅导等多元化事业,也负责编撰当地的咖啡生产履历指南。

生产者自身所经营的咖啡机构

备受瞩目的产地Farm

圣卡塔林纳农园Finca Santa Catalina

坚守传统的咖啡制法

在安提瓜地区,位于海拔最高位置的圣卡塔林纳农园,每年都稳定地生产高品质的咖啡。2008年,圣卡塔林纳农园还在安提瓜咖啡工会(APCA)的竞赛中获得冠军,是总体评价极高的农园。农园主人Pedro Etxeberria长年以来一直坚守让咖啡和大自然一同成长的传统栽种观念。 农园主人: Pedro Etxeberria 所在地区:安提瓜 平均海拔: 1600~2000m 栽培品种:波旁 精制方法:水洗式、自然干燥式

咖啡特色

最大的特征就是如同花朵般的清新香气,再加上樱桃般甜蜜丰沛的酸味,以浓稠的口感呈现出平衡感绝佳的咖啡。在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的评鉴会上,一向获得高度评价。

阿蒂特兰

位于危地马拉中西部地区的阿蒂特兰,拥有富含有机物质的火山灰土壤,是非常适合栽种咖啡的环境。此处有圣托玛斯?帕切几农园。

安提瓜

位于南部地区的安提瓜, 拥有圣卡塔林纳、乌利厄斯、美蒂娜(Medina)等农园,不论哪个农园都是以咖啡的优质产地而闻名,评价极高。

乌利厄斯农园Urius

历史悠久深具代表性的古都安提瓜的农园。以前乌利厄斯以利用水车来进行剥除果肉的作业而闻名。乌利厄斯非常讲究咖啡豆的成熟度,一向以生产具有浓厚口感、平衡感绝妙的咖啡而广为人知。

安提瓜的代表性农园

圣托玛斯帕切几农园Santo Tomas Pachuj

和大自然一起茁壮成长

阿蒂特兰湖周边,以咖啡的知名产地而声名大噪。其中圣托玛斯?帕切几农园位于森林区里,采取注重环保的栽培法,并取得雨林保护联盟的认证,生产酸味与甜味两者均衡协调的优质咖啡。

哥斯达黎加

国家全称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

人口数量 约450万人

首都 圣荷塞

语言 西班牙语

咖啡年产量 11.1万吨

国旗

由农业协会大力支援小型农家来生产咖啡

哥斯达黎加北接尼加拉瓜,南与巴拿马为邻,东面是加勒比海,西面是太平洋。

哥斯达黎加所生产的咖啡,全都是阿拉比卡品种。其中,对于叶锈病有高抵抗力的品种如卡杜拉或卡杜艾种占了80%以上。栽种密度高、落叶数稀少是特征之一。哥斯达黎加将卡杜拉种栽植于海拔较高的地区,而地势较低的地区则栽种卡杜艾种等—针对地理环境的条件选出适合的品种来栽种并生产。

话说回来,大家是否知道,在防止破坏环境的措施上,哥斯达黎加是咖啡生产国中最先进的国家。在生产咖啡豆的过程中,采取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精制作业。在哥斯达黎加生产咖啡豆时,剥除果肉时所残留的废水,并不排入河川中,而是再次利用或导入净化池。剥下来的果肉也会当成有机肥料使用,果壳则可以当作烘干机的燃料,将各种再生资源充分利用。

哥斯达黎加当地精品咖啡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塔拉苏及三水河(Fres Rios) ,这两个都是世界闻名且评价极高的产区。这两个区仍然有许多小规模的农家,拜同业工会发达之赐,通过各种方式的辅助,从精制到外销等流程都能得到相当大的助力。

塔拉苏(Tarrazu)

拟定完善的考量,妥善利用咖啡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水” 。

哥斯达黎加面对太平洋侧海拔1200~1700m处,有个叫做塔拉苏的世界知名咖啡产地。此处生产的咖啡口感酸而浓厚。

此外,由政府代表、生产商、精制加工业者组成的哥斯达黎加咖啡协会(ICAFE) ,完善地管理从生产到输出、开拓外销市场、从业者辅导、栽培方法的改良等工作,借此确保并强化高品质咖啡豆的稳定生产。因此,哥斯达黎加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咖啡农业辅导系统。

香气Flavor

因海拔而有所变化的浓度与酸度平衡

海拔较高的产地酸味会较为强烈且口感浓厚;而海拔较低之处,味道就会平淡。面对太平洋的塔拉苏,生产的咖啡口感极浓,至于三水河特征是入口滑顺,酸味和浓厚感也极为协调。整体来说香气较弱,但品质相当稳定。

实行自创干燥法的小农家, 逐渐受到重视。

备受瞩目的产地Farm

阿桂里亚斯农园Aquiares Estate

珍惜大自然哥斯达黎加最大的农园

内部长驻160名以上的农工,收获时期作业人员高达400人的哥斯达黎加最大的农园。同时以注重环保概念著称。

农园主人: Turrialba

农地面积: 950公顷

平均海拔: 900~1200m

栽培品种:卡杜拉、卡杜艾

咖啡特色

十足的酸味配上浓厚的口感,整体来说,咖啡的特征具有全方位的协调性。阿桂里亚斯农园能够稳定地提供兼顾环保概念的高品质咖啡。

评鉴制度Evaluation

稳定品质要从贯彻分级制度与管理开始

以海拔、生产地、咖啡豆大小等条件来分等级,出产于面对太平洋的斜面地区的咖啡等级较高。而最高等级,是被称为极硬豆(Strictly Hard Bean = SHB)的品种。精品咖啡便是以SHB 为基准,这种分级制度在哥斯达黎加被严格地管理执行。

精制Refinement

不但采取具有环保概念的精制法,也以不需浪费太多水的半水洗式为主流。以日光干燥法方式制作的咖啡称为“Boutique Coffee”,被许多农园采用。

Boutique Coffee备受各地瞩目

萨尔瓦多

国家全称 萨尔瓦多共和国人口数量 约685万人

首都 圣萨尔瓦多

语言 西班牙语

咖啡年产量 8.4万吨

国旗

大受瞩目的突然变种混血帕卡马拉种

萨尔瓦多的咖啡大多种植在靠近火山顶的区域。

圣安娜(San Salvador)

西部的圣安那是咖啡的最大生产地,其他则集中于中部的自由省(La Libertad)或东部的乌苏卢坦省(Usulután)等地区。

萨尔瓦多的咖啡种植业,受到1979年尼加拉瓜革命的影响与大肆摧残,导致许多咖啡产地荒废不堪,因而产量暴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复苏。受到内战的影响,农园无法引进新品种,只能继续栽培波旁种,大约占了总种植量的七成比例。

萨尔瓦多是雨季和旱季各占半年的热带性气候,就气候条件而言,萨尔瓦多非常适于种植咖啡。当地有许多火山,咖啡几乎都是种在火山山腰地带。

萨尔瓦多有一种波旁突然突变而成的帕卡斯种( P a c a s ) , 还有帕卡斯和象豆(Maragogype)混种的大型帕卡马拉(Pacamara)种,具有近似帝比卡的明晰酸味和香气,近年来相当受到瞩目。萨尔瓦多种植的咖啡全为阿拉比卡种,其中又以波旁种占大多数,突然出现的突变种帕卡马拉则只占总量的少数百分比。萨尔瓦多前任总理所拥有的卡门大庄园,正是选择在海拔较高的区域种植帕卡马拉。此处的精制作业顾及了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使用半水洗式精制,并且搭配日光干燥法。

卡门大庄园的评价非常高,在咖啡永续资源认证团体雨林保护联盟的评级里,获得A级认证。萨尔瓦多的咖啡豆是以海拔来分级,从最高级的超过1200m的高地(Strictly High Grown = SHG) ,到500~590m的低地(Central Standard = CS) ,按照海拔的不同来鉴别咖啡豆的等级。

香气Flavor

温和的酸味和巧克力般的浓厚口感

波旁种虽然占当地最大的产量,但酸味和危地马拉的安提瓜种相比,显得较为沉稳温和。萨尔瓦多的咖啡豆虽然酸味不明显,但是有巧克力般的浓厚口感。帕卡马拉种的浓稠度虽然较弱,但却有帝比卡种的明确咖啡酸味。

雨季和干季分明,很适合种植咖啡的热带性气候。

备受瞩目的产地Farm

卡门大庄园Finca El Carmen

热衷于研究栽培的庄园

萨尔瓦多前任总理所拥有的超大型庄园。以波旁种为主,同时栽培并研究各品种的咖啡豆。

农园主人:Christiani Bucato

所在地区:圣维森特省(San Vicente)

农地面积:103公顷

平均海拔:950~1600m

栽培品种:波旁、帕卡马拉

咖啡特色

波旁种具有稳定的酸味以及巧克力般的苦味,帕卡马拉种苦味较淡,但具有明晰的酸味,在味道与口感上两者有所不同。

西伯利亚农园Siberia Estate

西伯利亚农园位于伊拉马特佩克火山的东面斜坡。农园之所以命名为西伯利亚,是因为此地海拔较高,且气候凉爽。生产的咖啡豆为大颗的帕卡马拉种。

以当地凉爽的气候所命名的农园

精制Refinement

萨尔瓦多是非常适合栽种咖啡的热带国家,当地绝大多数采取水洗式精制,但近年来也可以看到不少农园改用半水洗式。干燥法则以传统的广场暴晒法为主流。

大多采取水洗式精制干燥以日光暴晒为主

埃塞俄比亚

国家全称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人口数量 约7910万人

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

语言 阿姆哈拉语、英语

咖啡年产量 28.5万吨

国旗

产量有40%销往国内的阿拉比卡原产国